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能源贸易与合作展望

2015-03-19张生玲教授魏晓博张晶杰

国际贸易 2015年8期
关键词:油气天然气进口

张生玲(教授) 魏晓博 张晶杰

进 入2015年,中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步入全面务实阶段,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一带一路”战略本着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在亚欧各国都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动力的今天,对强化互补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战略能够培育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加强能源贸易与开发合作,创造新的经济传奇,实现中国的强国梦。

一、“一带一路”战略培育中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2012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对外贸易面临较大压力,增长大幅度放缓,连续三年增长下滑到个位数,2014年仅为3.4% (见表1)。究其原因,一是随着我国企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传统竞争优势有所削弱,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二是由于以质量、技术、品牌、服务等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尚未完全形成,再加上发达国家在高科技及创新领域对我国的压制,外贸转型升级的任务仍然艰巨。三是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主要货币走势分化,美元持续走强,欧元、日元仍处在下行通道,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使我国出口竞争力有所削弱。

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来,2015年进入务实阶段。“一带一路”涵盖环天山经济带、里海东岸经济开发区、欧亚核心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对中国对外贸易带来新的增长点。

第一,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等成套设备走出去,带动机电设备出口,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稳步增长。2013年,我国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33241.5亿美元,占对外贸易比重为80%,其中出口占到87.1%;2014年延续了这一态势,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33771.8亿美元,占对外贸易比重为78.5%,其中出口占到84.2%(见表2)。

第二,主要能源和资源性产品进口保持增长。2013年,我国原油进口2.8亿吨,同比增长4%,铁矿砂进口8亿吨,同比增长10.2%,成品油进口 3959万吨,同比下降0.6%。2014年,原油进口超过3亿吨,同比增长9.5%,铁矿砂进口9.3亿吨,同比增长13.8%,成品油进口 3000万吨,同比下降24.2%(见表3)。

表1 2010—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 单位:%

表2 2014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装备制造业等成套设备为主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我国进出口的优势产品,占到我国对外贸易的80%。同时,我国大量进口能源与资源类产品,支撑国民经济正常运转。“一带一路”建设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首先,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的互补性很强,彼此的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有利于各区域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使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迈上新台阶。同时,有利于国内各省市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沟通合作、互联互通,发掘市场潜力。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以及装备制造能力大幅提升,再加上较强的资金支持,通过在国外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当地需求,以投资带动双边贸易互动,培养出中国外贸新的增长点。

其次,在以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项目投资为基础的“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能源合作是重要内容。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不断寻求能源品种和来源多元化、维护和平的能源通道,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传统的石油进口海上主要通道,即中东航线、非洲航线和东南亚航线,都必经马六甲海峡,中国的能源安全容易受到威胁。“一带一路”开辟了陆上能源之路,沿线的中亚各国都是重要油气生产国,中缅管网则直接连接了昆明和印度洋,通过“西进南下”,绕开了马六甲海峡,降低了能源进口安全风险,有利于实现开放条件下的国家能源安全。

二、“一带一路”战略带动能源贸易与开发合作

由于能源对经济发展起着支撑作用,在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能源安全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减缓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也为了减轻对环境的压力,中国在能源品种多元化和节能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要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的能源短缺状况并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短期内石油和天然气部分依靠国际供应,是目前各个阶层人士的共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能源消费快速增长,201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根据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42.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2%;一次能源生产总量3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其中,原油消费5.08亿吨,进口3.08亿吨,对外依存度接近60%;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8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4%,进口天然气58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32.2%。显然,能源贸易尤其是油气进口贸易在平衡国内能源供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具体来看,当前中国能源贸易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石油资源的供求缺口逐渐加大,石油进口贸易仍将持续快速发展。2013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为57.3%,自2006年以来,对外依存度平均每年增加1~2个百分点。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14年,沙特阿拉伯、安哥拉和俄罗斯为中国前三大原油进口来源国(见图1)。

表3 2013—2014年我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统计 单位:万吨,%

图1 2014年我国原油主要进口来源国

二是天然气供求形势趋紧,天然气进口贸易快速增长。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目前世界天然气贸易快速发展,从区域性向全球发展趋势明显。我国天然气进口分为管道天然气进口和液化天然气(LNG)进口,2014年进口天然气58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增至32.2%。土库曼斯坦是中国最大的管道天然气进口来源国,卡塔尔是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进口来源国。

