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紫砂壶
2015-03-18陈晓丽
陈晓丽
在地处滇东北的镇雄县,乌蒙山脉纵横绵延,横江、赤水河、乌江蜿蜒流淌,银杏、珙桐、方竹郁郁葱葱。在广袤植被覆盖下的悬崖峭壁和河底沟谷间,深藏着一种有色细沙沉淀而成砂岩状的石材——紫砂石,被当地人称为“阳矸石”或“砂石”。
紫砂石多呈灰色、黑色,有相当一部分层理丰富不繁,色彩雅艳不俗,有黄膘、绿膘,多含紫膘等彩纹混参一体,结构细腻紧密且变化多端。早在人类新石器时期,居住在这里的彝族、苗族的祖先就已经感知到它们绵韧、耐火、透气的特性,将其制成石锅、石缸、石盆、石碗、石磨等生活用具。而关于镇雄紫砂石壶的最早记载则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芒部彝族(今镇雄芒部)济火将军给诸葛亮“献粮通道”的故事。这时的紫砂石茶壶作为奢侈品,仅限于达官贵人们使用。
此后,紫砂石器的使用进入鼎盛时期,直至清朝雍正年间“改土归流”,中央政府调北征南,中原轻巧精致的瓷器和金属器皿传入乌蒙山区,这些古朴而略显笨重的原石用品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紫砂石壶雕刻技术也最终失传。
2006年,在陶艺厂学有所成的工艺美术大师刘健回家乡镇雄创办了镇雄县河坝头石雕艺术厂,开始从事雕刻工作。硬度、密度、温润度独具特色,有着特殊界面和石品花纹的紫砂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萌生了用此制作紫砂石壶的想法。
为了查明紫砂石是否适合制作茶具,他特意选取上好的宜兴紫砂壶、云南建水壶与紫砂石一起送往相关部门进行成分检测,结果表明三种材料不仅结构基本相似,紫砂石中的锰、锌、钙、钠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含量更是高于其他材质。
随后,刘健带领团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紫砂石壶制作。他在邀请著名艺术大师们设计造型图案的基础上,还积极向工艺比较成熟的宜兴紫砂壶、云南建水壶“取经”,经过7年探索,工艺日臻成熟精湛。如今,走进紫砂石壶体验馆,一把把造型古朴、线条流畅、纹理奇特的石壶依次排列,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清冷而优雅。
与传统的紫砂壶要经过高温烧制、上釉等过程相比,不添加任何化学元素,取乌蒙山天然石材“千磨万击”而成的镇雄石壶则显得更加健康和环保。这种天然水砂岩特殊的结构,让茶水可以通过石头的小气孔进行“呼吸”,放置一小会儿,渗出的细小水珠颤巍巍的依偎在青黑色的壶壁上,晶莹可爱,让人在感受茶香、品尝茶味的同时也多了一份“茶趣”。而良好的透气性不但能提升茶叶耐泡度、回甘度,更增加了保鲜度,使得茶水可以久放不馊。数千年前,我们的先祖在高大巍峨、石类丰富的乌蒙山中挑中紫砂岩来制作水缸,大约也是朦胧的感知到了它这种神奇的特性吧?
七年精诚所至,一朝金石为开。2013年8月,第一批紫砂石壶进入市场,第一个紫砂石壶体验馆挂牌成立。自问世以来,紫砂石壶便立即得到茶艺届人士喜爱,称其“上水稳、收水均、易包浆,可去茶之苦涩异味,尽展茶韵醇香,使茶汤清透,入口生津,留香腮喉”。如今,被誉为“镇雄三宝”之一的紫砂石壶不仅在国内的云南、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大受欢迎,更远销至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镇雄河坝头石雕艺术厂的产值也已达到4000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间是一条波涛汹涌的河流,辉煌一时的紫砂石器具转眼便消失在起起伏伏的浪花中。然而依托现代先进的科技和工艺美术大师的独特眼光和智慧,古朴精美、造型别致更胜从前的紫砂石壶重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春天,缓缓地降临在了乌蒙山脉的峭壁河谷间,春风,徐徐地唤醒了沉睡千年的紫砂石,千锤万凿出深山,千磨万击始成形的紫砂石壶必将在人类茶具器皿史上书写下更加灿烂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