APP下载

单片机实训课程改革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

2015-03-19辉陈强陈立万赖于树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课题单片机

谢 辉陈 强陈立万赖于树

(1.重庆三峡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2.重庆三峡学院教务处,重庆万州 404100)

单片机实训课程改革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

谢 辉1陈 强1陈立万2赖于树1

(1.重庆三峡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2.重庆三峡学院教务处,重庆万州 404100)

针对单片机实训体系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等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采用项目化模式组织理论教学和工程开发模式组织实践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改革单片机课程设计模式,增加课题宣讲、系统验收答辩等环节,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组建单片机兴趣小组及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结合,促进课内外单片机学习的良性互动.实践证明,单片机实训体系的多层次多模块改革,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改革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单片机;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1 现代工程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及现行教学模式的不足

现代工程对应用型人才的工程素质与实践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工程素质是一个技术人员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及知识技能等的内化表现,实践能力则体现为一个技术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外在执行力,二者相辅相成,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1].高等院校工程教育是培养造就合格工程师的主渠道,需要每门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动,特别是实训课程的系统化培养,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

单片机是现代测控的核心,“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电子、机电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软硬件技术结合紧密、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特别是实训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技能训练,巩固和加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素质的重要环节,与单片机理论课程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单片机课程在我院开办多年,实践教学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单片机实训课程体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单片机实训课程与理论教学结合不够紧密

目前单片机课程教学主要注重的还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以单元章节划分知识体系,课内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到了课程设计阶段,学生很难对实训课题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不知道软硬件如何分工,如何开展模块化程序的编写,许多时候课程设计变成了老师做课题,学生只能做简单的电路焊接、程序录入等工作,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

1.2 实训课题与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课程设计是学习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综合过程的重要环节,实训课题应该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但以往绝大多数的实训课题都主要停留在理论分析、绘制原理图、编写程序及电路板焊接等方面,对单片机系统在生产实际中可能遇到的故障排查、系统优化、抗干扰、性价比等问题,都没有涉及.而这些工作对于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工业现场的需求.

1.3 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足

工科学生最重要的专业素质就是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单片机课程实训涉及电子、传感、程序设计及系统集成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最好的载体.但由于现行课程体系的条块分割,课程实训没有与课外实践及相关课程知识进行有机衔接.为保证课程设计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实训课题往往省略了文献资料查阅、设计方案论证,课题任务分解及课题答辩等诸多步骤,直接给出一个可以完成的课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很难有实质性的提高,也很难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总体来说,现行单片机实训课程任务较单一,考核不够全面,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上,为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工程素质的提高,单片机实训课程改革十分必要.

2 单片机实训课程体系的改革

单片机课程实训体系的改革,最重要的是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及实践项目训练,使学生能站在工程应用的角度,更深入地理解单片机的理论知识,掌握单片机系统的开发流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本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职业应用能力[2].为此,实训课程的改革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行其是的传统模式,将单片机课程规划为基础知识、单元技能及综合能力三个层次,采用项目化的方式统一组织理论与实践教学[3].

首先是教材体系建设.根据电子信息应用本科的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是应用型的电子类开发、维护人员,将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重组,精心编选了六个非常贴近实际的工程项目,编写出版了对应的单片机项目化教材[4]9.每个项目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包含单片机的一个或若干个知识模块,实现明确的实用性、能力化的教学目标;每个模块又由一个或多个任务组成,将单片机应用技术的知识点、能力点加以整合和重组,贯穿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程项目中.

课程教学按照工程项目开发的模式,即“项目提出→模块分解→任务完成→项目总结”的流程进行.如“单片机最小系统”项目是让学生理解单片机内部结构和最小系统的简单应用,划分为“51单片机初步认识”、“最小系统构成”、“流水灯控制器”、“简单程序设计”等几个主要任务,每一个任务就是一个或几个项目技能体系指标的具体体现.通过实物演示、多媒体授课及实验室任务程序的调试运行,将单片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在每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还有意识地通过实验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如“彩灯控制器”,除常见的流水、追逐、跳跃等基本控制效果外,还引导学生去思考多重跳跃、旋转及不规则闪亮效果,进一步思考更多LED组成的点阵的控制方法,更深一层地思考I/O口不够用时的接口扩展问题及延时时间的控制问题.鼓励学生通过钻研教材及课余查阅资料提出想法,并将想法变成可行的系统设计框图.对一些技术难点留到课程设计阶段进行论证与解决.

