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5-03-18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苏妹
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李苏妹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任务及原则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任务是:科学合理的去编制预算、对财务状况进行最真实的反映;依照法律取得收入,尽量把支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里,构建完善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对经济状况进行最准确的核算,实施绩效考评制度,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有效的提高;强化政府资产的管理,有效合理的去利用政府资产,对政府资产权益进行维护;对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与监督,定期对财务进行相关性分析,防范财务所以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坚持严格实行节约、勤俭办事的方针;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正确的处理,对国家利益、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正确的处理,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得到良好保持。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制度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深化财政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目前我国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并且也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把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部门预算等等方面作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从客观上面来说,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体制的要求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使会计核算内容与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充分利用一些社会中介机构从而加强审计监督力度。
(二)维护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财务方面的管理
医改医院提出需要进一步维护公立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财务管理是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并且财务管理对于机构内部管理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杠杆,从客观上面来说,完善财务与会计制度是最根本的要求,它使得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经济管理、维护公益性而提供了比较可取的决策性依据,使得经济核算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强化,内部管理也得到了相关性的完善,资金使用效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基于以上提出的这一系列原因,财政部、卫生部等等这些相关部门本着有利于医疗机构去强化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使管理水平、服务效率、市场竞争率都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提高;非常有利于医疗机构较为科学合理的制定医疗服务的价格,控制原本不合理增长的医疗费用,降低医疗费用给人们所带来的负担;同时也非常有利于政府贴切实际的去强化医疗机构的财务监管与运行监督,使公立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得到良好的保持与维护。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基础薄弱,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预算管理作为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工具,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水平、帮助实现经营战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编制年度预算,但仅为于各种考核、评审的需要而编制,主要原因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是单纯的财务行为,因此预算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部门,没有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导致编制出来的预算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因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将预算管理简单的等同于历史数据推算,使得预算管理程序流于形式,从而失去了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系统中的作用。
(二)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
目前绩效工资的结构变得单一,失去了原本的激励效果。自从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以后,就取消了值班补贴、加班补贴以及公共卫生服务劳务补贴、健康体检补贴和任何形式的福利补贴。这些原本都是考虑在工资以外的劳务性补贴以及福利补贴统一归纳到奖励性绩效工资当中,工资的结构变得较为单一,形成了工作任务的完成质量和工资发放这两者相分离的趋势,无法体现出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极大挫伤了业务骨干的积极性,所以很难有效的激励职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三)固定资产管理欠规范
各单位虽都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情况中,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权限、职责不够明确,致使相互之间沟通不够,缺乏相互制约,导致固定资产账实、账账不符。
(四)账务处理不规范
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账务处理上来看,各单位均能遵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实行,但也存在以下几方面主要问题:
收入、费用支出不按规定时间入账及挂帐等现象。有些单位为了调节收支结余,未按会计法规定的会计期间及财务制度规定核算原则进行帐户处理,而是根据单位本期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来确定当年度的业务收入的关帐时间。个别单位还会采取预挂往来帐及不向外单位结算费用等现象。
各项基金计提不规范,支出随意性较大。有些单位每月应计提的基金,往往平时不计提,年底一次性计提,或者使用基金时,没严格按相关规定列支。
会计科目使用欠规范。有些财务人员没有准确理解会计科目的使用范围,也有些人员不清楚费用的真正用途,使得在实际列支时致使会计科目运用不准确。
往来款项管理不规范。有些单位对往来款长期不清查,致使大量应付的款项不清还、应收的款项不清收。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背景下的财务管理加强措施
(一)规范财务预算管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全面预算管理应该在遵守基层医疗机构长期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包含单位方方面面与财务、资金相关的内容,努力将单位经营运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纳入预算范围。管理层要树立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对本单位进行目标管理的理念。首先实行成功预算管理的最主要前提就是确定经营发展的目标。再运用各式各样预算编制的方法,经过分析、规划并且通过量化数字编制预算,使预算具有比较强的操作性与可控性。在编制预算的过程当中需要经过全员参与便于各个部门之间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协调,并最终达成共识,使预算执行的种种障碍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少。预算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一系列相对应的调整。通过预算编制,用以指导基层医疗机构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促使资源有效地运用。
(二)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及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目前维护公益性与调动积极性是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的主要目标。只有构建起一个能够让基层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主观为自己、客观为患者”的绩效管理制度,才能够真正实现医疗供需双方的激励相容。绩效管理的依据是考核的最基本指标,同时这也是绩效管理制度的核心,想要确保考核结果和考核目标相同,那就必须要科学合理。目前这个阶段,使医疗卫生服务品质得到有效的改善并且扩大健康价值与提升生命质量才是基层医疗机构与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最根本目标,而不是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数量与控制医疗服务价格,因此各个医疗机构应该制定一套那价值和效果当作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
卫生行政部门应该要把最终考核的结果和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额以及财政补助联系在一起,各个基层医疗机构应该制定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依照单位科室设置与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等不同岗位的特点,实行分类考核,主要考核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劳动纪律及服务对象满意度。在根据最终考核的结果,在分配当中体现出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主要向较为关键的岗位、业务当中的骨干以及做出贡献的工作人员这方面倾斜,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实现改革的目标。
(三)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尤其增强单位负责人内控意识,强化其与内控责任,建立财务管理牵制制度,杜绝过去的“院长一支笔”财务管理模式,严格遵守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收支管理,严格按照各项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积极合理地组织收入,严格控制预算支出;加强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规范单位内部行为,积极支持和保障单位财务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
(四)对资产、负债进行清查,按新制度规定做相应调整
账务处理的正确、及时,能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者准确了解经济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规避财务风险,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良性发展。要求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定期对往来款项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清理,对确认无法支付或收回的款项,要及时查明原因,报批后核销。同时也要对所有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账面数为基数,进行彻底清查,对其原价、形成的资金来源、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等进行核查,真实反映政府资产使用管理情况,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整合盘活资产资源,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既加强了固定资产的账、实管理,又提高工作效率。
[1]陈黎军,王晓蓉,肖勤权,贺清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革新的实践及深思[J].卫生经济研究,2011
[2]卢惠华.浅议医改、新财务会计等制度的实施对乡镇卫生院经济运行的影响[J].经济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