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全息技术在舞蹈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2015-03-18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8期
关键词:芭蕾舞赋值被调查者

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 李 倩

随着教学方式的信息化转变,舞蹈课程在教学方式上也逐渐摆脱了形式上的单一化。目前关于舞蹈课程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实际研究和参考文献还非常少,舞蹈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教学方式都需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以系统高效、趣味多样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方式培养大批高素质的舞蹈工作者和爱好者。

一、我国舞蹈教学现阶段的总体情况

舞蹈艺术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以人体优美的造型、姿势、节奏体现了这个时代人们对美的认识、渴望、诠释。所以舞蹈教学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不仅看重对学生舞蹈技能的培训,还承载着审美观的培养和文化涵养的提高。所以,在舞蹈教学中,我们要摒弃传统的重实践轻理论的旧观念,应同等重视理论的发展。舞蹈理论代表的是人们对舞蹈的理性认识,其最初的使命是要对已有的创作实践做科学合理的诠释。所有的创作实践都是有根据的,都包含着丰富的理论意义,如果只重实践而轻理论,那么舞蹈的发展将是曲折的更有甚者会最终停滞,因此必须两手抓,实现实践和理论的全面发展。

对于传统的舞蹈理论教学,其教学方法可以说完全是填鸭式的硬性灌输方法,究其原因,发现舞蹈的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相比更单调、乏味,因此这种方式根本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对于素质教育的目的更是相差甚远,因此这种旧的模式深受人们的质疑和反对。因此,寻找一种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均强的教学模式显得刻不容缓。

在信息化带来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信息化所起到的作用也在变化。首先,作为一种辅助和展示的工具能够为教学添加丰富的形式以及带来感官上的体验;其次,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化上,它已经成为教学中信息的交流和加工技术。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除了以上两个阶段,整个教学改革已经踏入到第三个阶段,形成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舞蹈教学也不例外,同样经历着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已经成为舞蹈教学必不可少的元素,舞蹈教师利用信息化的环境有选择性的为学生创造环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此外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充分收集各种信息化的知识,在学生当中交流学习,使信息化的技术成为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基于芭蕾舞3D教学方法实证研究

(一)实验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针对研究目的和内容,本问卷依照科研规范严格了设计步骤,在展开实验前,作者对问卷中涉及的测试指标进行了专家访问,发放7份问卷,全部回收;实验后,针对3D全息技术教学法,作者向实验组发放了20份对教学效果询问的问卷,仅一份未能回收,有效回收率为95%。

2.问卷的信度检验

重复检验法。该方法是为了检测问卷可信度,因此对相同的调查对象在不同时间段进行重复测试,并将两次测试结果的差异性纳入考察体系中进行检验,从而评析问卷效果和反馈的可信度。

3.数理统计法

通过SPSS对实验前后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数理分析,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所有受测试个体进行身体形态、素质上的差异性检测,获得的数据将在之后的综合分析中总体运用。

(二)实验目的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3D全息技术教学手段对舞蹈模块中的芭蕾舞教学效果的影响。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将3D全息技术教学应用在舞蹈模块中的芭蕾舞课教学中,通过十八个课时的教学实验,从而测定学生对3D全息教学的感受和反馈,以及通过设置对照组方式来进行对象比对,从而使数据能够进入SPSS测量分析视野,最终验证方法的可行性。通过3D全息技术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作比较,并且通过3D全息技术教学法分析和评定芭蕾舞教学中学生的动作,让学生对于舞蹈动作印象更为深刻,对重难点的掌握更加准确。这使得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被打破和改善,尤其是其中的不足得到弥补。老师的辅助作用在新的教学法中得到充分发挥,而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的教学模式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主动对自己的动作进行改进,从而提升了学生在动作掌握上的整体质量,也改善了芭蕾舞的教学效果。

(三)实验对象

本文选取XX中学高二年级舞蹈模块1班和2班这两个班级中所有学生都作为实验备选对象。两个班全部为女生,各班里随机选取20人作为实验对象,分别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学生均身体健康且无芭蕾舞基础,为保证实验效果和质量,上课任课老师均为校舞蹈老师。

三、芭蕾舞全息技术舞蹈评价

(一)芭蕾舞蹈基本动作分析

为了了解3D全息技术教学手段对舞蹈模块中的芭蕾舞教学效果,笔者进行了如下评价。

在关于学生对芭蕾舞基本动作的感兴趣程度的调查中,其中“感兴趣”的学生人数最多,共有14人,约占比35.0%;“非常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学生人数次之,均共有9人,约占比22.5%;而“说不清”的学生人数较少,共有8人,约占比20.0%。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可得,大部分(57.5%)学生对芭蕾舞基本动作的感兴趣程度较高。

在关于学生对芭蕾舞基本动作的了解程度的调查中,其中“—般了解”的学生人数最多,共有20人,约占比50.0%;“很了解”的学生人数次之,共有11人,约占比27.5%;而“不太了解”“根本不了解”的学生人数较少,分别共有6人和3人,分别约占比15.0%和7.5%。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可得,大部分(77.5%)学生对芭蕾舞基本动作的了解程度较高。

在关于学生了解芭蕾舞基本动作的主要途径的调查中,其中“电视、广播”的学生人数最多,共有18人,约占比45.0%;“网络”的学生人数次之,共有16人,约占比37.5%;而“报纸杂志”、“亲身经历”的学生人数较少,分别共有6人和1人,分别约占比15.0%和2.5%。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可得,大部分(82.5%)学生了解芭蕾舞基本动作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网络。

