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腐败不再成为两会关键词
2015-03-18张晓东
张晓东
又到一年的两会季。每年的全国两会季,媒体总会整理出本次两会的几个关键词。两会关键词,既是两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公众关注的热点,其实也就是当前社会发展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两会关键词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回顾一下历年的两会关键词,我们会发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沿海开放、商品经济、通货膨胀、下海、下岗、小康”等两会关键词,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方面的变化和困惑;进入21世纪以来,“看病难看病贵、教育公平、收入分配不公、房地产、就业和再就业、公共安全、食品卫生、环境污染”等两会关键词,则更多反映了经济发展以后,人们更多地关注民生、关注生活质量、关注社会福利、关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
今年的两会关键词大致有“依法行政、新常态、反腐、环保、简政放权”等,包含了政治、经济、法制、民生等诸多方面的热点问题。既有全新的词,如“新常态”,又有老面孔,如“反腐”。仔细检点历年的两会关键词,就会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反腐”一词,几乎年年入选两会关键词。恐怕没有一个词能像“反腐”一样如此持续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一方面说明了多年来腐败一直是我国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多年来两会一直高度关注腐败问题,将反腐作为两会的一个重要的议题。
不过如果仔细比较,我们也会发现,尽管反腐依然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但从关注的角度、关注的方向来看,还是有所不同的。这样的不同应该是建立在十八大以来中央铁腕反腐,成绩斐然的成果基础之上的。2010年,“反腐”入选当年两会“十大关键词”之一。2009年,检察机关共查处了8名省部级干部、204名厅局级干部、2670名县处以上国家工作人员。两会代表和委员以及社会公众把加大反腐力度,建立如公开官员财产、公开“三公经费”等制度,完善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作为重要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开启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新格局,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进展之速、战果之巨,实为改革开放以来所未有。据中华网报道,2014年,截至当年10月底,18万“老虎”、“苍蝇”被打,55名副省部级以上官员被查处。其中,副国级以上官员3人,中央委员3人。在这样的反腐成绩之下,人们不会再怀疑中央是不是有足够的反腐败决心和力度,而是更多地关注新的一年反腐败的利剑将会指向哪里?反腐败的制度建设会有哪些新的内容?
反腐之所以多年来持续成为两会关键词,持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很大程度上腐败既是结果,也是很多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腐败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促成、激化了这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比如腐败催生了许多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通过控制产业来影响经济,以获取高额利益,除了直接损害他人的利益,也造成了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均衡,从而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形成了矛盾与对立,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可以说腐败不除,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将有很大一部分被腐败分子所攫取,社会不能持续良性、健康地发展。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以“零容忍”的态度开启了反腐倡廉的新时代。如果说之前社会甚至一些高层人士对铁腕反腐还心存疑虑,害怕反腐的力度太猛会招致社会动荡、影响经济发展的话,那么,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成果以及全社会对反腐败工作的支持,可以让有些人彻底打消这些疑虑。正如这次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听闻代表们谈到江西省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全线飘红,同时狠抓反腐倡廉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时说,“可见,反腐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
可以肯定,“反腐”一词或许还将会成为未来的两会关键词,我国的腐败形势决定了反腐败将是一场长期的斗争。十八大以来,我们更多地在“老虎”层面打击腐败,面对数量巨大的“苍蝇”,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只要保持反腐的高压态势,相信不久的将来,反腐一词会消失在两会的关键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