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战士王瀚林 走进基层群众的心坎里
2015-03-18卡佳
卡佳
“授予王瀚林为克孜勒阿瓦提乡英阿瓦提村村民——农场村村民委员会”在兵团“访惠聚”活动住五十三团三连工作组组长、住麦盖提县克孜勒阿瓦提乡英阿瓦提村(当地称农场村)工作组第一组长王瀚林的书柜里摆放着这样一张荣誉证书。
“看到这张证书,就犹如又回到了那里的群众身边,我永远是他们中的一员!”王瀚林坦言,这是农场村对他住村工作的最高肯定,在他心中无比珍贵。
住村住连这一年,从干部变职工、村民,王瀚林带着工作组成员们一步步走进了基层群众的心坎里……
朗朗的读书声——
增强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弟子规,圣人训……”在三连,维吾尔族群众主动在夜校里诵读国学经典成为一道风景。
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最深层次、最根本的问题在哪里?住连以后,王瀚林积极走访调研,他认识到,这实际上是文化认同的问题。当地人口多,大多数都是维吾尔族,如何找到切入点,增强职工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呢?
调研实际情况,请教专家,走访高等院校……王瀚林带着工作组认真研究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习俗、风俗习惯,编写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伊斯兰训规对照教材,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宣讲,并印成维吾尔文小册子散发。职工群众很快接受了,掀起了一股“中华文化热”。
针对当地宣传思想文化阵地较为薄弱,文化基础设施和设备严重缺乏的现状,工作组协助连(村)党支部开设业余党校、文化夜校、业余文化学校,宣讲中央、自治区、兵团重大决策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学经典、农牧业实用技术以及新农村建设等;还积极协调资金修建了宣传栏、中华文化墙、篮球场,配备了“大喇叭”,并广泛开展篮球赛、文艺表演等文体活动。
王瀚林带着工作组在文化引领上做足了功夫。围绕“共建精神文化家园,共同实现中国梦想”主题,工作组在基层群众中普遍开展了“九同”系列活动。“同升一面旗、同筑一个梦(中国梦)、同走一条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致富路)、同唱一首歌、同建一个家(共有精神家园)、同打一场球、同演一台戏、同上一堂课、同守一方土。”
用现代文化占领精神文化阵地,带动群众过上丰富的文化生活,维吾尔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向心力越来越强。
“最好的一次党支部会议”——
最大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导作用
“这是我们今年开得最好的一次支委会。”2014年3月27日上午,三连支委会刚开完,连队党支部书记杨明堂就这样评价说。
这天支委会的中心议题是,研究确定兵团党委宣传部和《当代兵团》杂志社共同帮扶的三连10户贫困群众。“我们建议,在连队党支部提供的贫困户名单中保留二排的吐罗洪·瓦依提、三排的吾拉音·艾买尔等5户,取消5户,分别是……取消的理由……新增一排的阿依木汗等5户,理由是……现提请党支部审议。”会议刚一开始,王瀚林便拿出一份名单念道。
三连是个集体性质的连队。尽管这两年有扶贫开发、多元增收等政策扶持,连队经济和群众生活有了长足改善,但因人均只有4亩多耕地,加之群众生产技能差、观念不解放等主客观原因,很多群众依然很贫困。
为了做好惠民生实事,兵团党委宣传部决定,在驻连3年期间,每年与《当代兵团》杂志社共同帮扶10户贫困户,每户3000元,主要用于弥补生产资料的不足,增强“造血”功能。
带着真情真意真心到矛盾和困难最多的地方去访民情,为基层党组织实施科学决策提供充分依据。接到党支部提供的拟定帮扶名单后,王瀚林便带着工作组在连队干部的带领下,逐户进行了走访核实,并扩大了走访范围,结合平时入户走访了解的情况,对资助贫困户提出了调整的建议名单。“没有想到,工作组刚来几天,就对贫困户的情况这么了解。”杨明堂说。
当天下午,新通过的名单就上了连队的连务公开栏,只有一位职工提出了疑问并得到了满意的回应。
“工作组的工作应该是切实履行职责而不缺位、不越位,认真负责主动补位,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主导作用。”王瀚林带着工作组成员,主动与连队党支部沟通,主动列席连队支委会,工作中突出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始终做到帮忙不添乱、补台不拆台,取得了理解支持。
三连党支部班子组建时间不长,新成员较多,支委又多是少数民族,交流困难,一些工作尚不规范。工作组看到了这个情况,帮助连队党支部健全完善了集体领导、连务公开等制度,手把手教授连队干部科学的工作方法,通过正常组织程序规范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并形成了长效机制。
