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015-03-18福建省武平县实验小学石晓英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4期
关键词:造句登山习作

福建省武平县实验小学 石晓英

发散性思维提思维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而汉语文字正好具有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特点,语文课教学是发展学生发展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能深入挖掘教材,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拓宽学生思路,丰富学生知识,并为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打下基础。那么,如何在语文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在理解字、词时,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字词是最小的语文单位,每一篇优美的文章都由字、词组成。因此在字词教学中,教师应多动脑筋,不放过一字、一词,处处为学生提供积极思维的机会。如在《师生情》一文中有“憔悴”一词,说的是教师病了,面色难看。教师可以发散提问题:“憔悴还有什么意思?”学生马上答出不不家“疲劳”“不精神”的意思。这样,学生既明确了这个词在文章的意思,又了解了它的其他用法。这样长此以往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学生养成了多问问为什么,“除了这个还有什么?”的好习惯。

另外,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思想,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如《晨读》一课有“天气十分晴朗”“天气非常晴朗”“天气特别晴朗”等话语,通过练习,学生将深切体会到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运用,正确理解字、词的用法。

二、在组词、造句时,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素质教育施行到今天,还有部分教师仍然局限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这种教育只能使学生的思维单调而呆板。在组词、造句这种简单的练习中就可见一斑,如“师”字可组成“大师”“师范”“师傅”等,可有些老师怕学生出错,影响考试成绩,而规定只准组成“老师”不许组成其他的词语。这种做法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对于发展学生思维是极为不利的。反之则不同,如用“漂亮”一词造句时,有的学生说:“她长得很漂亮”。在肯定这个学生的同时,老师又启发学生继续思考,“漂亮除了有美丽、好看之外,还有其他意思,谁能用另一种意思造句?”挑战性的语言激发起学生的思维热情,很快就有学生说 出“解放军叔叔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我对他们的回答大加赞赏。让学生明确不能只满足组成一个词工只造一个句子,而应以“我能组多少词,造多少个句子”为标准来衡量自己。让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要求,鼓励学生不断探索、不断思维、不断求和。

三、在分析段落结构时,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分析课文的段落结构成为阅读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名句对“教参”的生搬硬套,不要把“教参”的分段方式强加给学生,让学生无条件地接受。甚至有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时,也被老师用冠冕堂皇的理由驳回,如果学生积极的思维没能被老师认可,会影响学生对真知的探索和思考,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味求同,这会极大地限制学生的思维。如果老师能让学生明确同一篇课文可按时间先后分,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按地点转移分,按内容不同分等多种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明正确的分段或分层理由,学生就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分。如第八册《登山》一课,老师可以让学生按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来分作三段,并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分段。如果学生有的按列宁第一次登山、第二次登山把课文分成两段;有的按上山看日出、下山把课文分作三段等多种分法,学生有理有据,思维十分活跃。可见,老师如能深刻分析教材,合理安排,为学生提供广开思路的一方天地,卓有成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使他们对语文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四、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进行发散性训练

“写”是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最大限度体现自己创造力的时机,老师如能善加引导,将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发展思维的机会。如小学看图写文“悄悄话”,图上上满脸稚气的小女孩,对一个须发苍苍的老人悄,哨说着什么。老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后,引导学生明确图上中人物所处的时间、地点、环境,接着让学生思考“老少两人是什么关系?他们可能谈论的话题是什么?”等内容展形想象,并在学生彼此交流中丰富其所想。学生纷纷说明自己的想法;有的小女孩在向爷爷报告自己的成绩;有的说小女孩向邻居的爷爷谈论学校的见闻;有的说女孩向孤寡老人说明做好人好事是班里的同学们等,学生集思广益,气氛热烈,这后写出的作文也是让人欣喜的。另外,为了克服学生习作思维的单一,不善于变通的弊病,我在指导写同一材料的习作时,引导学生挖掘同一材料的多义性。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登山》这篇习作时,我启发学生从这样几个角度立意:一是通过记叙登山除中看到的欣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把中心写为“对大自然的热爱或家长美好的赞美”;二是受《挑山工》一课的启发,通过写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努力。”三是通过写登山远眺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到远。”所以,为拓宽学生的思路扫除障碍,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切不可强求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

我们都知识,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总量增大的趋势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但同时,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当知识的篓子,所学的知识再多,如果都是僵化的、枯稿的,摆在头脑中就好似一堆理不出头绪的乱麻,也是没有用的,所以知识的多少固然重要,但学生对知识的活化率高低,运用知识能力如何,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放弃过去的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处处为学生创造发展思维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猜你喜欢

造句登山习作
从造句入手学写话
登山
登山有几人
多用登山杖
造句
造句
习作展示
我们是这样造句的
秋高气爽话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