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智能视域下学前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
——以湖南女子学院学前本科专业为例

2015-03-18罗志慧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智能专业

罗志慧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多元智能视域下学前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
——以湖南女子学院学前本科专业为例

罗志慧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高校学前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由原来主要向中等师范学校输送合格师资转变为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学前教育机构管理人员、家庭教育咨询与指导、与儿童生活和成长相关的各种产业的从业人员,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使得各高校本科学前教育工作者纷纷探讨学前本科教育的发展,为其寻找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智力观念的学生观、成才观,对于开阔教育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拓展教育实践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多元智能;学前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一、学前本科专业毕业生将成为未来学前教育的中坚力量

当前,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对学前教育师资需求量剧增的同时对其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了,有研究表明: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对综合素养高、学历高,有一定教为科研能力,学前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和有某方面技能优势的学前教育专业人员需求旺盛。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的需求已经从数量的补充过渡到质量的竞争,“学前本科学历”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公办幼儿园招聘教师的准入条件之一。然而,目前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和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人才却十分缺乏。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经由原来主要向中等师范学校输送合格师资转变为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学前教育机构管理人员、家庭教育咨询与指导、与儿童生活和成长相关的各种产业的从业人员,这一转变使得学前本科毕业生将成为未来学前教育的中坚力量,高师原有的传统人才培养方式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使得各高校本科学前教育工作者纷纷探讨学前本科教育的发展,为其寻找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智力观念的学生观、成才观,对于开阔教育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拓展教育实践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二、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解析

20世纪 80 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的理论,他认为: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智力是多元的,人有 8 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认识智能。这些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并且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人可能在某一两个智能方面是天才,而其余智能方面表现平庸;有人可能各种智能均不出彩,但如果他所拥有的各种智能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则可能在解决某些问题时会显得很出色。[1]各种智能没有好坏之分、优劣之别,只是领域和程度有所区别而已。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并不主张将所有人都培养成全才,而是主张正视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差异并发展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到学校都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长。加德纳的观点对于我们承认人的各种智力差异并发现和培养人的各种智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也为本科学前教育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学前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

多元智能理论吸纳了脑科学的最新成就,揭示了人的智能具有先天性的多元性,人的智能差异是绝对的。人的智力发展更与社会环境、社会实践活动和教育是辩证统一的,因此,人的智能更具有后天发展性。所以,学校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创造适合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发展的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为此,湖南女子学院学前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做了如下尝试。

(一)人才培养目标反映社会需求的多元化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学前师范教育由本科教育和中等幼儿师范教育两级构成,前者以培养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理论师资和学前教育科研管理人员为主,后者直接为幼儿园培养一线教师。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高校学前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经由原来主要向中等师范学校输送合格师资转变为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学前教育机构管理人员、家庭教育咨询与指导、与儿童生活和成长相关的各种产业的从业人员。由此,学前本科专业在确定培养目标的去向时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局面。

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设上,我们坚持“三个面向”:面向时代、面向社会、面向未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夯实基础、提高素质、重视能力、强调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注重全面素质教育,突显个人优势,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构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为此,我们确定了学前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四自”精神,较系统地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托幼机构、社区(家政)服务机构和儿童文化产业从事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基本工作,能在学前教育机构、计划生育部门和妇女儿童部门等从管理、运营的工作,能在社区从事学前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策划和培训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女性人才。

(二)课程设置方向多元化

经过市场调研、行业参与、专家咨询、召开分析论证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对学前专业所面对的职业岗位群进行了细致分析,明确了不同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确定了学前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女子院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湖南女子学院学前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由全校公共通识课程、学科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组成,既要突出专业基础又应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还要体现仁爱道德精神的培养,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适应性强、特色鲜明的女校特色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

全校通识教育课程:思想素质系列课程、身体素质系列课程、文化素质系列课程、女性特色系列课程。

学科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应用写作、大学信息技术、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阅读。

专业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

实践教学:保育保健见习、幼儿心理活动观察及教育见习、社会实践、课程实习、教育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全校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既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的教育,更彰显了女校特色;学科通识教育课程旨在给予学生基本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其获得一个合理的能力结构;专业教育课程彰显了学前专业特色,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提供了从事本专业所需的基本专业知识,基本能胜任本专业的工作;而专业选修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有所长。

这种课程模式的设置,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适应学前教育机构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三)课堂教学形式多元化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智能潜能,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积极创设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教学环境,重视教学方法的探索,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实习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和STSL式教学,实现教学手段多元化,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参与性、探究性以及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1.启发式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小班上课,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分类指导。

2.参与式教学。学生参与教师相关课题研究。

3.体验式教学。充分利用寒暑假,鼓励引导学生深入学前教育机构、与学前儿童教育有关的机构进行田野调查、服务学习。

4.实习式教学。发挥双师型教师作用,学生就学期间走出校门,深入社会进行不同类别的实习,取得学前教育工作实务经验。

5.情境式教学。通过设计案例、影视观摩、角色扮演、模拟课堂等方法,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将抽象的理论学习与实训相结合,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6.STSL式教学(Student and teacher service learing)。将学习与服务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者,将课堂教学融于学前教育工作服务,使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过程中有所感悟,在实地服务中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实际行动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实际的专业能力。

(四)实践途径多元化

加德纳教授提出“人的智力应该以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度量”的观点告诉我们:把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过程变为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活学活用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是尤为必要的。为此,我专业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1.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在文科领域技能性强的特点,围绕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起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三个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把实践教学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拓展到机构企业甚至社会。这三个课堂涵盖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分别是:第一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包括学生社团、考证考级、自主实践、科技活动、学科竞赛与专业汇报演出等;第三课堂实践活动主要是保育保健见习(二学期)、幼儿心理活动观察及教育见习(三学期)、社会实践(五学期)课程实习(六学期)、教育实习(七学期)、毕业实习(八学期)等。“三个课堂”以学分制教学管理为纽带而连成一体,第一课堂以配合各门课程教学开展校内实训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二课堂是对专业课程学习的拓展,巩固和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第三课堂是布置任务、统一安排,让学生深入到学前教育机构,检验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个课堂”联动互补,构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实践育人体系。

2.以赛事、演出为平台,彰显智能优势

要发展学生的智能,首先要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与人类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相联的,人的智能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要发现学生的智能优势,最主要的途径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示才华的多元智能的舞台。为此,我专业以赛事、演出为平台,每学期开展幼儿美术大赛、幼儿故事大赛、钢琴大赛、幼儿歌曲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活动以及每年的专业汇报演出(涵盖了弹、唱、跳、画、说),把教学与比赛、演出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能够将课堂学习的知识迅速应用到实践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学习,使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比赛和汇报演出,不仅使学生巩固、强化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组织、沟通和协作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许晓晖.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实践能力适应的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1).

[2]沙培宁.“好教育”的魅力——北京市商业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创建多元成才模式的探索[J].中小学管理,2009,(10).

[3]赵红宇.多元智能理论在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J].教师,2013,(2).

[4]赵国祥.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

2095-4654(2015)02-0179-03

2014-12-18

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1]315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G658.1

A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智能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