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写意绘画中技法与笔墨关系

2015-03-18广东省深圳市大水坑小学闫晓宁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8期
关键词:行笔大写意用笔

广东省深圳市大水坑小学 闫晓宁

写意绘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写意花鸟画表现手段上,无论是大写意还是小写意,都强调笔墨的变化。因为笔墨是中国画的语言,是通过技法来体现的,笔墨之间有着从内涵到形式上的联系。传统的笔墨技法,通过前辈们的体验、归纳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其总结出的笔墨组合形式,成为后代效仿的楷模。面对传统的笔墨技法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但不是照搬,不是模古、复古。 由于时代的发展,人的审美意识的提高及欣赏品味的变化,以往的创作形式与规律已不能满足艺术家们创作的需求,所以笔墨技法造型需提出新的思路,即“水的运用,笔触组合,浓淡干湿,虚实关系,疏密布局”。

一、关于传统的笔墨技法

(一)对笔的认识

用笔画线基本方法有五种之多,是用笔线条浑厚,结实,园劲而有韧力,适于表现有定型体象。

由于笔用含水量的不同,在作画时可调成“湿笔,渴笔,(干笔、枯笔,焦笔)选用于作车。二是侧锋用笔,笔锋偏斜横扫,特别要注意行笔速度,它适用于表现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如上坡,树干等。三是逆锋用笔。它适用于表现芲毛粗厚的物体。四是拖锋行笔,它的特点是线条柔软滑润,画线 植物和垂柳宜用拖笔。画禽鸟的蓬松羽毛,特别是我毕业作品中鸡的羽毛采用顺锋效果非常好。在我毕业创作的作品中,运用了勾勒,点厾,点簇,渲染,皴擦,等常用技法,都是通过熟练的基本功用笔来实现。

(二)对墨的认识

笔墨,即笔与墨,又称笔墨情趣。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手段,概括的说是以线的运用,墨的变化,来创造独特的艺术形式。笔墨之间具有组合关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墨以笔为筋骨,笔以墨为精华”。因此,研究笔墨,强调笔墨技法的艺术效果,丰富笔墨技法的情趣,升华笔墨的感染力,是写意花鸟画探索、发展的永恒课题。因为它是中国画要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华。

关于笔墨技法中的笔法,就是指“线”的表现力,称之为:“骨气”“骨法”,线在作品中,对表达事物的外形美和本质美起着主导的作用。而各种不同的线的丰富变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形式美。当今的艺术家在传统用笔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生活观察及实践探索,创造出许多新的有个性的用笔方法,丰富了线的变化。

关于笔墨技法中的墨法,就是指“墨分五色”主要是能过水与墨的交融变化产生干湿、浓淡、虚实、疏密等不同的效果,并结合造型去表现物象,形成一种绘画的语言。

在写意花鸟画中,强调笔墨组合变化的艺术效果,做到一笔转外,具有数笔之意,并通过笔墨技法的变化产生画面情趣,是每位艺术家都追求的。

二、笔墨技法的表现形式

笔墨本身是不具象的,相对具体“塑造”艺术形象来说它是形式的因素,但却有着引起形象的联想和意趣的感受功能。如在宣纸上粗糙的干行笔能引起树干苍老的视觉感受;水分饱满,行笔流畅的笔迹,能引起春天般滋润的视觉感受;徐缓的用笔能引起持重含蓄的联想;流利灵活的用笔能引起洒脱欢畅的联想;快速变化的用笔能引起蛇龙飞舞的联想。而墨的变化取决于用笔的变化。所有行笔的快慢、中侧锋结合、提按顿挫的变化及逆锋、拖笔的使用都可以使笔中墨色在水的作下产生干、湿、浓、淡、焦的不同效果。

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强调笔墨变化,学会笔墨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笔法的变化,产生墨色的变化;而墨色变化的丰富,取决于用笔的变化。因此,研究笔墨组合的关系是关键环节。在写意花鸟画作品中,笔墨变化分为四类,其一,是有笔无墨,指笔精墨不妙,缺乏墨的变化;其二,有墨无笔,指墨精笔不妙,笔法表现单调;其三,无笔无墨,指笔墨组合无规律、无章法;其四,有笔有墨,指笔墨俱全,表现效果丰富,有情有趣。

三、对笔墨技法的新认识

谈到写意花鸟画笔墨的创新,首先是意识问题,然后是文化底蕴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与变革,画家们对笔墨的理解是不断升华的。认识到了一些传统的老画法,一些笔墨造型的模式化“程式”,已不适合新时代的需要。花鸟画具有独特性,是从大自然而来,是作者通过亲近大自然的感受来传达对大自然的情感,同时进行多样化的艺术演化而创意表现的。因此,每一幅作品从创意到选择笔墨技巧再到艺术效果都应该是不同的。我们提倡创新,就是想让大家理解、捕捉这种“不同”,寻找自己的感受。

笔墨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画家当他拿起画笔,面对一张白纸时,给予他的是一次重新选择创意、表现方法及重新组合笔墨、创造新效果的机会,只是看他能不能把握。古人云:“笔墨当随时代”只要我们深入挖掘笔墨的文化内涵,打破笔墨模式化的组合规律,以新的观察角度,新的表达方式,选择性的运用笔墨就会有创新,其作品就有生命力。

四、写意花鸟中似与不似的表现

所谓写意花鸟画,即以花鸟、动物、虫鱼等为题材的中国画作品,中国写意水墨画,以其独特的视觉艺术与审美形式标炳于世界的艺术之林。尤其是魏晋之后,随着儒、道、释三家合流,中国艺术精神更以其“物物而不累于物”,注重取象“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特质,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怎么把握“似”与“不似”之间呢?我认为随着时代与艺术家认识差异的不同,不同的艺术家对这个“之间”状态的把握是有差异的。追求“似与不似之间”,一般指的是写意画;倾向于追求“似”的表现者,为小写意;而倾向于追求“不似”的抽象笔墨因素者,为大写意。在小写意花鸟画中,仅满足于表现花鸟的“形似”而忽视画面上抽象笔墨因素的发挥,所以,作品虽得“形似”而缺乏趣味;只有追求以“似”,又辅之以“不似”的笔墨趣味者,才可创作出有意味的写意花鸟画作品。同样,大写意花鸟画若仅满足于“不似”的抽象笔墨趣味的追求,而淡漠了“似”的形象在审美联想中的诱导作用的话,那么,也不可能算得上是真正有意义的大写意花鸟画。只有以追求“不似”的抽象笔墨趣味为主导,而又不离开形象之“神似”的大写意花鸟画,才是一幅真正有欣赏价值的作品。

猜你喜欢

行笔大写意用笔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中)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下)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找出家里的安全隐患
一代精神属花草—当代八家大写意花鸟画展
王羲之《兰亭序》与赵佶《千字文》笔法之比较
大写吾意
王忠义教你写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