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有支青年检察官先锋队
2015-03-18王志平张慧田淑杰
王志平+张慧+田淑杰
2014年9月25日,对81岁的于德财(化名)来说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日子。一大早,他就和老伴儿就坐在家中等着检察官的到来,还一会儿一趟地趴着窗户往外瞅。
尽管早在前一天就得到了准信儿,老人家还有点不敢相信,那几乎让他跑断腿、磨破嘴苦苦讨要了十多年的欠款今天真能拿到手。所以,当本溪市检察院的青年检察官登门送上3.8万元的执行款时,这个年过八旬的老人禁不住喜极而泣,“这块心病磨了我多少年啊!没承想让你们给治好了!谢谢你们!谢谢本溪市检察院!”
来自先锋队的青年检察官
检察官还能“治病”?事情得从2004年说起,当时区法院判决某建筑公司向于德财给付拖欠的货款3.6万元,但因为企业转制、债务关系复杂等原因,老人始终没有拿到应得的钱。十年来,于德财三天两头到相关部门打听情况,催要欠款。期间,老人的儿子身患重病,急等着这钱救命,同样还是空手而回。这让老人落下了心病,年事已高的他嘱咐家人:“就算我死了,这钱也得接着要,不然我闭不上眼!”
2014年9月,于德财无意中听到民诉法修改的新闻,于是找到本溪市检察院民行部门申请执行监督,青年检察官言东等人接待了他。经过多次上门了解于德财的家庭状况,年轻的检察官们了解到了案件的难点所在。后来,青年检察官们和负责案件的法官一起做了大量的工作,尽量在法律范围内加快执行法院的判决。“每一起个案都是法治建设的影响力因子,公平正义就身边就是最有效的普法宣传。”青年检察官感受到这两句话不仅仅是宣传的标语,而且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
9月25日,青年检察官和法官主动登门,向于德财送去了全部执行款及相关费用,共计3.8万。让老人特别感动的是,青年检察官们考虑他年纪大,不忍他奔波劳碌,多次主动上门做工作,这种体贴让于德财渐渐释怀了过往的心结,现在他逢人就讲:“先锋队的年轻人真像样儿!往后遇事儿还得靠法律!”
让于德财老人念念不忘的“先锋队”,全名叫“本溪市检察院青年检察官先锋队”,成立于2011年12月,现有队员91名,如今在本溪已经是队伍建设的一面旗帜。但是,说起这支年轻队伍的来历,却是一个由问题“倒逼”产生的新举措。
近年来,本溪市检察院通过公开招考、遴选等方式不断引进青年干警,使40岁以下青年干警逐渐成为检察队伍的主体。这个群体虽然学历高、专业知识水平高,但总体上存在担当意识不强,社会阅历少、缺乏磨炼、群众工作能力薄弱等问题,可以说是制约青年干警健康成长的瓶颈,这也是当前基层检察院面临的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
为破解难题,本溪市检察院党组号召成立了青年检察官先锋队,以“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奉献全社会”为建队理念,让青年检察官“接地气”,在接访中历练群众工作能力,也在办案的一线工作中开阔视野。
从洪水过后的废墟里为村民扒出铁锅
事实证明,这一新举措带动了全院风气的转变。
2012年8月,本溪局部地区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南芬区成为重灾区。青年检察官先锋队第一时间形成救灾工作方案,仅用3个小时就完成了采购救援物资、组织救灾车辆等相关工作,集结90 余人的救灾突击队分成三个小组,奔赴受灾最重的两个村。
当时洪水冲毁了公路、桥梁,裹挟而下的淤泥、沙石在村民屋里堆到了一米多高。这一切让年轻的队员们第一次感受到直面灾难的触目惊心,在洪灾面前,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70后”、“80后”们仿佛一下子成熟了起来。他们用铁锹挖,用双手扒,用土筐抬,用小车推,清运屋内外的淤泥,帮助翻挖深埋在淤泥中的家具和衣物,搬运被洪水浸泡过的行李进行晾晒,抬回被洪水冲出百米一吨多重的两个粮仓,平整被洪水冲毁的道路……
1987年出生的宋思璇体重不到80斤,但她一样踩着没到膝盖的淤泥,麻利地一锹又一锹地清理村民屋内的淤泥,把手伸进半米深的淤泥中扒出村民的锅碗瓢盆,并且一趟又一趟地往返于半公里外,把扒出的物件清洗后交到村民手里。在抗洪救灾的6天里,青年检察官在摄氏30多度的高温下每天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清挖淤泥、疏通道路、抢救财产、运送物资。有的双手磨出了水泡,有的中暑晕倒,有的顾不上正在哺乳期的孩子……期间,一半以上的队员受伤,但却无一人请假休息。当先锋队结束救援离开时,受灾群众自发赶到村口,送别时握着队员们的手一遍又一遍地说:“谢谢!谢谢你们”
经过抗洪救灾的锻炼,“只有你把人民群众当父母,人民群众才能把你当亲人”在先锋队的年轻人中不再是所谓的空话套话,而是双手的水泡、一包包沙袋换来的认可。
