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和思考

2015-03-18上海市民办风范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4期
关键词:探究思维教学

上海市民办风范中学 朱 玮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多种因素相互激发、相互作用、相互推动、螺旋上升的过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健全学生的创新性人格,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思维的求异性

求异思维就是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去思考与之类似、相关的问题的一种方式,它的连续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实现思维的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思维训练放在首位,要会设计能够启发创新思维的问题情境,这种问题情境要有一定难度,处于“跳一跳,摘到桃”的状况。在《河流》一节教学中我进行过尝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新课导入我创设了下列问题情景:我问学生如果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那么地球母亲的“动脉、静脉血管、毛细血管”是什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展示课件——世界河流分布图,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河流的概念、成因、分类、特征并尝试说明河流的存在对人类的影响。再出示长江和黄河水系分布图,开展小组讨论由学生分析这两条河流在流量、流速、水位、含沙量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原因。最后请学生分析比较世界第一、第二长河的水文特征及分布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

二、加强发散思维训练,促进思维的变通性

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方式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探究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首先必须确保学习者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有较广的知识面,有丰富的想象力。由于地理知识范围广泛而复杂,既包括自然地理知识,也包括有关社会经济的人文地理知识,因此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读物,开拓知识领域。教师应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整合地理知识结构体系,要让学生对地理事物、现象及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形成框架,对整体有所认识,才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前后联系,流畅地进行思维活动;整合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结合现代地理学科的发展,重视补充新的知识,并融入其他学科门类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时代感,更富于启发性。

三、运用讨论式教学模式,提升思维的品质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组织课堂讨论,对于诱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维的品质,颇有成效。在讲到“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是太阳高度角”时,将上面的问题再次提出给学生讨论,这时候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以一年为周期往返移动”的知识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来解释,但也有部分学生提出“为什么太阳高度角的影响比日地距离的影响大?”经过讨论、争议,再运用八大行星公转的运动特征中的“近圆性”这一知识,得出结论,由于地球公转的轨道同圆相当接近,地球处于近日点和远日点时的日地距离差距不大,所以对于地球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来说,太阳高度角的影响比日地距离的影响要大。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地球上五带的形成与太阳高度角有什么关系?”使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融汇贯通能力。这种以讨论式为主的教学结构组合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学习自由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诱发学生无限的发散思维潜力。

四、认识与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创新与问题有着不懈之缘,问题解决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土壤”,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创新思维的运作,只有思考价值大、思路开放、认知空间广阔的问题才能激发和孕育学生为之探究,教师应依照“最近发展区”思想,设置探究性的问题,力争将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从矛盾冲突中揭示出来,并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给学生,驱使学生去研究和思考;设疑应严谨有梯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联结点使学生思维的触角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解决中,由浅入深地触及失误的本质和本质的联系。

探究过程孕育着创新,探究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和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出独到的见解、设想及做法,以成功去激励学生不断探究,诸如“观察冷锋天气图和暖锋天气图,分析比较两种锋面在图像上的差异和天气过程的不同”“画一幅表示地壳物质循环的示意图,简要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的过程”等问题,不仅需要图像法、图文转换法,而且需要观察与思考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补、比较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相辅相成,对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可以满足学生探究欲望,发展探究能力。

思维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地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空间性,从空间的角度来研究地球表层的系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让生学会对表象和概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教师要不断引导,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质疑、求新、求异;通过组织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延伸地理课堂,使学生的地理学习能走出课堂进入社会,学习源泉从“单一课本”到“多种渠道”, 积累表象,知识视野从狭窄变为开阔,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发现问题。

地理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已成为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赋予当代教师的职责。充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思路一定会不断的涌现。依托教学改革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论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将会取得新的进展。

猜你喜欢

探究思维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