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拿什么驱动中国

2015-03-18

商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常态改革经济

策划前言

有人说,全国两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事实上,两会的意义不止于此。国人可以从这里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真实脉搏,世界也将其视作观察中国未来走向的窗口。

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关于建设上海自贸区的一次交流中说,“中国30多年来之所以有长足进步,取得巨大成就,是从开放开始的,开放带动了改革。”如今,随着上海的经验被进一步推广到天津、广东和福建,以及国家“一带一路”等战略的规划实施,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正在全面铺开。

有着多年在华工作经历、并多次报道中国两会的俄罗斯记者柯舍夫就说,“我看到了一个越来越开放的中国。”

“开放也是改革”,这更是一个改革的时代。

2014年,被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2015年,则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解决改革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

新常态,意味着高速增长的阶段结束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在放缓,但对于拿什么驱动中国的疑虑却在加重;深水区,意味着改革越往深处越难行,要涉险滩,更要啃硬骨头。行政改革、国企改革、金融改革、土地改革、财税改革、环境治理等等,这些硬骨头都要啃。

未来的中国将向何处去,将依靠什么来驱动?中国在探索,世界在观望。

但无疑,“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和确立新的经济发展目标,对今天的中国尤为重要。”而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比经济增长率本身,更能代表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2014年,关于改革的热词和新词有很多:“新常态”、“深改小组”、“权力清单”、“简政放权”、“财税体制改革”、“打虎”、“依宪治国”、“APEC蓝”、“一带一路”等等,在换挡期的中国,这些热词和新词昭示着中国经济变革期的到来,也预示着改革正在全面铺开,而且进入了“深水区”。

一个属于改革的时代已经到来。

2015年,改革的分量会有多重?在全国两会开始之前,新华网对两会热点的变迁做了一次网上调查。

在这个涉及反腐倡廉、养老改革、依法治国、经济新常态、就业创业、财税金融改革等19个热点话题,有超过22万名网民参与的调查中,“收入分配”的关注度位列第一,“反腐倡廉”位居第二,“医疗改革”排在第三,而前几年备受关注的“教育公平”和“住房保障”则分别降至第七和第九。

透过这一调查排名,可以得出的大致结论是:在解决收入分配不均和贪腐问题上,改革依然面临着很多困难;教育、住房和养老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关于“一带一路”和“环境治理”等新话题的出现,则反映出人民对改革的期待。

谁言改革易?

国企改革已经改革了多少年?如果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关于国企改革的“放权让利”开始,算起来也有37年了。但成效呢?在不断的争议和国企与民企反复的拉扯中,国企改革仍然进退维谷。如今,它依然是经济体制改革领域里难啃的一块骨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目前国企改革面临四大难点:一是,国企依靠垄断地位和政府政策占据市场优势,利益固化阻碍改革深入;二是,国企在公益领域用力不足,在竞争领域投入过多与民争利;三是,国资监管体制改革“难”,有的管得过多过细,有的缺少监管;四是,混合所有制破题“难”,“谁来混”、“怎么混”等操作实施面临诸多挑战。

雾霾下,环保治理的难度也不小。对于如何破解“十面霾伏”,想破脑袋的不光是京津冀,全国几乎所有省市也都在翘首以盼。人们寄希望于绿水蓝天不只是出现在APEC期间,而是生活的每一天。显然,对于环保治理,我们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更需要肯定改革的成效。

“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全面推进改革进程。”这是新加坡《联合早报》对2014年的中国改革作出的评价。

说说人们关注的反腐。2015年1月4日,元旦后第一个工作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落马;2月17日,农历春节前夕,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敏被“双开”。中纪委过节也没闲着,想想也是“蛮拼的”。3月3日,全国两会开幕第一天,河北省委常委、秘书长景春华被免职,谁说“盛会不打虎”的?

据不完全统计,十八大以来,已有超过60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反腐没有休止符,也许后面还会有更大的老虎落网。

不论是国企改革、环保治理,还是反腐、依法治国等其他领域的改革,越到深处便越触及痛处,改革便越难。对此,CNN前首席记者,曾报道中国两会近30年的吉米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好比摘果子,现在已经将最底下的、最容易摘到的果实摘完,现在是要摘高处的果实了,这会更加困难,但我对中国政府有信心。”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则用“稳中有进”表述了他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稳的主要标志是,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增速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就业稳,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高于上年;价格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进的总体特征是,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

“稳中有进”代表了中国经济应对“新常态”的策略,但对于未来,改革和创新才能激发新动能。

毋庸置疑的是,改革将会在新的一年里被寄予更高的期望。对于当下中国,改革不仅是最大的红利,也是最好的驱动力。

猜你喜欢

常态改革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改革之路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