在关于接触芭蕾舞的时间的调查中,其中“高中”的学生人数最多,共有24人,约占比60.0%;“小学”“还未接触过”的学生人数次之,分别共有8人和6人,分别约占比20.0%和15.0%;而“初中”的学生人数较少,共有2人,约占比5.0%。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可得,大部分(65.0%)学生接触芭蕾舞的时间较早,一般为高中或高中以下。

在关于学生接触芭蕾舞的渠道的调查中,其中“专项训练”的学生人数最多,共有25人,约占比62.5%;“还未接触过”的学生人数次之,共有8人,约占比20.0%;而“通过教学”“业余爱好”的学生人数较少,分别共有4人和3人,分别约占比10.0%和7.5%。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可得,大部分(72.5%)学生接触芭蕾舞的主要渠道是:专项训练、通过教学。

在关于学生接触芭蕾舞的年限的调查中,其中“3年以下”“3-5年”的学生人数最多,分别共有14人和18人,分别约占比35.0%和45.0%;“5-7年”的学生人数次之,共有6人,约占比15.0%;而“7年以上”的学生人数较少,共有2人,约占比5.0%。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可得,大部分(80.0%)学生接触芭蕾舞的年限较短,一般为5年或5年以下。

在关于学生对芭蕾舞基本动作的掌握情况的调查中,其中“熟练”“—般”的学生人数最多,分别共有13人和16人,分别约占比32.5%和40.0%;“非常熟练”的学生人数次之,共有7人,约占比17.5%;而“基本不会”的学生人数较少,共有4人,约占比10.0%。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可得,大部分(90.0%)学生对芭蕾舞基本动作的掌握情况较好。

(二)芭蕾舞基本动作及芭蕾舞课的兴趣差异分析

为了便于进行实验前学生对芭蕾舞基本动作及芭蕾舞课的兴趣差异分析,笔者将引入赋值法。当被调查者选择“完全不符合”时,则赋值为1分;当被调查者选择“基本不符合”时,则赋值为2分;当被调查者选择“无法确定”时,则赋值为3分;当被调查者选择“基本符合”时,则赋值为4分;当被调查者选择“完全符合”时,则赋值为5分。那么,被调查者的得分越高,表明其赞同程度越高。

在关于实验前学生对芭蕾舞基本动作及芭蕾舞课的感兴趣程度的分析中,学生在“4.在芭蕾舞课中我努力改进自己的基本动作”上的得分均值最高,为3.950分;而学生在“5.在芭蕾舞课中我的注意力集中”上的得分均值最低,为3.175分。从上述的分析结果可得,大部分学生对芭蕾舞基本动作及芭蕾舞课的感兴趣程度较高。

(三)对3D全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评价分析

为了便于进行实验班学生对3D全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评价分析,笔者将引入赋值法。当被调查者选择“不赞同”时,则赋值为1分;当被调查者选择“赞同”时,则赋值为2分;当被调查者选择“非常赞同”时,则赋值为3分。那么,被调查者的得分越高,表明其对3D全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评价越高。

在关于实验班学生对3D全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评价分析中,学生在“3、通过3D全息技术教学手段能够提高你的舞蹈动作”上的得分均值最高,为2.550分;而学生在“6、每次制作的动作视频能让你清晰地了解到自己存在的问题”“9、通过看视频能够提高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的得分均值最低,为2.150分。从上述的分析结果可得,大部分学生认为可以通过3D全息技术教学手段能够提高自己的舞蹈动作,通过制作的专业芭蕾舞演员的动作与自己的动作相比较,能清晰地反映自己存在的问题。

在关于实验班学生对3D全息技术教学手段的总体评价得分的分析中,实验班学生对3D全息技术教学手段的总体评价的平均分为2.327分,表明大部分实验班的学生对3D全息技术教学手段的总体评价较高,对老师在芭蕾舞课上使用3D全息技术的教学手段的认可程度非常高。

四、3D全息技术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在网络和信息化技术参与舞蹈教学以后,舞蹈理论教学才出现众多途径的教学探索,这些探索已经将原有的舞蹈教学从知识的灌输转向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所以3D全息技术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在舞蹈理论课程当中不仅注重视舞蹈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也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将课前自学与导学、师生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借助发达的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平台改变传统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成必备的能力,这种能力应当包含相关信息的检索,根据舞蹈老师理论课程的导学以及课程难点的提示,学生在课下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阅读相关资料加深舞蹈理论的学习。并且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参与的双向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过程。3D全息技术教学的教学内容传授的并不仅仅如传统教学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还有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舞蹈恰恰又是蕴含了丰富情感的艺术形式。师生情感的交流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建立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是增强舞蹈教学能力的前提,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记忆,唤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五、本章小结

3D全息技术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就芭蕾舞课程而言,3D全息技术教学法所教授的学生不管是在对芭蕾舞动作掌握上,还是对芭蕾舞动作的完成上都大幅度提升。3D全息技术教学法在对于比较复杂或者要领较多的舞蹈动作上有很大的优势,这种教学法可以很好的分解动作要点,反复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便于学生对动作的掌握和内容的掌握,所以对舞蹈教学的实际意义很大。大部分学生认为可以通过3D全息技术教学手段能够提高自己的舞蹈动作,通过制作的专业芭蕾舞基本动作与自己的动作相对比,能清晰地反映自己存在的问题。

猜你喜欢

芭蕾舞赋值被调查者
L-代数上的赋值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芭蕾舞女
跳芭蕾舞
强赋值幺半群上的加权Mealy机与加权Moore机的关系*
算法框图问题中的易错点
利用赋值法解决抽象函数相关问题オ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
你为何不能幸福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