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区的路径探索
2015-03-18孙媛媛刘嵘墀刘彬斌
□孙媛媛 刘嵘墀 刘彬斌
2011年12月国务院制定出台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分别从合理配置社区服务设施、优化社区服务内容、壮大社区服务队伍、完善服务网络以及健全社区服务体制机制等五个方面作为到2015年初步建立社区服务新局面,进一步推动新型社区管理的健全和社区服务体系的提升,信息化建设的强化和服务体制的完善。2013年11月,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统筹城乡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业和公益服务中以群众为主体的自我管理与监督、自我服务与教育等法律保障制度;健全社区矫正制度,推进法制中国建设;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服务关系,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鼓励社会组织开展城乡社区服务类活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一、国内外和谐社区的理论思考
20 世纪初具有现代意义的社区研究才刚起步,随之很快掀起研究热潮,形成多样化研究成果,学术研究过程中将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社区建设之间的关联性作为重要对象。发现,罗伯特·帕 克(Robert.E.Park )、威 廉·怀 特(William Foote Whyte)、林德夫妇(Robert S.Lynd and Helen Merrell Lynd)等国外学者的研究产生的影响较为广泛。20 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依据政府行政结构,采取了“议行分设”或“议行合一”的自治制度,依托较为完善的民主自治制度,发挥自治组织的具体管理职能,促使政府和人民通力合作。美国的社区自治组织较为发达,其拥有决策管理权与建议监督权。这对我国经济改革与社会服务,特别是深化到社区管理的改革,都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基于我国的国情需要,并结合各地方城镇化发展的实际,尝试开拓我国对于城市社区管理的新思路。新加坡社区建设体现出的是政府作为主导力量的政社分离的特色模式,政府主要发挥在社区的规划、人员培训和社区物质支持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对于社区建设中坚持指导、规划与服务,代替了领导、实施与管制功能,在这种模式下,社区各类组织与管理具有较为全面的机构设置,各部门职权责任的划分明确。
钟莹、李水红二人对和谐社区建设中专业人才方面深入研究,认为我国社区工作者以居民利益为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加强专业能力素养,提高社区事务决策能力,发动居民参与的广泛性,协商的民主性。纵观多样化格局的和谐社区建设,推进“三大体制创新”(社区党建全覆盖,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格化)——上海模式、重抓“六个一”(一个目标、一个体系、一个核心、一个行动、一个平台、一个特色)——深圳模式、“四化一加强”(社区管理网络化、社区服务项目化、居民自治规范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加强党对社区建设的领导)——成都模式、“六型”——青岛模式、制定“社区建设883 行动计划”——武汉模式等几种比较典型的社区建设模式为思考点,张苏辉综述社区建设通过社会组织参与,强化社区社会管理,以基层民主为着力点,实行居民自治;建设社区服务中心,以此提供各种多样化、便利性社区服务,解决社区居民的各项事件提供及时有效的渠道。
二、宿迁市和谐社区建设现状分析
(一)社区服务内容内涵建设欠佳。七个国家示范社区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表现较突出优异,但调查全市范围社区发现,社区服务基本处于分割局部、缺乏系统管理与配置的状况,服务资源还未充分激活、服务力量尚未有效整合,导致群众需要及时获取诉求信息反馈时效率低下。社区服务缺乏针对性、持续长期性、高效低耗的服务项目,社区服务项目极少甚至空白,社区服务综合能力较弱。社区安全涉及问题时更是预防及管控机制空白,同时服务水平普遍较低、服务载体过于单一、服务项目偏少、综合型服务作用不显明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二)社区从业人员行政化作业严重,专业技能不强。社区工作人员过多专注于处理繁忙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事务,社区功能现状依然体现在以行政事务为主要事务,依靠工作经验行事,缺乏工作绩效考评体系,工作能力与技巧过于陈旧,知识体系更新与学习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更新,工作常态化导致工作热情低下,活力缺乏,整体上社区人员的综合服务素质不高。服务事务以尚可为工作目标,在工作中对于上级的指示有较强的依赖性,自主性、自治性并未得到体现。社区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没有得到全面性展现,居民群众对社区组织的认同感更是微乎其微。
(三)信息沟通方式单一保守,缺乏共享网络化平台。社区信息化窗口的宣传力度不够。调查发现,86%的居民认为所在社区没有社区网站。宿迁社区信息化建设水平总体不高,社区信息构成缺乏综合性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无法实现市(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纵向资源共享与交流;信息化平台横向建设上,通过网络对接,缺乏与其他关联党政网站链接,导致网上窗口访问量极低,网站公告类信息占多数,线上沟通交流业务办理平台缺乏,民政服务热线12349 尚未开通,信息发布手段比较原始单一,传单、入户告知等初级方式依然存在,而缺乏社区居民信息互动平台中电话沟通的居民热线,不能良好与居民进行沟通。城乡社区事务信息化水平较低,呈现各自关门做事,无沟通,无对接。
