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基础促提高
2015-03-19章桂丰等
章桂丰等
摘 要:体育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如何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文章以新课程理念为出发点,认为重基础,促提高的“二合一”教学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选修;必修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1.002
所谓的“二合一”教学模式,是指每节课先学习课程标准要求的必修内容,然后再学习学生自主选择的选修内容,把“必修”和“选修”有机地结合于每节课的教学之中。
一、重必修,强基础
确立体育与健康课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必修”教学内容,并将其作为选项学习的基础。例如,可把田径运动中的跑、跳、投作为技术技能的必修内容;把身体素质练习中的速度、力量、柔韧、灵敏、耐力作为体能的必修内容;把基本的体育锻炼知识、方法,常见的体育项目比赛规则作为体育知识的必修内容。毫无疑问,没有必修内容作基础,其它的选项内容就难以顺利开展,更谈不上提高,选项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中教师在注意满足学生个体需要的同时,要重必修,强基础,让学生带着“必修”内容在“选修”项目上去运用和提高。如学习急行跳远或跳高,掌握了单脚踏跳动作以及如何在助跑中制动、起跳的原理及技术,对于学习自选活动中的篮球“跨篮”动作有很好的“借鉴”和“迁移”作用。又如实心球投掷中的“满弓”动作与足球选项活动中的掷界外球动作有明显的“异曲同工”之妙。再如短跑、长跑、障碍跑等训练,使学生有一定的速度、耐力、灵敏,才能更好地进行足球、羽毛球等高强度的选项活动。
二、构建科学的“二合一”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二合一”课程内容的设置特征,我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基本操作模式。其教学程序分成七步进行:
第一、准备练习。主要消除学生的生理、心理惰性,并使学生心理情感和生理上进入预热状态。
第二、辅助性练习。主要是为必修内容的学习服务。
第三、必修内容学习。主要进行“三基”教学。
第四、选修内容学习。主要是学生自选、自练。教学组织采用分组练习。如分成篮球组、排球组、乒乓球组等。
第五、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及纠错。主要解决学生学练中存在的问题,更深层次辅导,发展学生个性。
第六、放松运动。主要进行生理调节,缓解、消除学生生理疲劳。
第七、教师小结。对教学活动做全面又有针对性的小结,指出学生上课优缺点并布置课后作业。
三、“二合一”教学模式的组织要点
“从二合一”教学模式来看,其教学内容多,学生活动区域相对分散,教学组织存在一定难度。在教学组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为组织好“二合一”教学,可于学期初利用一定的课时有针对性地对开设的几个选项进行教学。其作用首先是可使学生在对可供选择项目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能正确进行选项。其次是可让学生初步掌握各选项最基本的知识、技术、技能,使其在以后的选项活动中“会玩”,并逐渐“迁移”,做到“爱玩”、“善玩”。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选项技术后,再开始实行“二合一”教学活动。
(二)注意选拔和培养各选项组长。各组长应是当然的选项指挥者及技术指导。教师要注意定期对各组长进行培训、指导。以便在各选项活动时能发挥其组织指挥作用,开展互帮互学。
(三)为防止出现重选修轻必修,对必修内容马虎应付的现象,必须注意兴趣性与强制性相结合。例如,对于投掷力量较差,没达到规定标准的学生,则由老师指定到田径选项组进行力量练习。当学生达到要求或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才可另行自由选项。
(四)由于中学生兴趣广泛,易出现兴趣转移,如果一学期只选学一个项目,则不能满足其需要,因此必须适时调整选项内容。但如果选项调整太频繁,则不利于整学期教学秩序的稳定。一般每学期学生选项以不超过两次为宜。
(五)在考核内容方面,不仅有必修项目的考核,而且应增设选考项目。对必修项目的考核,教师可按课程要求,有目的性地选择四项作为考核内容。对选修项目的考核,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项作为选修考核内容。选考内容不能与必考项目雷同。每学期考核总项目以不超过五项为宜。
(六)对于师资、场地、设备条件比较优越的重点学校,“二合一”教学可灵活变更:可把学生以年级为单位多班合并分组,全组体育老师出动,每人负责上一个运动项目,独立教学,以便更大程度发挥师资、场地和设备的优势。
四、“二合一”教学模式操作过程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满足个性需要。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发展,“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因而造成了多数学生不喜欢甚至厌烦体育课。“二合一”教学,引入了自由选项,注重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求知、健身、娱乐的需要。由于学生个体要求能得到满足,他对必修课程的要求就更易于接受。因此,学生是既愿进行选修活动,也愿学习必修课程,且必修任务也能较好完成。
(二)强调全面发展,重视特长发挥。事实上,必修课程主要是为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打基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技术、技能。而这些对于今后掌握其它锻炼技能有“迁移”作用,因此学好必修课程,能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其特长项目。而通过对特长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锻炼的方法,强化了锻炼的意识,体验了锻炼的好处,培养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这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态度和习惯有很大的好处。
(三)摒弃应试教育弊端,加速素质教学进程。初中生毕业升学进行体育考试,使有些学校的体育教学走进了一种误区:“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体育课成了强迫强化训练,不是200米跑,就是掷实心球,再不就是立定跳远。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训练,使学生身心俱累。久之不少学生对上体育课视若畏途。“二合一”的组织教学,使学生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特长和体育习惯,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这是“二合一”体育教学特有的功能,也是优势所在。
(四)教学内容灵活,注重可行性、实用性。实施“二合一”教学,并非建立在大量增加物质条件的基础上。事实上,不具备开设选修课程条件的学校,也未必能满足原有体育课的要求。对于场地、器材等条件较薄弱的学校,可选择一些地方性、传统性、娱乐性的学生喜欢的乡土教材作为选修教材。
实践证明,“二合一”活动教学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是完全切实可行的。只要我们有计划地把二者有机结合,就能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优越性,通过“二合一”教学活动,使体育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和向往的快乐天地。
参考文献:
[1] 严伟.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实施"必修+选修"教学模式的实
践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14).
(汕头市澄海汇璟中学·广东汕头 5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