三是煤炭进口贸易发展加快。中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开发利用主要受环境约束。2009年,中国煤炭进出口出现历史性拐点,从煤炭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2011年,煤炭进口量1.82亿吨,对外依存度为4.5%;2014年,煤炭进口量为3.2亿吨,对外依存度增加到8%。

除了直接的能源贸易,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开展能源合作。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油气资源领域的开发合作加快,推动各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旨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双方能源贸易多元化,谋求共同利益。

第一,中俄能源开发与合作进程加快。俄罗斯是世界能源大国,能源生产与出口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原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近13%,居世界第二位;拥有全球16.8%的天然气储量,排名仅次于伊朗。一直以来,俄罗斯能源的主要消费市场是欧洲和独联体国家。乌克兰危机后,欧洲调整能源战略,进一步降低了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俄罗斯在2014年年初发布了2035年能源战略草案,计划未来20年对亚太地区能源出口翻倍,即2035年将32%的原油产量及31%的天然气产量出口至亚太市场。据国际燃气网2015年6月22日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声明,中国的天然气市场在2035年将能够与欧洲相提并论,中国将成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新兴市场。

这也是中国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俄罗斯油气开发合作的最佳契机。长期以来,俄罗斯对国内油气资源尤其是上游业务控制严格,我国没有太多的机会参与。自1994年起,中俄开始天然气项目谈判,2006年开始设计从东西两线建设天然气管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中石油签订了合作备忘录。由于各种障碍频频受阻,项目进行缓慢。多年艰苦磋商迎来转机,2014年两国政府签署了东线对华供气的最终协议,俄罗斯向中国石油企业提供了直接投资上游业务的机会。中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按照合同,俄罗斯将从2018年起通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向中国供气30年,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管道西起伊尔库茨克州,东至远东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全长近4000公里,连接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科维克金气田和恰扬金气田,设计年输气量为610亿立方米。此外,2013年,中石油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增供原油合同,合同规定,俄方将在25年内向中国增供3.6亿吨原油 (每年1440万吨),合同总价值达到2700亿美元。随着“一带一路”的能源建设,必然推动两国在油气方面加深合作,帮助俄罗斯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同时对我国能源需求提供较多补充。

第二,中亚是能源开发与合作的核心地区。中亚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天然气资源是合作焦点。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D线是“一带一路”能源版图的轴心,其中A/B/C线已投产,D线正在兴建,其环保特色获得当地政府与人民的欢迎与支持。该管网一方面为中国绿色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支撑,另一方面为天然气出口国提供发展资金、创造就业。

目前,中土两国是彼此最大的天然气合作伙伴。土库曼斯坦是中国第一大天然气供给方,中国是土库曼斯坦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2013年,中土双方还签署了土加尔金内什气田项目的协议和土对华增供天然气250亿立方米/年购销协议,供气量从每年400亿立方米提高到650亿立方米。哈萨克斯坦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供给国,两国正式的油气资源合作较早,199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获得了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石油公司约60.3%的股权,2003年增加购买了25%的股权,拉开了中国石油企业进入哈萨克斯坦石油市场的序幕。中哈原油管道2004年开工,2009年全线投产运营。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哈油气合作也从单一的油气开发,逐步拓展到勘探、输运、炼油、油品销售和工程服务等领域。

第三,中东能源开发与合作方式逐步多元。中东原油储量世界第一,占全球可采储量的近一半,出口量占世界的1/3;天然气储量占世界的43.2%,伊朗储气量为世界第一,卡塔尔第二。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是中东油气的主要销售市场地。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布局的重要战略支点,与中东的能源安全合作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推进。2008年第一届中国—阿拉伯能源合作大会召开,到2014年共举办四届,加深了中阿能源沟通与联系。在2014年第三轮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举行过程中,海合会各成员国积极响应中国“一带一路”的建设。具体来看,2009年中石油重新启动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项目,随之又承担了鲁迈拉油田项目、哈法亚油田项目、伊朗北阿扎德甘油田项目。之后伊拉克哈法亚二期1000万吨产能建设项目顺利投产,比合同规定提前两年。2015年6月,伊朗与中国签署石油换商品贸易协议,伊朗接受中国以商品和服务支付65%的石油款,以现金支付剩余35%的款项,油气合作方式多元化。然而,虽然中东地区资源丰富,但区域政治局势动荡,冲突不断。这种社会环境对油田、炼油厂、油气管道、储油库和设备仓库等安全性造成严重威胁,与中东地区的能源项目合作需要更加谨慎。