“项目—任务”的教学形式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平滑地衔接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完成项目的训练过程,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较全面地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后续单片机实训课程系统性的项目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2.2 工程实践型课程设计的开展

课程设计是工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单片机实训体系改革的重要环节,其主旨就是加强实训课题与工程实践的紧密联系,真正培养学生具备单片机系统设计开发的基础能力[5]-[6].课程设计改革主要做了课题论证宣讲、过程指导改革、规范设计报告及答辩验收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2.2.1 实训课题论证与方案宣讲

课题论证是工程项目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后续开发难度、售后维护及产品性价比.正视方案论证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

在前期项目化教学的同时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横向与纵向的知识扩展,为课程设计做准备.如“数字电压表设计”,横向的扩展包括不同种类A/D转换器的选择、显示器及键盘设计方案的比较,纵向的扩展包括电压表量程的切换、电压表到万用表的转换,其它非电量,如温度、流量、湿度、压力的检测,从单机仪表到组网仪表的扩展等.在学生具备一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一般是在课程教学的中期,老师提出课程设计的要求,给出相应的实训指导书,鼓励学生开始项目化小组筹备,寻找感兴趣的课题,与老师及同学相互交流.指导学生到专业网站查阅资料、下载模块.必要的时候,还以思考题的形式让学生写一份相应的文献综述.在不断的交流与学习中使要做的课题的研究思路逐步清晰起来.基本上在课程设计开始前每个小组都要求确定相应的设计课题,并做好资料收集及分析等工作.

课程设计阶段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实训课题方案论证,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陈述PPT,进行一次公开的课题论证宣讲.宣讲内容主要包括设计方案选择、设计框图、系统原理说明、拟达到的技术指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老师会在此过程中检查学生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相应芯片数据手册、设计参考范例等,指出设计方案的优点及不足,对可能遇到的设计困难给出参考意见,要求针对方案宣讲中发现的问题再修改整理.如常做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要求每个课题组明确控制背景、控制精度,进而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与A/D转换器,鼓励学生选择性价比高的芯片,如内置A/D转换器的单片机,串行总线传输的小尺寸贴片封装的芯片,或一体化的数字温度传感器等,提示学生注意温度是大惯性控制量,需要一定的算法处理以提高控制精度.

通过课题论证宣讲过程的训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工程项目开发的严肃性及系统性,意识到前期准备及系统规划的重要性,从而更全面深入地思考与解决问题.

2.2.2 项目化小组的开发过程训练

课程设计以贴近实际的项目化小组的方式开展,根据课题工作量的大小及各自的兴趣爱好,3~4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硬件原理图设计、控制程序编写及调试、系统仿真验证及实物制作等.项目小组的形式既能发挥不同学生的能力优势,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及产品竞争意识.由于前期项目化教学及课题论证已经打下了一定基础,学生对单片机仿真调试软件Keil与外围器件仿真软件Proteus的使用都比较熟悉,一些基本模块程序都可以自己编写调试.课程设计更强调系统的整合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如管理程序编写、系统调试、故障排查、性能优化等,让课程设计更贴近工程实践的开发过程.

整个课程设计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与实践探索的机会,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些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查阅资料及同学之间相互探讨,老师主要起到启发、把关和解决一些棘手问题的作用.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难题,老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必要时指导学生软硬件调试,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如所做的“16*64点阵控制屏”,最先驱动方式是采用串行移位寄存器控制.当做16*16点阵实验时,一切正常,但扩展到16*64点阵,进行字幕左右移动时,会出现重影,通过老师指导及实验验证,确定是串行驱动方式带来的问题,改为并行驱动方式后,很好地解决了该问题.通过课程设计过程的监督与指导,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结合作、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2.2.3 规范设计报告及验收答辩

课程设计后期主要完成设计报告写作及实物验收和答辩.通过这些手段促进学生更全面深入地掌握项目开发的技能.

