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词汇和短语歧义划分及消解探究

2015-03-18□刘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5期
关键词:河粉歧义短语

□刘 悦

歧义问题在自然语言中存在已久,从亚里士多德探讨歧义问题进行语言应用以阐释哲学理念,到乔姆斯基运用转换生成语法对歧义进行分析,都表明了自然语言始终在形式与内容上无法一一对应。而相比之下,人工生成的语言却不会产生歧义问题。这一方面使得自然语言的处理面临着复杂的障碍,另一方面又使得人工语言与自然语言在表达上存在巨大差距。

一、歧义的界定与分类

目前的歧义通常被称为同形异构,主要指可以作两种或多种理解的语言片段,即一个语言形式能包含多种意义。本质上是意义与形式之间的矛盾。现在学者一般认为,当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及以上的语义解释时,我们便认为这个语言片段具有歧义。

现今,学者们主要将歧义分为三大类:一是语音歧义,即由于语音的原因所产生的歧义。主要是由语言中的同音词造成的。一般产生在口语中,在书面形式中,歧义会消失。二是词汇歧义,即因词汇中多义词和同音同形词产生的歧义问题。三是语法歧义,包括各种语法因素产生的歧义问题。本文主要讨论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中的部分短语歧义问题。

二、词汇及短语歧义问题

(一)词汇歧义。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组成句子的最小单位,也是容易引起歧义的一大重要成分。将词汇引起的歧义问题进行细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由兼类词产生的歧义。有些兼类词在某些结构中,因语法功能不同,产生了歧义,例如:“这张照片你给我瞧瞧。”这其中的“给”当作动词时,表示“送与、交付”之义,意思是“你把这张照片递给我看看”;当作介词时,表示“替、为”之义,意思是“这张照片你替我看看(有什么问题没)”。这是动词与介词的兼类。

再如:“她原来是个护士”。“原来”当作名词时,表示曾经、当初,意思是“她以前是个护士(现在不是了);“原来”作为时间副词时,表示发现从来不知道的,句意是“她竟然是个护士”。

这类问题的消解方面,可以先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兼语存在的地方,然后通过适当添加词和营造语境来帮助理解。上文中提到的例子“这张照片你给我瞧瞧。”中“你给我”和“我瞧瞧”是兼语句,如果在句子中添加“让我”,句子就变为“这张照片你给我,让我瞧瞧。”歧义便能顺利消除。

还有比如“他有一个爱好”,“爱好”作为名词时会有数量词修饰,当“爱好”作为动词时,要说“他爱好唱歌”。在英语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歧义,比如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这本书开头就提到多意理解的例子:“I made her duck.”其中的“duck”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当“duck”是名词时表示鸭子,是动词时表示“低下,躲避或逃避以及把…按入水中”;“her”可以是宾格她,也可以表所属即“她的”。这样不同词义相互组合起来,会产生不同的句意,出现“S+V + her+ 动名兼类词”的句子结构,当这个动名兼类词理解为名词时,her 是这个名词的修饰语,理解为“I cooked waterfowl belonging to her.我烹饪了她的一只家禽(鸭子)”。当动名兼类词理解为动词时,“her”是宾语,解释为“I caused her to quickly lower her head or body.我把她的头或身体按下”。(但在汉语中“她”和名词中需要加助词“的”这样便不会出现因结构产生的歧义问题。)

2.由词本身多义性产生的歧义。在汉语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发生了词义的变化及多义词的运用,比如“走”在汉语中可以表示行走,同时也可以表示“离开(去世)”,在词类的划分上都是动词。

在歧义的消解方法上,可以通过动作动词的特征进行判断:比如动作动词一般可以重叠;一般可以带动态助词“了”、“着”、“过”等。在句子“他走了一天了”中,当“走”是持续性动词时,后边可以用“着”比如“走着”,并且可以重叠“走走”,这时是“走路”的意思。而“走”作为非持续性动词时,后面不能用“着”,这时,这句话的意思是:“(距离)他离开/去世(已经)一天了。”这个例子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语义层面中转义所带来的歧义问题,与之可以进行类比的还有“他包袱太重”,“包袱”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时指“心理压力”,有时也可以指现实存在的物品包袱。如同“走”的例子,这两种理解方式中的“包袱”在词类上都属于名词,但在语义内涵上仍产生了歧义,也应划分在多义类别中。歧义的消解主要需通过上下文以及语境结合在一起,具体分析它们所表达的内涵。

