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书推荐

2015-03-18

领导文萃 2015年5期
关键词:甲午战争法家包容性

《法的中国性》

王人博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9月出版

本书主要是对近代以来中国政治法律中使用的核心基础性概念(比如民权、民主、宪法等)以及五四宪法、七五宪法、劳教制度、法家思想等的一种开放式研究,从跨语际实践及词源学的角度阐释和辨析了民权、民主、宪法等的起源及其流变,对中国传统的法家思想进行了现代阐释。本书旨在说明:一、中国近代有关宪政的观念和表达与对西方的观看有关,与西方身在的那种“优越性”有关,或者说与西方“强”中国“弱”的事实以及中国对这个事实的体认有关。二、中国无论怎样挪用西方,自始至终都有一个中国立场的存在,既包括对西方价值的取舍,也包括对自己古老智慧的化用。三、晚清、民国期间西学的引进之于中国的意义不能被无限夸大,中国人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吸纳别人的东西,但倾听和吸纳的方式是自己的;他们可以接受外部文化,但强加的不行。

《不忘过去着眼未来:苏联1932-1933年饥荒问题与当代乌俄两国关系研究》

李燕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年6月出版

乌俄两国有着300多年的合并历史,民族间的长期通婚及混居使两国在经济文化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本书就苏联1932-1933年饥荒以及乌克兰对这一事件的态度、立场和诉求,尤其是它对当代乌俄两国关系的影响做了极为详细系统的论述和梳理,从而清晰、完整、立体、真实地勾勒出了这一事件的全貌及围绕这一事件所展开的各种政治博弈。

《包容性改革论——中国新阶段全面改革的新思维》

常修泽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3年10月出版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探索“包容性改革”的理论著作,它上见“天光”(世界潮流),下接“地气”(中国实际),中立“人本”,首次提出“包容性改革论”,为中国新阶段全面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思维和战略选择。全书围绕核心范畴“包容性制度”,系统阐述了包容性改革论的三大要义。书中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的改革给出深刻而务实的回答,具有理论创新性和实践可操作性。

《甲午遗证:赴日寻访甲午战争清军遗物纪实》

法制晚报社编著    现代出版社    2014年9月出版

今天我们反思甲午战争,并不是简单地反思战争胜败,而是为了超越历史、超越战争,是中国人、日本人乃至相邻国家的相处与未来。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苦心经营近30年的北洋海军一朝覆灭。这场战争给中国人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也让大量清军遗物被掳至东瀛。时值甲午战争120周年,《法制晚报》甲午遗证报道组远赴日本,寻找那些曾经象征着中国战败耻辱的战利品,抚摸流浪百年的灵魂。

猜你喜欢

甲午战争法家包容性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小小书法家
赫德与中日甲午战争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从甲午战争得到的启迪
亚洲的崛起需要各国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 实现包容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