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2015-03-18河北省平泉县郭杖子满族乡金杖子中心小学
河北省平泉县郭杖子满族乡金杖子中心小学 何 云
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已经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此项建设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上亿家庭切身利益。为此要以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用科学发展观理性地研究和分析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所面临的挑战,正确认识和把握小学生成长的规律,积极探索推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小学生思想道德总体上是比较积极进步的,能够初步认识国情,具有爱国之情;赞同集体主义精神,肯定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突出个人利益应不损害集体利益为前提;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一部分小学生理想概念模糊,学习动力不足,表现为任性、傲慢、冷漠、自私;一些小学生不明荣辱,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偏激,学习不努力,做事不认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及时行乐、金钱和权力地位至上的价值取向色彩较浓厚。
二、当前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竞争的社会中,因家庭、社会因素,对未来信心不足,感到渺茫;学校从升学率角度考虑,重智力教育,轻道德教育,教育手段教陈旧落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对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脱节,不能进行有效的结合;物质上无限满足,导致心灵上极度空虚,引发行为上无法自控,将自己孤寂的的心灵摆在网络面前,整日沉迷于网络,不思进取;留守儿童较多,在隔代溺爱教育中,性格变得任性,听不进良言。
三、对策及建议
(一)改革教育模式和方法
我们现在学校教育体制相对落后,特别是现有的教育考核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在现有考核办法中,将升学率依然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一项相当重要的指标,学校升学率高就可以获取较好的社会声誉。于是,学校从自身利益出发,千方百计提高学校升学率;于是,应试教育、封闭教育大行其道。虽然近年来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全面教育,但是效果却不甚理想。不能一味地从道德上批评学校的这种短期行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从健全和完善学校教育考核体制、办法入手,增加德育教育的考核权重,并量化考核指标,要求学校把青少年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学校的德育教育规律,将其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学校就德育抓德育的传统教育方法,把德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深化中小学课程设置、教材教法改革,整体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强化学科渗透性,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得优良的道德品格、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创新精神、必备的实践能力。
(二)让养成教育在小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唱主角
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未成年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出发点,达到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一生幸福,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必须深入抓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遵循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教育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人格,努力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训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自强、自立、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学校创建养成教育模式,使德育工作成为具体可操作的行为,学校持续培养优生群体,构建更加全面的评价体系。
(三)以社区为平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教育模式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是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和有效途径。家庭、社区层面,小学生在良好品格的形成过程中,与家长彼此影响,共同成长。家庭的和谐稳定影响着社区的安定和谐,为形成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提供正能量。社会教育资源的社区化已经是一种趋势。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网络中,社区是一个关键点。社区是连接学校和家庭、构建“三结合”教育体系的重要平台。只有搭建好这个社区教育主平台,才能够保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进行有效的对接,提高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整体效应,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格局。首先社区要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小学生在学校是集中的,但到社区就分散到了千百个家庭。因此,需要学校配合社区做好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集体教育的动员组织工作。学校提出寒暑假到社区报到等相关要求,学生也会更加认真地对待社区教育活动,从而保证了社区教育的广泛性。扩大辅导员队伍,模范人物、先进工作者、离退休干部均融入到未成年教育的行列。社区利用教育基地、示范园区、道德讲堂等拓展教育阵地。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活动室、广场、花园、甚至居民家中等活动阵地;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挖掘社会资源,积极联系相关单位,到企业、事业单位开展各类活动,通过活动场地的变化,调动小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建立由教师代表、家长和社区代表参加的“三结合”联系制度,成立社区家长学校,加强学校与社区、学生家庭的沟通联系,形成家庭、学校和社区互相协作的教育网络。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学校应多倾听一些家长的意见,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良好互动。
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要抓好这项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协同努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小学生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