(二)短语歧义。短语产生的歧义一般被划归在语法歧义中,因为从短语歧义的分析方法来看,是属于语法层面的歧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包含歧义的句子中,产生歧义的部分有时仅仅是一个词组。比如短语中述宾、偏正同形产生的歧义。因为可将它作为动宾短语理解,又可把它当作偏正短语,所以如果通过句法结构来划分成不同的结构,会有不同的意义,例如:“我还要炒河粉。”“炒河粉”划分为动宾短语时,“炒”是动词,意思是“我还要做炒河粉”。而划分在偏正短语(定中短语)时,这个短语是“炒(的)河粉”,在句子中做宾语,表示“我还要(一份)炒河粉”。这种歧义在文章中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看主语,即动作的发出者是要现成的东西还是要自己做出。如果是在口语表达中,用停顿就能消除歧义:“我要|炒河粉”和“我要炒|河粉”就能有效区分了。

三、短语歧义的划分及消解

按照现有学者的歧义划归方法,短语歧义一般划分在语法歧义中,而对于语法歧义的分析却涉及到结构层次、结构关系、语义关系、语义指向等多方面的问题,当面临的文本数据内容较多时,如果依次进行分析,处理将会非常复杂。

通过语义指向来分析一些歧义现象时,例如“老张有个女儿很骄傲”,“骄傲”可以指向“女儿”也可以指向“老张”,涉及到了句子中的主语等诸多句子成分。但在一些短语问题的分析上,可以只分析短语中词汇与词汇的关系,不涉及与句子中其他成分的联系。

那么可以设想,在歧义问题的探讨上,是否能将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重新整合,按照单位大小标准和涉及句子成分多少来划分为词和短语歧义以及句子歧义。

比如在进行更加复杂而大量的歧义分析时,把短语词汇所在句子中的其它成分抛开不论,简化歧义分析的过程,例如在句子“学校召开了学生家长座谈会”中,只有“学生家长”这个短语产生了歧义,是联合/偏正短语,表示“学生和家长”或“学生的家长”。可以把这样的歧义问题划分在词和短语歧义范围内,这样这个句子整体在语用层面仅仅表达两种意思,再结合上下文便能准确消解歧义。

而当出现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问题时,再划分在句子歧义范畴内,比如“市民可在每月15日前去反映意见”,“前”可以和时间名词组合,也可以与“去”组合,当出现这种结构关系问题,不能简单划归在词和短语问题时,再归入句子歧义中,这样在有庞大的需要处理的语言数据时处理起来会更清晰简便一些。

正如人对语言的认知遵循省力原则,在处理歧义问题方面也应当充分考虑并适度简化,“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提出为歧义研究打开了新的切入点,也使得句子的分析更加明晰与条理化,但同时各个平面对于歧义的分析还无法达到绝对的系统化和准确化,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还需要在今后进一步努力与完善。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第5 版

[2]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5,第1 版

[3]Daniel Jurafsky,James H.Martin 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Second edition)[M].Prentice Hall,2008,5

[4]冯志伟.论歧义结构的潜在性[J].中文信息学报,2005,4:14~24

[5]宋彦云.现代汉语歧义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6]王玲玲.汉语述宾/偏正结构的歧义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

[7]吴凤娟.汉英歧义现象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5

猜你喜欢

河粉歧义短语
“河粉”说
“ 河粉”说
河粉之说
青特钢烧结生产采用罗布河粉的实践
eUCP条款歧义剖析
English Jokes: Homonyms
基于关联理论的歧义消除研究
《健民短语》一则
“v+n+n”结构的哈萨克语短语歧义分析与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