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育中的美育渗透—诱发主体意识、培养综合素质

2015-03-18广东省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曾小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8期
关键词:美育原则主体

广东省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曾小桦

二十余年来,我国教育进入了一个转折的阶段,原因是传统教育已满足不了现时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90后青少年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发展需要,虽然教育目的始终是美好的,教育理论的发展正孕育着主体教育理论的研究,推动教改向着纵深方向发展。那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应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有效的主体性教育,可借鉴社会诸文化对人性的影响(不论是正面的或负面的)的原理,了解学生的综合需求,如何满足其需求,如何使其建立健康的价值观(包括潜意识的心理主观价值及意识上的意义价值)并且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需求、欲望、价值及外显行为的原因。而这一理念能否实现,不在于外在形式上如何崇高的教育目标与规划完美的课程设置,而在于说由师生互动的内发教学,情智沟通,发挥主体意识,使学生气质上表现出知、情、意、行各方面心理特征的改变。

综上分析,我们会发现,上述诸文化的“内发”影响,无论是正面的或负面的、显性的形态结构或隐性的混合结构,都对心理产生影响的;都是人性发展过程中所需求或恐惧的,都与审美有关。而相对应的教育,要使“需求—满足—价值”的心理原则在互动教学中顺利贯彻,其中作为中介“满足”是关键,而整个教育过程也是与美育有关。

激情、想象力、好奇心是教育得以成功的最基本条件。课堂教学只要有了节奏和生气,那么一切就好办多了。故此,教学不仅为了学生学习,还为了学生主动地学习,美育渗透对普通的各科的教学是很重要的。

教学实践表明无数成功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体现了“美”字,“美”也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现在谈一谈审美在各科教学的渗透原则。

一、交流原则

艺术与普通课程教学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因而要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其中要把握好借用关系,以本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为本,以彼为手段(尤其是艺术为手段);遵循美育基本原则,使之成为学生喜爱的对象。如有的英语教学,除了情景语言教学外,还加入了动画、文字游戏、歌曲等,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的情感与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锻炼与培育。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形式和手段都可以借用的,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去把握“度”的问题,这也是能力的体现。

二、形象的原则

当今社会的资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形象化中,而青少年及儿童的感知主要也是形象化的东西,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形象化的内心需求,这与纯理论,纯逻辑的科学不同。概其心理原因(也是艺术的心理原因)。是由于辩证形态与主体的深层无意识结构有着类似之处的东西——主体,使主体情感信息得到交流、移情、想象和创造等活动也随之产生。而这种形象化的东西又与科学并不矛盾,它可以启发主体进行想象和理解。牛顿从苹果落地的意象中悟出万有引力定律便是一例。同理,化学的元素化合价记忆可以编成口诀或顺口溜等方法;政治和品德可以用漫画配合短小文句的形式;政治与历史等需要大篇记忆的内容可以靠列表法,点字眼法,套路法,标题法等形式……几此种种,都是力图从混乱的、琐碎的、庞杂的信息中抽取出有秩序的、直觉的、简洁的“形”出来,以便能容易记忆、掌握、推断、联想、移情。

三、动手原则

艺术源于手艺,至今也带有十分明显的手艺特征。它强调的是通过动手去仔细体会,领悟某些不可言说的,很有情趣的精神。而在日常生活中,凡给人某种令人欣慰、兴奋和喜爱的东西都存在于动手带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如科学成果、艺术创作、好的商品、衣着等,都是经过无数次探索、研究、实验、劳动、经验等得出来的。同理,作为一个人的成长阶段,以上为人为知为智的各方面基本素质与能力,主要都是通过动手活动与劳动中亲身体验与磨砺出来的。而这种动手行动原则恰好符合青少年爱动、好奇、好玩等的天性。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增强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求知识欲望。

四、内发式原则

艺术的其中一个使命是发现人的天性,拯救、熏陶和张扬人性。艺术在教学中的体现,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学生应受来自其本身内在情感的驱动,这在上述中已提及了。在这里须强调几点事项:第一,直觉是兴趣的首要来源;第二,教学并非只是知识传授,而是培养能力;第三,应培养学生的自主、自持、自明、自立等主体素质;第四,尊重学生正当的,有理的情感与见解;第五,注意培养其“自发”发展为“自觉”;第六,既注重学生的普遍性,也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与个性;第七,注意方法与手段的目的性、可能性、有效性,变换性和灵活性;第八,不应只狭隘地理解课堂教学,也应广义地理解为对家长(家庭)、社区、教师(学校)的教学。毕竟要使学生内发,是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五、系统化原则

艺术虽以自由,个性直觉为重,但也有严谨,理性的因素,而且是前者的基础与保证。在教学上,一提到“系统”,我们习惯联想到教材、备课、进度、课程设置等方面内容,这要从另一角度补充,强调几方面:一是个人学习系统。二是心理研究与辅导系统。三是主体教学系统。四是评价系统。在这四方面“系统”的论述,已有很多教师与前人作了多方面详尽的论述,在这不作全面的分析。

