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花粒期管理技术
2015-03-18赵国栋刘花荣
赵国栋刘花荣
夏玉米花粒期管理技术
赵国栋1刘花荣2
玉米花粒期是指从抽穗开花到成熟这一时期,此期营养生长逐渐停止而转入以生殖生长为主,重点是为授粉结实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提高光合效率,防止早衰,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转移,增加穗粒数和粒重。为夺取玉米高产,应抓好以下几项管理措施:
一、合理灌溉,补施花粒肥
玉米花粒期对养分需求较大。研究表明,此期玉米对氮的吸收量占总量的46.5%,对磷的吸收量占总量的35%,对钾的吸收量占总量的30%。氮肥充足能延长叶片的功能期,避免早衰,增加粒重。钾肥不足,会使果穗发育不良,籽粒不饱满,植株易倒伏。一般在玉米开花授粉前后,亩施尿素5—8公斤或碳铵15—20公斤,也可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喷肥液量50公斤。
二、人工去雄和辅助授粉
玉米去雄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去雄后可减少养分无效供应,改善田间小气候,促进雌穗更好结实。去雄时间以雄穗刚露出顶叶为宜,过早容易损伤顶叶,过晚雄穗已散粉,起不到去雄的作用。去雄的株数为总株数的1/3—1/2,隔行或隔株去雄,一般地边的植株不去雄。去雄宜在晴天的9点—15点进行,以有利于伤口愈合,避免细菌侵染。
在玉米开花授粉期间,常因高温、干旱、大风、阴雨等天气条件,使授粉不良,造成缺粒秃顶,此时需要人工辅助授粉。一般在雄花盛开,大部分雌穗花丝露出后,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天气,在上午8点—11点,用拉绳法或摇株法,每隔2—3天授一次粉,连续进行2—3次。
三、病虫害防治
玉米花粒期易发生纹枯病、穗腐病、青枯病和玉米螟、蚜虫等病虫害,防治措施一定要跟上。
1、纹枯病
玉米纹枯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从苗期至生长后期均可发病,但主要发生在抽雄至灌浆期间,为害玉米的叶鞘、果穗和茎秆。此期间若天气阴雨较多,气温在25℃—3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发病严重,少雨低湿的环境能抑制病害的发展。
防治措施: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和叶鞘,每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150毫升,兑水50—60公斤,或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准发病部位均匀喷雾。
2、穗腐病
为了定量说明改进CAT准则MUSIC算法效果,仿真理想钾盐和氖灯光谱,结果如图8.以理想参考光谱,与改进CAT准则MUSIC算法复原光谱进行比较.定量标准分别采用光谱角度匹配(Spectral Angel Mapper, SAM)和均方误差(Mean-Squared Error, MSE).
玉米穗腐病主要在果穗和籽粒上发病,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并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
防治措施:吐丝期用5%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25克/亩,兑水50—60公斤,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喷雾,重点喷果穗及下部茎叶,隔7天再喷1次。
3、青枯病
青枯病又叫茎腐病或茎基腐病,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高峰期,若暴雨后突然转晴,土壤湿度大,气温骤升,往往会导致青枯病大流行。
防治措施:发病初期用95%绿亨一号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灌根,并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O%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l0天喷根茎一次,连喷2—3次。
4、玉米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有的也将这两种病统称为“玉米斑病”。
防治措施:发病初期,田间喷施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5、玉米螟
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是多食性害虫。对玉米的主要为害为幼虫蛀入玉米主茎或果穗内,使玉米主茎折断,造成玉米营养供应不足,授粉不良,致使玉米减产降质。
防治措施:在吐丝期,用50%敌敌畏乳油600—800倍液滴花丝基部。在灌浆中后期,若玉米螟钻入雌穗,用50%敌敌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每株10毫升灌注玉米雌穗。
6、蚜虫
玉米抽雄、扬花期,玉米蚜会集中在雄穗上危害,遇干旱少雨年份,玉米蚜会迅速繁殖。
防治措施:当每10株玉米平均蚜量500头以上时,应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0.36%苦参碱水剂5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2000—2500倍液喷雾等药剂进行喷雾。
7、红蜘蛛
玉米红蜘蛛属于螨类,又称火龙、火蜘蛛、红砂等。6月中下旬进入上苗盛期,7、8月份为为害盛期,先在玉米田点片发生,遇适宜的气候条件将迅速蔓延全田。
防治措施: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对中下部叶片喷雾。
四、适期晚收
玉米收获一般存在偏早的现象,往往导致减产。夏玉米完全成熟的标志是苞叶变白松散,籽粒变硬、乳线消失,籽粒与穗轴相接的断面处出现黑色层,呈现出品种固有的色泽特征。适时晚收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延长玉米灌浆期,最大限度增加粒重,提高产量。据试验,从苞叶刚开始变黄的蜡熟初期,每晚收1天,千粒重可增加4—5克,亩可增产8—10公斤。因此,在不影响下茬小麦正常播种的前提下,应尽量推迟玉米收获时间,可在10月5日前完成。
(作者单位:1.辛集市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公室2.辛集市种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