针对群众收入低的实际,工作组协助连队确定了多元增收这个主攻方向:以调整结构来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在现有条件下增加农机、运输、温室大棚等来增加群众二三产业的收入;根据人多地少的实际把劳动力转移到纺织、建筑、制药等方面,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
工作组还协助连队党支部制定了连队干部“包排”制度,由连队党支部牵头,每一位副连长承包一个排,负责这个排的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党政工群等各方面工作,连队党支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认真研究和指导各自负责的各项工作。
在农场村,针对过去该村工作组与县乡党委沟通不够的问题,王瀚林带着工作组调动多方资源,积极与县、乡、四十六团党委联系沟通,帮助村支部制定了以求稳定、谋发展、调结构、上园艺、兴畜牧、科技先行的发展思路。
干净的自来水入户——
把群众的每一件事情办实办好
“我们盼啥,住村工作组就干啥,大家打心眼里高兴呢!”2014年8月26日,打开水龙头,看到哗啦啦流出的自来水,农场村60多户村民内心充满感激。白天地里劳作没时间,晚上怕打扰工作组休息,村民赵伯成悄悄将一袋西瓜送到了工作组宿舍门口。一直以来,他们都喝着含碱很大的水,洗出的衣服晒干后都会粘着道道白碱。
“‘访惠聚’工作组在基层一项重要工作应当是关注基层困难,努力服务基层服务群众,重点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密切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王瀚林在住村住连民情日记上写道。
三连、农场村自然环境很脆弱,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在这里开展工作,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然而王瀚林说,最困难的地方、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才是工作组最应该去的地方。
捋起衣袖,挽起裤腿……工作组一行人一头扎到群众中去,与职工群众走访谈心、同劳动谋发展。
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做好少数民族群众多元增收工作,王瀚林带着工作组在三连通过“一帮一”、“一帮二”结对帮扶,落实挂钩责任,为少数民族群众发展提供帮扶资金,使得一部分人脱贫在望。
为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脱贫,工作组协助连队建起养殖区,为贫困户统一购买羊400余只,放在合作社养殖场统一管理和销售,在还清贷款后,贷款购得的羊属于贫困户所有;协助连队新建温室14座,大棚28个,全部承包给农户管理,对不懂种植技术又想学习的28家贫困户,连队采取一座温室、两个大棚配备两个贫困户进行长期有偿技术服务,让贫困户既学到了技术又增加了收入;工作组还协助连队把富余劳动力转移到连队养殖场,贷款购买饲料打捆机、颗粒饮料设备等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
在这个农场村,工作组协助村党支部组织开展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各民族之间“一对一”扶贫帮困结对子活动,并在各民族之间开展了生产互助、劳动工具互用、民汉语言互学、生产技术互促的“四互活动”和劳动技能竞赛、民族团结竞赛评比以及民族团结示范村共建活动;工作组成员还分别结下了一门以上的亲戚,先后为14户村民送去了3000多元的物资,每星期组织一次“助民”劳动。
这一年,正是这样无数件好事、实事,拉近了住村干部、基层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让大家变成一家人。
为贫困家庭和孤儿募捐衣物;帮助群众种树、种瓜、施肥;为连队农产品联系销路;帮助种植户试种花生;帮助联系落实迁户口、残疾人小孩上户口等问题;协助英阿瓦提村村党支部申请自治区惠民生项目资金50万元;聘请农业科技人员现场培训枣树种植管理以及棉花高产丰收技术;组织枣树种植大户到四十六团枣树高产田参观学习;免费联系景观树苗500余棵,绿化美化农村居住环境……
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工作作风,带来新的变化:基层多了生气、多了笑声、多了忙碌、多了希望……群众的眼光由怀疑转变为认同,再由认同转变为信任。送上自家种的瓜果,自家打的热馕;请工作组的同志到家里坐一坐,吃碗抓饭,喝碗酸奶……基层各族群众用最纯朴的方式,表达着对工作组的感情和感谢。
“休言此处风沙苦,逢必与人称故乡。”这是王瀚林住村写下的诗句,在他心里,那里已经是故乡。
责任编辑 董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