从10级电信本科班开始对学生设计报告写作进行了培训,指导学生从课题任务、设计方案论证、设计内容、硬件及软件工作原理、系统调试、仿真及实物展示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要求做实训总结,最后的附录按照规范格式附上完整的硬件原理图、元器件清单表、程序清单及实物照片,成为一份有价值的技术文档.通过培训让学生明白了工程技术报告的一般写作方法,10级及以后各届学生课程设计报告整体质量较好,报告言之有物,条理清晰,层次结构合理,系统描述较完整,基本杜绝了原来抄袭芯片手册,缺乏实质内容的假大空形式,使学生感受到作为一个高技能应用人才所应具备的全方位的工程素质.

验收答辩是课程设计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原来的课程设计一般是实物检查及收缴实训报告就算通过,没有验收答辩这个环节,这给一些学习不够认真的学生蒙混过关的机会,也不利于总结、反思项目经验.为此,从10级电信班课程设计引入验收答辩机制,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认真负责地完成课程设计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也是确保考核评价真实、公平的重要依据.

验收主要从系统设计、功能演示、硬件质量及软件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并进行作品之间难度的对比与竞争.答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要求以PPT形式展示课题所做的主要工作,每个组员都要回答指导老师的1~2个问题.验收答辩促进学生对系统设计相关原理进行更深入地理解,并总结项目开发的经验,从而从考核层面督促学生更好地学习.

课程设计的改革实现了从以前重结论重报告到重过程重能力的转变.整个实训体系就是一个单片机系统设计开发的完整过程.学生在相互交流与竞争中,逐步培养严谨、认真、耐心、细致的工程素质与探索、改革、借鉴、创新的实践能力[6],真正具备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应有的职业能力.

2.3 实训过程的考核改革

考核方式改革是实训体系改革的重要方面[7].以往的实训课程考核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实训产品及设计报告为考核对象,没有细致地考核实训过程及团队成员知识水平的真实情况.从10级电信班实训课程开始,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以能力考核为主的方式进行实训成绩的评定.改革的重要理念是重视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考核内容主要由“综合能力考核”(30%)、“实训过程考核”(40%)及“总结与答辩”(30%)三部分组成.“综合能力考核”主要包括文献查阅、设计方案论证及课程设计报告等部分,重点考核学生对单片机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的掌握.“实训过程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实训过程的软硬件设计、编程及仿真、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熟练程度、系统的查错与纠正等多方面的实践能力,目的是督促每个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断钻研学习、不断升华知识与技能,是实训体系改革最重要的方面.“总结与答辩”也是实训考核的重要环节.通过课题总结,让学生明白系统设计性价比的重要性,实验室方案与工程实用方案的区别,课题存在的不足与可能的改进措施;验收答辩可以让学生对课题做全面的总结反思,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实践过程,重视知识点的细节学习.单片机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从根本上杜绝“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

2.4 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在单片机课程项目化教学引导及项目化课程设计改革的过程中,学生基本熟悉了电子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工程素质和团队意识明显加强.但对一些综合性的项目开发仅靠课内实验实训环节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将课内实训与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及电子竞赛等环节有机结合,是培养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途径[8].

从10级电信班开始,组织成立了单片机兴趣小组,建立了QQ交流群,将一些优秀的单片机教程、设计范例、芯片手册及常用的单片机开发网址等资料上传到群里共享.每个同学的电脑上都安装了keil和Proteus软件,相当于建立了一个虚拟实验室.同学们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开发验证,对课程实训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在群里相互讨论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老师也会针对一些难点问题在线答疑.对一些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推荐他们进入创新实验室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