为提升司法能力和检察业务水平,先锋队还成立了检察实务研讨小组,举办“青年讲坛”,成立刑检、自侦、民行三个重大疑难案件攻坚组,青年检察官成了大案、要案、难案办理中的骨干,这也让他们积累经验、迅速成长。办案中,先锋队检察官所办理的案件,批准逮捕案件无捕后撤案和判无罪案件,提起公诉案件有罪判决率100%;所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无撤案、无不诉案件,有罪判决率100%。他们承办的案件,有的被辽宁省检察院评为精品案件,有的被最高检编入《民事抗诉案例选》一书。
每一个角落都值得百般凝视
一个独生子女有几个兄弟姐妹?这个看似前后矛盾的问题在本溪市检察院青年检察官先锋队的答案是90个。
先锋队队员曲斌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三年前岳父突发脑溢血去世,虽然工作中的曲斌是一名成熟的检察官,但在遭遇家庭变故的时候却仍然应对乏术、措手不及。当时,岳母和妻子伤心欲绝,不到两岁的女儿无人照看,独立操办丧事的千头万绪让他顿感孤立无援。
先锋队的青年检察官们闻讯赶来,他们排成班次,利用自己的休假、休息时间来到了曲斌身边,张罗事情的,照看孩子的,劝慰大人的,招待客人的各司其职,曲斌顿时感觉有了主心骨,也慢慢地从悲痛中走了出来。
像一个家庭一样互相关怀已经成了先锋队内部的一种习惯。一位和曲斌一样感受到这一切的队员向《方圆》记者展示了她当时发出的一条短信:“我没有一吨的人民币,此刻却觉得自己非常富有;面对人生重大变故,却仍对自己是幸福的人深信不疑。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拥有这美好的情谊,真的感觉每一天都值得欢欣鼓舞,每一个角落都值得百般凝视!”
一起担当、守望相助的感情融入,加速了青年检察官的共同成长,这种换位思考的习惯也被检察官们带入了工作中。
王产(化名)等 9 人,因为对法院审理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判决结果不满意,几年来多次上访,走进市检察院的信访接待室也带着一股怨气。没想到,接访的青年检察官就像家里人一样与他们沟通,不仅用亲身经历为他们讲解,涉及关键环节还翻出法律条款分析探讨,这让他们非常温暖,认为“人家检察官真为我们的事儿用心了”。最终,9人平静地接受了“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这个转战各级政府机关的“上访团队”也开始考虑放下怨怼,重新规划生活。
2012年8月,青年检察官李妍不慎将脚踝扭伤。当时李妍正承办10起南芬区检察院提请本溪市检察院抗诉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在医院里我根本躺不住,南芬区的这几起案件,前期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次调解刚好面临最佳的时间段,错过了对双方当事人都不利。”就这样,李妍在同事的搀扶下到南芬区法院调解庭继续做调解工作。在随后的几天里,她不顾伤痛连续工作,除3起案件当事人没有到庭外,其余的 7 起案件都达成了调解协议。
从不厌其烦的接访,到对年老体弱者的上门“家访”;从理直气和的释法说理,到将心比心的坦诚沟通;从前期的认真做足功课,到事后对工作的反思点评……青年检察官们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通过与当事人的一次次接触交流,通过对一件件案子的深入了解反复掂量,通过对当事人表情、语气等细节的反复琢磨,青年干警在相对复杂的环境中丰富了阅历、磨炼了意志。
《方圆》记者了解到,先锋队成立至今,开展了“倡导文明出行、拒绝‘中国式过马路”主题宣传活动、“认亲帮亲,爱农助农”、“爱我家乡,绿色环保”主题实践活动等一系列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活动,组织发起向灾区和困难群众捐款捐物,救助困难群众51户,累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0多万元,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辽宁省检察院作出了在全省检察机关开展向本溪青年检察官先锋队学习活动的决定,并在省院举行本溪市检察院青年检察官先锋队先进事迹报告会,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向全省各级检察院直播。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也开展了向本溪市检察院青年检察官先锋队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三年多来,本溪市检察院青年检察官先锋队先后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辽宁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2014年4月23日,本溪市检察院青年检察官先锋队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荣记集体一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