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在阴股沟皮管成形术中的应用
2015-03-19李旭东张连杰赵烨德
李旭东,张连杰,周 强,唐 乙,赵烨德
临床上阴茎再造的方法有多种,经常把阴茎再造术分二期进行,第一期行阴股沟皮管成形术,第二期行阴茎再造术。由于会阴部的特殊性,导致包扎固定困难,传统的加压包扎方法难以形成持续压力,常造成皮管局部水肿、血肿或积液,导致皮管远端血运障碍,术后皮瓣坏死,影响手术效果。我科对45例患者阴股沟皮管采用自制创面负压吸引装置,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共45例,均为女复男易性病患者,年龄21岁至37岁。已行子宫附件切除、阴道闭锁及尿道延长术。本期拟行阴股沟皮管成形术。
1.2 材料 自制纱布棉垫,手术用无菌贴膜,静脉输液延长管,墙式负压吸引装置。
1.3 方法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双侧阴股沟部设计为两纵行双蒂皮瓣,近端平耻骨联合,远端达肛门下2 cm水平线;右侧15 cm×7.5 cm、左侧15 cm×7 cm皮瓣;按设计线依次切开皮瓣两侧,达深筋膜浅层,钝性分离;皮瓣近端以钝性分离为主,远端以半锐性分离为主,以保护蒂部及皮下脂肪层中血管;修剪皮瓣远端多余脂肪颗粒,保留皮下脂肪层厚度为0.8~1.0 cm;创面彻底止血,皮瓣组织面向内卷成管状;皮瓣皮内行3-0丝线减张缝合,皮肤3-0丝线间断缝合;供区两侧皮下组织稍向两侧游离,7#线行皮下组织间断缝合;1#线间断缝合闭合创面;皮管两蒂端三角区行减张缝合;两侧皮管下端及远端蒂部各放置1根皮片引流,皮管与供区隔以碘伏凡士林纱布。对照组采用皮管两侧用纱布棉垫卷成筒状固定,大张纱布棉垫覆盖皮管,远端略厚,外用弹力粘性胶布加压固定。观察组除不用胶布固定,其余处理同对照组,另将静脉输液延长管剪出4~6个测孔,置入纱布棉垫中,用无菌手术贴膜将敷料覆盖,贴膜范围大于敷料边缘。将吸引管从薄膜和正常皮肤间引出,注意保持密封性。连接墙式负压吸引装置,负压维持在0.02~0.03 MPa,使敷料贴敷皮管表面,注意保持敷料平整,避免形成点状或条带状压迫。术后每天检视皮管,观察血运、皮管肿胀情况及切口引流。如有血肿,应及时清除。
2 结果
术后连续观察7 d左右,观察组除1例因包扎不当形成皮管束带状压迫造成局部静脉回流障碍,经及时纠正后症状消除,本组45例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对照组肿胀均较观察组明显,4例皮管出现血肿,予血肿清除术,另有3例皮管在远端蒂部出现皮下积液,经换药引流后延迟愈合。
3 讨论
皮管成形术是阴茎再造的一个重要环节[1],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存在个体差异,血管缺如或吻合支建立不良,往往导致皮管中远端静脉回流障碍,术后血肿也是造成皮管坏死的一个常见原因。这就需要在术区形成一个适度的有梯度的压力,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血肿形成。但是由于会阴部特殊的解剖结构,传统的加压包扎方式很难在皮管上形成持续而适当的压力,即或术后包扎在位,也往往由于患者的不断活动,使得包扎敷料过松或过紧,甚至敷料移位,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笔者自制的纱布棉垫柔软,贴服性好,外用无菌手术贴膜,使敷料不会移动,负压吸引形成持续的压力,不会因患者的活动而改变。
在负压作用下,渗出液及血液被吸引出体外,减轻了组织水肿和毛细血管损伤,创面血流量增加,有研究表明,局部的持续负压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加强内皮细胞的连接,促进血管增生,从而改善微循环[2]。同时,负压的存在也消除了潜在的死腔,避免血肿的形成。敷料中的负压环境,形成由创面向敷料的缓慢液体流动,不利于细菌向创面内侵袭,减少了感染率[3-4]。持续的负压有效地抵消了创缘向外的退缩力,给创面持续减张,对创缘形成自然物理牵拉力,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也可加速创面的愈合[5]。
在临床应用中,持续负压吸引应注意定时观察,避免敷料的不平整造成压迫,造成血运障碍,导致皮管坏死。如果引流量较大,应及时更换敷料,避免感染。良好的封闭性是保证持续负压存在的基础,因此,术区周围的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引流管要保持通畅,定时检视负压效果,如不满意,要重新封闭固定。初始的负压不要过大,应根据临床观察结果实时调整。会阴部因其特殊结构,很难保持持续稳定的负压,所以会阴部的毛发要尽可能刮干净,避免贴膜和皮肤间存在空隙;另外贴膜要尽可能超出敷料边缘。
我科自制的负压吸引装置简单易行,可根据皮管及创面大小灵活调整。相对于制式负压吸引装置的价格昂贵、规格不全来讲,更方便临床的使用。尤其是对于引流量较多,需要多次更换的病患,也更能体现出费用较低的优势。
综上所述,负压吸引是外科治疗的一项常用技术,安全可靠,以往多用于复杂创面的治疗。我科自制的负压吸引装置,解决了阴股沟皮管包扎固定难的问题,提高了皮管的存活率,降低了手术并发症,且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良好。术的临床观察[J].东南国防医药,2007,9(5):356-357.
[2] 白明,曾昂,张海林,等.自制简易负压吸引装置在创面修复前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1):1481-1483.
[3] 耿英杰,康金芳,王立勋.创面负压吸引引流加压包扎在乳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02,10(6):388-389.
[4] 李健飞,黄巧玲.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09,7(10):51-52.
[5] 王春喜,卢怡,王晓勇.负压封闭引流促进创伤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09,11(2):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