创新实验室是学生进行课余科技实践活动的平台,配备了完善的电子仪器、单片机开发装置及刻版机等设备.学生可以选择实训过程中一些难点课题或综合性较强的课题再进行研究,也可以结合大学生创新实验课题及大学生电子竞赛课题进行研究,甚至可以承担老师主持的研究课题中的一部分内容开展工作.学生在老师指导和高年级学长带领下,独立进行系统设计、编程调试、仿真验证、电路刻版直至实物完成,最后写出课题报告.实验室还经常召开讲座,介绍一些新型单片机及先进设计方法,并进行设计作品的讲评.通过这些多模块、多层次的课外科研训练与实践训练,学生能够将单片机及其它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在学校就具有了一定的单片机系统综合开发经验,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实训改革前后成效对比

实验实训改革是单片机课程“项目导向型”教学改革的深化,二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从10级电信本科班开始,经过10、11、12级三届不断修改与完善的实训改革,从效果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增强,许多学生从害怕单片机到喜欢单片机,课程设计许多学生选择了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课题,如“温室大棚多点温度测控系统设计”、“直流电机PWM调速系统设计”及“交流电压检测及数显系统设计”等,并更多地思考实际应用面临的问题,如性价比、抗干扰能力等,许多学生方案设计中选择了内置功能较强的新型单片机、串行总线的外围芯片,软件设计上也考虑了一些误差修正的算法以提高精度,明显地比前几届学生的工程素质及实践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了单片机兴趣小组,坚持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11、12级电信班学生联合申报的“三峡库区远程水质监测系统”已获学校大学生创新实验课题立项资助,正在开始系统设计及实验测试.10级电信班毕业设计有82%左右的学生选择了和单片机有关课题,学生的实物作品及毕业设计论文充分说明了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不断增强.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 结束语

单片机实训体系改革与项目导向型课程教学改革相互配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拓展了学生的认识视野,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创新的工程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可以更好地与就业需求对接.实训体系的改革也对指导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的理论与实践都有较高造诣的双师型教师.在学校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大学的过程中,要建立师资培训的长效机制[9],引导更多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到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中来,推动更多课程改革的良性互动,将课程改革的效果做大做强,从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工程应用人才.

[1]谢辉,陈立万,陈强.以“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电子信息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273):109-110.

[2]嵇萍,徐香梅.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4(1):88-89.

[3]谢辉,陈立万,王悦善.“理实一体化”单片机课程项目导向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三峡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1(16):46-47.

[4]谢辉,李洪兵,李焱.单片机应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葛浩,林其斌.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138-140.

[6]郑梁,胡冀,徐平原,高惠芳,秦会斌.单片机课程设计的创新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电子电气教学学报,2009,31(9):99-101.

[7]王敏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实训教学考评模式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1):33-34.

[8]张晓群.单片机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1,30(3)94-96.

[9]郭永明.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3).

(责任编辑:朱 丹)

The Training Course Reform of Single-chip Computer and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XIE Hui1CHEN Qiang1CHEN Liwan2LAI Yushu1
(1. 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Wanzhou, Chongqing 404100, China; 2. Division of Teaching Affairs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Wanzhou, Chongqing 404100, China)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reform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ory-practice divorce and insufficient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bility training in single chip training system. By means of adopting project organization teaching and project development model, the teaching of theory and practice can be closely integrated. Reforming single chip teaching model, increasing project delivery and the practice of systematic checking and oral defense, etc. can better train the practical and self-teaching ability. Forming special interest groups and combining it with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xperiment can prolong the study of single chip from inside class to outside class. The above reforms reveal that the multilevel and multi-model training reform of single chip training system can drastically promote the practic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is worth spreading.

single-chip computer; practical cours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al talents

G642.477

A

1009-8135(2015)03-0123-05

2015-02-25

谢 辉(1969-),女,重庆忠县人,教授,硕士,主要研究工业测控系统.

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单片机课程“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13013);重庆三峡学院教改项目“应用本科单片机课程实训体系的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120668);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高职教育师资培训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2-GX-062)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课题单片机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基于单片机的SPWM控制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
第一次写课题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基于单片机的层次渐变暖灯的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智能插排
基于单片机的便捷式LCF测量仪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