第四,南亚及东南亚能源开发与合作潜力巨大。南亚及东南亚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规划重要的一环,马六甲海峡以及南海在世界石油贸易中处于关键地位,每年有大约1/6的原油要从该地区通过;另外,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中国液化天然气主要的进口来源国。

中缅油气合作也取得较大进展,这是我国为破解马六甲海峡困局,在能源进口方式多元化方面走出的坚实一步。其中,中缅天然气管道2013年开始试运行,中缅原油管道2015年启用,油源从中东、非洲等地购入,管道设计年输送能力为2200万吨原油。此外,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巴基斯坦时提出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加强中巴之间交通、能源、海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如果打通中巴经济走廊,石油输送也可以绕开马六甲海峡,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通过陆路到新疆喀什,运输距离缩短85%。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能源贸易与开发合作前景广阔

“一带一路”战略中对油气开采运输、公路、铁路、港口以及电力电网等基建领域的投入与建设,需要大量资金,需要资金充裕的国际金融组织提供融资支持。随着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建设的完善,中亚地区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将进一步打开区域外市场;随着沿线国家经济总量的增长,必然要重视产业的绿色转型,引发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一带一路”建设以来,中国与沿线各国的能源合作和贸易往来日益增多,也会引起地缘政治的博弈加剧。

第一,亚投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能源贸易的催化剂。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但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亚洲开发银行曾经做过测算,2010—2020年期间,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要8万亿美元,而亚洲开发银行每年能提供的基础设施项目贷款仅为100亿美元。因此,中国发起并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截至2015年上半年,已有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挪威、南非、波兰等57个国家正式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旨在以金融领域为切入口来解决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薄弱、资金匮乏、缺乏融资渠道、缺少发展政策等问题,建立一个经济合作平台,使有各种不同需求的国家可以通过金融杠杆获得更多外部资源。同时,中国设立了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亚投行与丝路基金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共同发挥作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油气开采运输、公路、铁路、港口以及电力电网等,这些举措必将成为能源贸易与合作的催化剂。

第二,绿色化为能源贸易与投资合作提出新要求。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绿色化”,将“绿色化”与“新型四化”并列成为“五化”。绿色化是绿色经济的升级版,是对绿色经济与发展生态文明的继承。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在境外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必然增多,这会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美国等西方国家一度把“一带一路”战略认为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而心存疑虑,环保问题的出现将会成为其攻击中国的话题。在境外投资的过程中,中国需要打造环保国际合作新格局,应该带着生态文明理念、环境治理的经验,)推动“绿色化”企业走出去。这不仅需要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更重要的是加快实现绿色转型,大力提高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的油气贸易与投资合作,最终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第三,大国博弈使能源地缘政治复杂化。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一直以来,美国、俄罗斯和印度实施了力图主导该地区事务的战略举措,给中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其中,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主要目的就是谋求在中亚地区的长期存在,控制中亚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削减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一带一路”倡议出台以来,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相继签署合作协议,加强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美国一直对中国崛起偏见颇深,使中国与周边大国关系趋向复杂,增加了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的压力,甚至可能危及中国长期谋求的和平发展环境。中亚是俄罗斯重要的战略后方,中国与中亚各国加强能源合作和互联互通建设都会使俄罗斯产生忧虑。然而“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能源合作需要中俄互利共赢、避免恶性竞争,“一带一路”建设也将成为发展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印度不断强化与印度尼西亚、缅甸、日本的双边关系,并积极与东盟深化合作,努力扩大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能源贸易规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与沿线资源富裕型地区和国家的交往将越来越密切,在该地区的地位也会随之提升,必然引起印度的顾虑,造成大国博弈的加剧。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是实现强国梦的关键之举,前景值得期待,但也要看到来自外部大国的竞争挑战。例如,“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历史上就是一些大国竞争的核心地带、博弈的心脏地带,一些大国或政治集团在此都有利益关切点。如何协调大国关系,如何面对域外大国的竞争风险,以及如何与这些国家发展竞合关系,是值得思考的,需要科学决策,长期规划,控制风险,逐步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油气天然气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