(四)城乡社区建设资金来源有限,经费不充裕。社区居委会经费支出来源缺乏政策性保障,有限的经费勉强维持社区建设基本活动、日常办公经费,但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项目需要充裕的资金来源作为保障。例如,沭阳县为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要求已建成的服务站进一步使服务设施得到完善、服务管理实现规范化实施、服务网络形成便捷化操作,构建优良的服务队伍以提供便捷、舒心、周到的居家养老服务,但经费资源问题对社区基本服务的开展设置障碍,而党建工作同样面临经费支出问题均是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日常服务工作的普遍难题。面临尴尬的资金力量不足,对未来工作的不断提升增加了不小的压力。
三、构建和谐社区之路径探索
(一)升级优化城乡社区服务内容。自上而下推动社区公共服务范围广泛覆盖,依托群众力量实现互助并从制度上规范志愿服务,社区开展“双通道”型专业服务和商业服务并存的项目内容,从初级、单项的服务项目,例如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项目,逐步向智能化服务延伸,例如居家养老、生鲜配送、家电维保等项目,提高居民的生活保障与质量。社会服务方面,劳动咨询、就业辅导、保险服务、邮政物流、文体科教等,社会医疗方面,卫生服务、计划生育等,法律服务方面,法制宣讲、法律援助等,社会治安方面,社区安保、纠纷调解、临时人口管理等各项服务项目,使公共服务为主导的服务体系密切链接基层,操作更便利、亲民,服务更广泛,提升居民群众生活舒适性与方便度。多方面、多角度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增添入户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老年、残疾、未成年等社会弱势群体,各项政策性服务向低收入群众倾斜。同时加强社区多维度经营,增添超市、菜场、早餐等便利性服务网点。
(二)加强城乡社区专业人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服务社区的模范带头作用,推行党员报道、党员社区等各类制度。深入贯彻大学生进社区,以政策性引导落实“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提升社区工作人员专业服务专项技能水平,与各类职业资格考评参与绩效考核内容,加强继续教育与职业规划,定期开展定量的系统性业务培训。加大社区志愿服务宣传,从注册登记管理到岗位调配方面完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以确保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水准;专业性方面,充分利用本区高校师生资源,根据社区地理位置、居民成分、服务对象等划分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梯队。宿迁共设立社区服务人才培训基地31 个,借助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社会多方机构,着重研究社区服务建设领域的重大突出问题,共同推行社区专项人才的建设、教育、培训等。
(三)营建数字化信息网络和谐社区。各地要将社区信息化纳入当地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网络资源,通过互联网技术合成,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构建人性化社区综合性服务平台。积极响应江苏省“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规划,对于场所、信息设备、信息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等综合资源配备要求,并形成长效机制,整合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等各级居民群众,优化社区单位服务的内容和流程,及时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信息服务。信息化处理社区居民所需的各类便民服务,包括公益捐助、司法援助等基础服务以外的人性化服务类型,以及安防保障、报警信息等智能管控系统。
(四)多渠道拓宽社区建设资金来源。为了拓宽公益资本投入城乡社区建设,宿迁市从2014年10月起全市开展公益创投,一定程度上以填补政府在组织、人力、财力等资源表现上的不足。一般有以下渠道拓宽社区经费支出来源。一是政府主动提供帮扶渠道,引导社区公益组织,积极参与公益服务创意项目,以获得政府资助,为社区服务谋出路,解决社区多样化服务提供需要。二是社会组织资助补充政府来源,可以通过行政划分社区所在地域非企业单位运作实现增加服务收入,同时接受社会公益捐赠等方式也得以补充。三是社区基金会直接以资金筹集方式补充,以针对性资金发展社区卫生、文体、宣教、治安等服务项目建设。多渠道的资金来源一方面增强社区组织运作实力,另一方面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坚实保障。
[1]张苏辉.社区社会组织参与与和谐社区建设的途径和方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3:34~37
[2]邓淑玲.“两型社会”数字化信息网络和谐社区营建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2:9~11
[3]彭涟枝.当前和谐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管理观察,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