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0例断指(肢)再植术后护理体会

2015-03-19薛慧娟钱兆玲

海军医学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断肢皮温断指

薛慧娟,钱兆玲

随着工农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的发达,各种因操作失误而导致的断指(肢)事故日益增多。断指(肢)再植的成功,除了要有精湛的显微手术技能外,术后护理亦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患者细心的观察、精心的护理对挽救患者指体及恢复其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1]。现将我院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断指病例628例,断肢病例12例,男551例,女48例,年龄19~57岁。致伤因素:锐器割伤74例,机器绞伤498例,交通事故77例,狗咬伤1例。伤后在10 min至6 h内送至我院行再植手术。本组所有病例均实施断指(肢)再植手术,通过有效的护理,589例断指、11例断肢功存活,大部分功能恢复良好,39例断指、1例断肢患者因损伤严重而行截(指)肢手术。

2 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病室要求 最佳安置患者于单间,以便于保持患者处于安静环境,同时可防止交叉感染。室温保持在25~30℃度左右,湿度50%~60%。病室须备有空气消毒器,病房湿式打扫。烟碱特别容易造成血管痉挛,护士应使用最严肃的语言,劝阻患者及其亲属、陪护吸烟,绝对避免患者主动或被动吸烟。

2.1.2 体位 患者取平卧位10~14 d,绝对卧床休息2~3周。患肢抬高要超过心脏水平,利于消肿[2]。使用各种办法防止伤员入睡后移动肢体,避免血管受压、阻塞[3]。

2.1.3 吸氧 术后患者需持续吸氧,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条件的情况下应抬入高血氧舱内进行吸氧。目的是提高血氧含量,保证断肢(指或趾)的氧供应[5]。

2.1.4 引流皮片的护理 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注意引流液的性质、颜色,每日总结并记录。一般情况下引流皮片放置48 h,如引流量基本消失,便可拔除。如伤口内持续渗鲜红色血应及时向医生汇报,防止血管吻合断端漏血。

2.1.5 全身护理 术后应使用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3~5 d。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大肢体断肢再植术后严重的并发症,离断的肢体平面越高,血循环再通的时间越迟,其发生的几率越大。在护理上,应留置导尿,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术后一周内进行肝肾功、电解质动态监测,并使用利尿剂,以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前臂与小腿是人体最容易发生骨筋膜间隙综合症的部位,术后须严密观测小腿肌肉张力,如张力明显增高,应建议医生尽早决定是否行筋膜间隙切开减压术。疼痛可引起血管痉挛,诱发血管危象,持续有效的止痛可防止血管危象的发生,术后可使用镇痛泵持续性止痛[6]。术后常规进行抗凝治疗,以免因吻合处血管内皮粗糙而导致血栓形成。在护理上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切口周围、鼻黏膜、静脉穿刺点周围是否有紫斑、持续性渗血,是否有血尿、血便,建议医生定期复查血凝常规,防止抗凝过度。

2.1.6 饮食 需加强营养,高蛋白饮食。禁止饮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止血管痉挛的发生。卧床几天后,绝大多数人都会出现便秘。可嘱患者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如韭菜、芹菜,少吃甜、油腻的食物。多饮水,以软化大便。如出现便秘,可口服果导片、番泻叶等,肛门内注射开塞露,也可灌肠。

2.2 专科护理

2.2.1 烤灯的应用 寒冷是造成血管痉挛的一大重要原因。术后给予40 W白炽灯持续照射断端伤口周围,以利于肢体保温。灯距为30~40 cm,烤灯与伤处外周覆1条毛巾,烤灯一般运用7~10 d左右。

2.2.2 术后肢体末端应暴露,以方便观察末梢血液循环血管吻合术后,血栓形成、吻合口痉挛等血管危象发生率很高,多发生在术后6~72 h。术后一周内严密观察患肢颜色、温度、甲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管危象十分重要。动脉供血不足时,再植的肢体末端苍白,趾(指)腹瘪陷,皮肤弹性消失,皱纹加深,皮温下降,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趾(指)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静脉回流受阻时,则表现为末端皮肤色泽青紫、肿胀,皮肤水疱,皮温下降,趾(指)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变短,针刺趾(指)端出血呈紫色。还需观察肢体肿胀程度,根据皮纹及皮肤张力的大小变化,判断肿胀程度。如肢体肿胀、紫绀明显,抬高患肢后上述症状不能改善,多系静脉栓塞,应立即报告医生,建议行手术探查[4]。

2.2.3 皮温与体温的观察 皮温是评价毛细血管床内血液循环好坏的指标之一。皮温测定要定时,术后10 d内每小时测皮温一次,同对侧健肢相应部位对比如皮温低于健侧或皮温突然下降,表明有血管危象存在。注意体温变化,若有血栓形成体温会持续升高不退。

2.2.4 伤口的护理 伤口感染可致血管吻合口的爆裂、出血,影响血管通血情况,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要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保持伤口处干燥。当敷料被血与渗出物浸湿后必须及时更换。要严密观察每日的体温变化和切口疼痛情况,根据具体情况作创面渗液培养及药敏试验,以利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使用抗生素时,现用现配,静脉输入抗生素应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从而达到好的效果。

2.3 心理护理

大部分患者伤后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往往有过激的言语与行为。护士要善于表达对伤员的关心。同时,向患者介绍医生精湛的医术与许多成功的病例,使他们对功能恢复产生极大的信心,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2.4 出院指导

术后第一天即进行功能锻炼指导,主要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为原则。开始时,建议患者进行除患肢以外的各关节的任意活动,发挥肌肉的静脉泵作用。其目的是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防止肌肉萎缩,减少血栓发生的几率[5]。一般在3~4周后去除外固定进行肢体伸屈功能锻炼。

3 小结

断指(肢)患者多为青壮年,这部分人群社会、家庭的责任重,对再植的断指(肢)功能恢复的要求特别强烈。断指(肢)再植术的成功,除了要有高超的手术技术外,护理人员术后的细心观察和精心护理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为提高再植术后的断指(肢)的成活率,护士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认真、负责、仔细的态度是断好断指(肢)护理工作的基本保障。此外,不仅应要注重成活率的提高,更应注重再植肢体的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

[1] 王玲.断指再植术后护理[J].哈尔滨医药,2013,33(1):84.

[2] 王淑贤,劳万东,高丽华.断指再植术后观察与护理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7):174.

[3] 邹小红.断肢再植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0):127-128.

[4] 陈伟建.断指再植术后护理[J].全科护理,2008,6(11):2860-2861.

[5] 叶建兰.5例股动、静脉吻合的术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9):2442-2443.

[6] 石荣光,李冬梅,王琳,等.护理程序对断指再植患者术后环境干预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5-7.

猜你喜欢

断肢皮温断指
阳虚体质大肠息肉患者的红外皮温特征研究
断肢及断指的再植治疗以及固定修复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皮温变化的研究
持续皮温监测对断指再植血管危象的预警
断肢再植失败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研究
断肢再生对中华绒螯蟹蜕壳、生长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多节段断指再植术后护理
微型静脉皮瓣在缺损性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
断指再植127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