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政策对高速公路建设的影响
2015-03-18朱兰乙
摘要:随着我国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近些年来我国高速公路虽然取得了飞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管理滞后的现象,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存在的现状,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探讨。在具体的政治经济社会大环境下,特别是国家“四万亿”财政投资和“一带一路”大的投资环境下,分析目前我国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的现状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就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及具体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政府投资对高速公路将会产生的各种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一、国家出台4万亿和“一带一路”政策的背景
2008年11月5日,为了应对日趋严峻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出台相关财政政策,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会议还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为落实有关的工程建设项目,预计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其中,在普通国道建设大约需要2.2万亿元,国家高速公路大约需要2.5万亿元。之后,全国高速公路投资建设速度大幅提升,2009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加4800公里,2010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加9100公里,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9108公里。
为保障此项重大财政政策的顺利实施,中央政府计划修订《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公路建设投融资政策,逐步建立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统筹发展机制。
二、国家4万亿投资和“一带一路”对公路建设的影响
高速公路建设行业一直由政府主导,任何重大政策的出台对此行业造成重大影响,并传递到相关行业。
首先,国家下重金进行公路建设,不仅对地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表现在建设期的投资需求拉动效应,通过公路建设能带动建材、石化、机械、汽车、运输、旅游、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在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公路建设也成为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重要领域,为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作出重要贡献。
其次,公路建设的规划、设计、运营及维护也将给劳动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据官方不完全统计,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建设将为社会直接提供130万个就业机会、间接提供150万个就业机会。近年来,全国公路建设的施工人数常年约280万人,施工高峰期达到400万人,对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次,公路建设对减轻地方贫困差距、促进南方、北方和西部地区发展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国家4万亿投资对大容量、快速度的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的建成,一方面为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提供了条件,使内陆欠发达地区更容易获取先进技术,扩展生产可能性边界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内陆地区打通出海通道,有效改善了内陆地区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地理区位给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促进了内陆地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不仅推动了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的相关产业的空间集聚,也促进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和生产环节的跨区域配置,成为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重要轴线。
最后,国家4万亿投资和“一带一路”财政政策对供应商的影响也非常大,特别是对中游的机械制造行业、上游的钢铁行业的影响,四万亿计划实施后,开工率和产量环比上升,部分公司2009年2月出货量同比大幅上升。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同时也给钢铁行业带了新的希望,给传统钢材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
然而,在实施4万亿和“一带一路”政策的同时,也要格外注意由此而带来的各种不利的负面影响。
首先是统筹不到位。四万亿投资计划实施,是以政府大幅增加公共开支以提高经济增长为目标的,最终表现为各地方政府以实际投资额作为评价依据,大干快上,以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论英雄,不考虑统筹安排及经济效益分析,相当一部分高速公路车流量低于预期,收取的通行费用不能满足偿还贷款的需要。
其次,全国各地大兴土木,盲目建设公路,造成了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在路通经济通的同时,建设过程中造成的地表植被破坏恢复被忽视,形成严重水土流失;加上私家汽车的数量也一年比一年多,公路大塞车,车祸等现象一年比一年严重,与此同时停车场等各项配套措施也远远跟不上。
再次,在国家4万亿投资大环境下,各地盲目建设公路,为缩短工期而忽视客观规律,造成公路工程质量不过关,通车后时间不长路面就需要大修,不仅严重浪费国家财政支出,也造成了交通拥挤,同时为了保证工期,一些领导趁机捞业绩,保证升官发财,以致不顾下面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政府监管不力,对过程中的一些腐败现象只好采取“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态度而忽略。
最后,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对铁路尤其是高铁建设项目的资金安排比例过大,造成了铁路建设在一时间大干快上,一些隐患现在陆续暴露出来。摊子铺开了,覆水难收,收紧了很可能遗留下许多半拉子工程或者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而不收紧则很可能是吞噬资金的无底洞,造成了很多工程尾大不掉的局面。
三、针对以上将会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路方面的建设。只有将道路修好,才能吸引有好的项目和好的产品及时运送出去,俗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是至理名言,这个路是农民的致富之路,不是上面那些地方政府和某些人的致富之路,提高农业的补贴和粮食的收购价格,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增加农民的收入,也可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农村和城市贫富差距,减轻城市人口就业压力等一系列工作。
其次,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公路建设,打通中西部地区与邻国交通线,实现我们“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政策的实现,再次展现大国的雄风。东部地区的经验表明,交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始终处于基础性与先导性地位,因此,西部地区的交通发展正是题中之义。俗话说:“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没有完善的交通,经济是永远发展不上去的,而经济发展不上去,“条件”则是永远无法“具备”的,因此,笔者建议在公路建设方面,首先打通省际"断头路",建设北京至昆明、北京至拉萨、青岛至银川、连云港至霍尔果斯、上海至西安、上海至成都、杭州至瑞丽、广州至昆明等国家高速公路,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西部地区路段。中西部地区落后的最主要根源是交通,而发展最急需的也是交通。
再次,在资金流向的监督工作方面,审计部门应该转变工作思路,提前介入,全程监控,实行预算编制、审查到执行过程的公开和透明,真正建立并实现财政公开透明的环境,让民众明白政府的财政预算、决算
报告和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确保政府财政资金的有效到位运行。
四、结束语
通过对4万亿投资的出台背景,对公路的投资额度,投资去向的分析,本人认为中国政府对于在当时我国面临的经济危机的决心及对策思路是正确的,也确实对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但在具体的细节分配和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如分配比例的不适,4万亿投资用于基础性建设的资金和额度过大,没有合理规划公路建设,盲目建设,造成一系列烂尾,虽然刺激了原材料的消费,也拉动了经济增长,但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对中小型企业的挤压。而用在刺激内需上的投资则相对显得偏小,刺激居民消费的内需方面相对微弱。又如在投资额度的确定上略显“生猛”,投资额度确定偏大,给通货膨胀埋下了伏笔,这在当前也得到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