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

2015-03-18广西贺州市钟山县清塘镇水东完小唐运忠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7期
关键词:粉笔小数应用题

广西贺州市钟山县清塘镇水东完小 唐运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它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制约学生学习及学习成绩提高的瓶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是值得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三思。

学生由低年级逐渐进入高年级,他们发现应用题没有以前那么容易解答,变得复杂难懂。解决问题不再是单一的知识就可解答,而是需要用几个知识点才能解答。学生发现应用题的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是不明显的,有的已知条件是隐藏的。特别是分数或百分数应用题的问题,学生无法确定用什么方法解答,因此学生觉得高年级的应用题难,不知从何处入手,大脑一片真空,于是就畏惧应用题,产生了厌学的心理。

每次布置作业时,有的学生要么不写,要么拿同学的作业本抄。真正能够正确完成的没有几个。

我曾经接过六年级的一个班的数学。上课时发现,全班45人,只有百分之十五的学生完成,百分之四十的学生尝试练习,其余的不写。这样的学习之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去改变这种现状?怎样突破应用题的教学重点、难点。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去突破。

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回自信

应用题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智力受到年龄段发育的影响。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尚未完善,在综合应用多个知识解答应用题时就非常困难。假如在课堂上没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怎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数学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山区完小缺乏电教设备,仅凭一支粉笔进行教学,学生觉得无味。我们应该怎样引起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学习。

在山区完小虽然没有电教设备,但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东西作为教具辅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题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地变化时有这样一道题:有一个小数,它的小数点往右移动一位后,这个数就比原来小数增加26.1,求原来的小数是多少。学生虽然认真读题、审题,但是他们的知识点无法联系起来,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从粉笔盒中抽出一支粉笔说:“同学们,如果代表原来的小数,那么它的小数点往右移动一位后该用几支表示?”同学们看见我用一支粉笔表示原来小数,忽然就明白了,回答说应该用十支。

他们在画、在观察,在交流、在讨论着。在巡视中发现学生脸上露出笑意。我要求学生回答。

学生甲: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的数比原小数扩大十倍,所以应该用十支粉笔表示。通过比较增加26.1即比原小数增加九支。26.1÷(10-1)=2.9。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的解题方法,只给与适时提示。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究,独立自主地完成习题。并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寻找不同的方法解答。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二、引导学生寻找应用题中的重点句、关键句

一般来说应用题都有比较重要的,关键的句子,能找到它对于解答应用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一架飞机顺风每小时飞行1500千米,逆风每小时飞行1200千米,燃油可供飞机飞行9小时,飞机起飞时为顺风,返回时为逆风,飞机最多飞出多远才能安全返回?学生仔细读题,认真思考、分析。但找不到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同学投来咨询的眼光。我不急于提示或辅导,只要求学生再仔细读题,寻找题中重点句、关键句。

同学们,你们能够找到对解决应用题的问题有帮助的句子吗?有的学生回答说:“飞机最多飞出多远才能安全返回?”这句话说明飞机飞出与返回的路程是相等。也有的学生说:“燃油可供飞机飞行9小时。”这句话说明了飞机飞出与返回的时间和等于9小时。同学们找到了关键句就让他们独立完成。我在教室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提示与辅导。之后点名请三个学生上来书写。

在日常地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学会寻找应用题的重点句、关键句,从而找到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应用题问题的方法。同时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成果以及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

三、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判断单位“1”“对应量”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能否正确、快速地解答。关键是学生们能否正确判断单位“1”的量以及对应分数和对应量。例如,某工厂4月份计划生产皮鞋2400双,结果10天就完成计划的45﹪。照这样计算,这个月的皮鞋将超过计划的百分之几?题中“照这样计算”是关键句,它暗示工厂的工作效率不变。接下来学会判断单位“1”。平时上课遇到这类应用题时重读单位“1”的词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象此题我重读“超过计划”这个词,那么学生就清楚什么是单位“1”的量。接着判断对应量。“皮鞋产量将超过计划”的意思是这个月实际的皮鞋产量比计划多的量为对应量。判断清楚单位“1”的量和对应量,同学们就可以列示解答。2400×45%÷10×30=3240(双)(3240-2400)÷2400×100% =35%。

答:这个月的皮鞋产量将超过计划的35%。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练习,同学们发现了单位“1”的一般规律,即是“什么”,占“什么”,相当于“什么”,比“什么”等。这些“什么”的量都为单位“1”。其余的就是对应量。根据:对应量÷单位“1”=对应分数,已知两个量即可求出另一个未知的量。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在山区完小虽然没有电教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但我们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理清算理,在练习时先易后难,让学生有自信心,逐渐深入。这样即可吸引学生参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兼顾优秀生。在班上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之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用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在练习时遇到难点时只给与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就可以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粉笔小数应用题
应用题
小数加减“四不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粉笔怎么来的
我们的“粉笔头”
走近打折应用题
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