六、关注生活原则

众所周知,艺术是属于生活,原于生活的。这是因为存在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而且高高在上的“抽象”美是经过艺术家从生活中发现提炼出来、叩响人们的心灵之间的,而艺术美的所在就在于使人们联想或移情或理解到“生活”的各种原型类主体等意象。艺术教育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这种发现和提炼能力,而非什么技巧和知识。而教育渗透的教学也应兼得这种特性,这样才能引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智力与非智力的能力。作为教学。要注意生活中的事物形态和关注生活中各种自然现象。

综上几点原则,其具体的思路和操作都是体现了上述美育渗透教育的原则和特性的。而其中的具体例子只是作为借鉴或启发作用,不能作为教条或死板的评判标准。正如上述“创造力优先”原则,美育渗透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创造力是其生命。

在上述系统的原则中提到了主体教学系统,在美育渗透的要求下,它的内在因素也有着明显的艺术特征。那么审美教育渗透于教育当中诱发了主体意识,也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第一,培养教师的艺术修养,提高灵活的思维和审美判断能力。

既然艺术成份渗透于教育中,作为知识也好、作为修养也好,教师的经验与思维必然要对艺术有所认识。这种认识并非指一般常识的认识或感性的一知半解,而是有一定程序的审美判断能力和情感,是经过一定的熏陶和渗透的结果。诚然,并不是所有教师都有较高的艺术修养,那么必然要求教师补充和提高这方面的修养,这是美育渗透教育的前提,而这种补充和提高的方式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与艺术科类的教师交流、沟通;可以是由艺术科类的教师或专家参与教学设计和评课,以及提供参考意见;可以是定期请专家进行艺术欣赏授课;可以是定期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画展、音乐会等。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无须一定要求非艺术类科的教师学习具体的艺术形态训练,如画画、唱歌,这是因为美育渗透无须要求教师成为美术家,音乐家,舞蹈家。

有了一定的修养基础,那么也要有灵活的思维,升级的观念。艺术渗透教育就要求教师从广阔的艺术领域中寻得可以借用的原理、形式、技法、思路等东西。如果没有灵活的思维、升级的观念,就没有了渗透,就没有了与原先的认识擦出火花,这是教师创造力的体现。

第二,善于研究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样化,教师起着引路人的作用。

既然要交流和讨论,就必然要有研究。由于各科特性不同,教师的特点不同,选取的途径与方式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故此客观要求老师要有独立思考,独立研究和独立把握的能力和习惯。如果每位教师都带着一个专题进行教学学术氛围,而良好的学术氛围又能保护和发展个体的成长,这点与班集体相似。艺术渗透的客观要求就是“打破”传统的学科组分类(其实并非真的取消学科组分类),使小小的学科组的讨论广延到学科交叉的大讨论,而且讲座的焦点便是艺术和艺术渗透。这并不妨碍各科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由于上述提到艺术的特点,个人独立的研究并不是在高高在上的象牙塔里,而是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接收充足多元的信息,得到充分的审美体验。累积起丰富的经验、适应社会的发展,把握到时代的脉搏。无论学生的兴趣,视野去到哪里,教师都能在那方面起着引路人的作用,给学生一种类似明显歌星的偶像形象,那么一切问题都容易解决了。

第三,教师从综合体系的合力渠道去改变、教育、引导、转化和影响学生。

学生是上述合力的结果。而教师个人所起的作用只是其中的几分之一,不能起绝对的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社会与家庭父母传统观念认为读书是为了能拿高分,出人头地,找份好工作,以及子女的学习和成长全部责任都在于教师等片面,狭隘理解时,教师与学校就有必要对父母,社会各方面作耐心、持久、详细的解释、沟通、宣传、教育等工作。尤其是美育渗透教育是有别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时,更应使这方面工作详细化、系统化。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信息或不适宜学生的信息,教师与学校则要耐心引导,开解学生,使其从中提高审美能力和是非辩别能力,从而化不利为有利。例如不少流行的卡通漫画书籍,其中的内容不那么健康,聪明的教师一则向学生指出其弊;另一则通过自己或专家的审美能力辨别出友好的手法、形式和内容的卡通漫画书,并介绍或讲解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既培养兴趣,又能提高审美能力,可见,教育工作者多从这种合力的源头和渠道入手,去改变、教育、引导、转化、影响之。

有了上述的几方面基础工作或基本因素,教师说应该在主体性教育实践中根据学生的情况,美育渗透的教育原则要求,教学原则要求去调整战术,调整自身。这是因为不仅是对学生和教学的要求,而且也是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诚然,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而美育渗透的教育艺术以首先就是教师自身的艺术化。当然,这一切都要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学校管理上的支持、协调、促进和引导。

然而,如果我们单纯认为单单加强、加多和加大艺术科的教育就可以解决问题,那么显然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不可否认,艺术可以熏陶人,艺术科的教育可以改变或改造某部分人,但毕竟是少数人,这有着复杂的原因。

故此,问题的关键不是艺术科的教育,而是整个教育的目的设定,是否能充分发挥主体性教学,是否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否关注学习动机和作为动机,是否全面地从知、情、意、行为四方面培育。

总而言之,以美育渗透教育作为各科教学的展开和切入,并将其基本原则融入当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使教师对自身进行认识和改造,不断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及能力,注重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特点;注重教学规律的科学性研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在质和量上严格把关,逐步建立更科学、更完善、更现代的教学体系,利于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美育原则主体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