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5-03-19广东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梁淑芬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3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单位

广东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梁淑芬

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广东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梁淑芬

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化,使得内部控制问题变得更加重要。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开展,因此,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处理出发,对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加强进行了探讨,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进步。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行政体系的深入改革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持续增加,同时对单位内部控制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由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发生,使得内部控制无法适应现代化的管理要求,严重阻碍了单位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加强改革创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变得尤为重要,而这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合理发展所需的重要基础。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及其范围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种保障政府及其组织机构能够顺利履行公共受托责任的控制流程和制度体系,借助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杜绝舞弊、管理混乱、滥用职权等问题的发生。政府一般依托宏观的部门体系,将各级政府整合成一个整体对内部控制的有关事务进行研究,而由于职能部门的属性存在差异,政府进行内部控制的针对性严重不足。与政府部门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强调的是各部门的不同属性,所涵盖的业务类型非常广泛。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求必须严格依照规章制度进行实施,同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对有关的规章细则进行制订,督促全体员工共同遵守,以实现事业单位的控制目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可以分为主体和客体两个范围,其中主体范围是以实施控制的单位出发,而客体范围则是以实施控制的具体活动出发,所包含的因素包括有行为标准与准则、伦理道德及相关法规等。鉴于不同单位存在内部构成的差异,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范围也会有所不同。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确保单位内部资产的安全。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能够避免单位内部资产受到严重损坏,可有效制止公款挪用、贪污腐败、经济浪费等现象的发生,有利于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能够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内部管理,在源头上实现了对浪费问题的处理。第二,有利于单位依法进行理财。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不断强化财政监管的力度,有利于财务人员服务水平的提升。第三,能够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制定出合理的工作程序,在避免错误问题发生的同时,还能够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和可靠。

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的缺乏

良好的内部控制的意识形成是确保内部控制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对内部控制意识的加强有所缺乏,不能够深刻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往往强调事业单位的发展,却忽视了内部管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严重缺乏,其相关制度与体系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充分体现内部控制的效用,导致单位的管理存在较多漏洞。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大多存在漏洞,对单位经济活动的控制和管理无法起到有效作用,容易导致内部控制风险的发生。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改革,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职能产生巨大变化,由于对市场经济及社会环境变化的认识不足,进一步广泛的经济管理范围导致原有的控制体系无法适应现阶段内部控制的诸多要求。大部分单位实施内部控制仅仅局限于主要的财政预算管理及会计记账管理,但对复杂的经济活动的管理或控制却力不从心。与此同时,即使部分单位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监督制度的欠缺使得控制制度执行力度变得更小。由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管不力,导致贪污腐败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

(三)预算管理的力度不够

预算管理是控制单位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进行确立,以编制预算、调整预算等多种方式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单位资金的使用透明度及效率。然而,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方面存在被诸多问题,编制预算常常缺乏合理性与准确性。同时由于预算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乱花钱问题屡次发生,影响了预算管理效用的发挥。

(四)监督机制作用的缺乏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立过内审机构,即使设立也是形同虚设,内部审计监督得不到有效推行,对全体职员的监督检查也会出现较多问题和不足。现阶段内控监督机制的建设并不完备,部门监督协调性较差,导致事前、事中、事后的活动控制十分混乱。由此一来,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就会出现问题,失控点的监督力度严重不足,进一步削弱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效益。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往往依据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制度与内部控制得不到挂钩,同样也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效益的增长。

三、内部控制问题的处理

(一)加强内部控制意识

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能部门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有利于内部控制环境的创造;进一步强化领导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更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借助宣传和培训方式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并理解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影响单位形成一认识,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控制环节的风险点,对全体职员的风险管理理念进行强化,共同承担事业单位的内控责任。另外,还要注重对单位文化的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不断激发全体职员的主观能动性,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创造有利的环境。

(二)强化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

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展了行政事业单位参与经济活动的范围,而市场经济带来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对新形势下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进行预测,健全防范体系,以提高事业单位风险防范的意识。强化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要从外部及其内部出发,评估可能发生的风险,对有关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理。此外,事业单位需要设立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对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进行构建,全面分析相关的财务和会计报表资料,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搜查,并对其进行防范控制。例如,存在的低值易耗品需要进行登记或折旧记录,严格规范单位的财务信息,对资产负债表进行构建,以此完成对单位财务信息的记录和管理。

(三)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重在预算管理制度的科学制定,相关单位需要在预算管理中融入内部控制的目标及其过程,实现对内部控制效率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对预算的管理,同时合理的编制预算,加强其管理的执行力度。在进行编制预算时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单位有关的收支情况和数据进行计算预测,以便预算编制能够对单位收支状况进行真实反映,从而使单位经济活动的开展有据可循。此外,事业单位还要不断强化预算的执行力度,借助预算要求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进行规范,避免乱花钱等不合理问题的发生。

(四)审计监督与考核的加强

内部控制审计监督制度的建立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环节,同时能够对事业单位开展各项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是基于内部控制基础上的控制延续。内部审计部门针对性、连续性的进行各项事务的监督,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可对其漏洞进行堵塞。除此以外,借助社会力量和部门检查还可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除了建立审计监督制度外,还要对有关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构建,使考评、奖励及惩罚更加客观和公正,这样单位职工才能尽职尽责地做好相关的事务工作,同时又确保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廉洁,有利于其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背景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同时有效解决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积极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优化单位考核评级体系,从而有效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遏制单位内部腐败贪污现象的发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1]王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基于山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检查的视角[J].财政监督,2013(1)

[2]袁超.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0(9)

[3]胡炎睛.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3(3)

[4]安永红.论如何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山西科技,2010(5)

[5]张玲芳.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B版),2005,(08)

[6]周圆,宗新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01)

[7]安永红.论如何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山西科技,2010,25(5):54-55

10.16266/j.cnki.cn11-4098/f.2015.13.045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单位
行政学人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看错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协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