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5-03-18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教师进修学校任书文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任书文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这是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学生既是受教育对象,又是学习、认识和发展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作为外部客观的东西,只有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才内化为主体的素质。因此数学教学应发扬教学民主,积极创设“活”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动”中去思维、去体验,在“动”中获真知。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案例分析——思因
教学中一次单元测试后,一个学生鼓足了勇气来找我说:“老师,我平时上课都能听懂,而且该做的作业也会做,但每次考试时头脑里就一片空白,思路很乱,一点头绪都没有,我想请您帮我指导一下学习方法,好吗?”当时我从课前准备、课堂积极、主动参与、课后复习巩固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这个学生走了以后,我陷入了深思之中,这种现象不只是发生在一个学生身上,而具有普遍性现象,那么,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长期以来,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具体表现为机械地通过套用公式、结论来解题,而不能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数学关系,按照数学本质来分析、概括数学材料;不能领悟到各个数学元素之间的联系、思维是离散的。他们很难从具体数学信息中抽象出真正数学意义上的概括性认识,认识是具体的;他们对数学材料的分析只是辨认和区别材料的不同之处而不能为后续数学思维活动打下基础,分析是肤浅的。显而易见,这样的学习模式必将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目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简要描述。它是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总结。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都习惯地认为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掌握书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因而在课堂上教师就把自己的“绝招”“金点子”不断地传授给学生,以便学生迅速掌握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断重复,流传着,课堂变成了老师“表演”的舞台,学生成了群众演员甚至观众,而不是课堂的主体。课后,老师不断地寻找所谓的“好题”塞给学生,学生在这种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训练中磨灭掉了个性,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思想。
高中数学课程在教育理念、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学习数学知识不仅要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而且要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要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以进一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培养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围绕教学中学数学教学目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简要描述。在数学教学中,国内外有几十种教学模式,对中学数学教学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也不应只限于对数学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课程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合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
郭沫若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课堂是老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更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在课堂上,我们应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让课堂也随着“活”起来。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去品味数学知识。“在动中教”“在动中学”,旨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实践、独立思考探究、于同伴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
二、教学实践——寻法
由于高中数学的高度抽象性、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再加上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部分学生羞于开口说话,主动参与活动意识不强。面对这样的群体,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我们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数学教育教学方法,推进新课程改革,以适应要与教学工作的需要。彻底转换教师角色,保证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教师应着力改善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充分的时间,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反思等活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努力营造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学习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使学生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可以通过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概括、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能自主地获取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在轻松愉快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无疑这对他的成长作用是不可估量。
总之,创造性思维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想有创造,就必须勤于思考,在教学中老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幼稚,也是他动脑思考的结果,教师也要耐心加以解释,不可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思维不是纯灵感的产物,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需要一个长期培养训练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要善于选择典型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