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的趣味在哪里

2015-03-18广东实验中学南海学校霍智华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8期
关键词:语文课趣味课文

广东实验中学南海学校 霍智华

当我迎来刚踏上初一的学生,第一节课上,我问了班里的学生他们以前对语文的学习态度和热情。令人吃惊的是,不少学生对语文的态度表示提不起兴趣甚至厌恶。原因有多种,有的是因为成绩一直不好,失去了信心;有的是觉得语文学习无非就是听读背默,没有新意;更有片面理解的,是认为语文课无非就是分段品句,索然无味。

听到他们的各种理由,我一直在思考,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偏差?究竟是学生学习的方向丢失了?还是课堂上过于紧扣考试的方法指导?为了解开以上的疑惑,在接下来一年的工作中,我一直在围绕“语文的趣味”进行探索,并且不断实践,力求让我的学生再次爱上语文,同时解开那些对语文趣味失去感受的孩子的心结。

一、语文的趣味重在课堂上感受

(一)从朗读中感受“美之所在,趣之所至”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集中性,可以使事物在人的大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 怎样才能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朗读课文,是课堂上容易实施,也最能吸引学生注意的。

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地读出声,读出味道。首先教师得带头读,其次是营造一个适合朗读的环境,搭配适合课文情景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加快进入文章中的角色或者情景。学生开口读了,带感情读了,其实很多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关于“标点符号的作用”“作者的思想感情”,都能在开口朗读中发现答案,不需死记硬背。除了课内的文章,我还会鼓励我们班的学生,读诗歌,读美文,或者排演舞台剧。其实语文的表现形式和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能静能动。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加以引导,必能看到他们学习的信心,求学的欲望。

(二)“放手教学”和“思维风暴”相结合

在自己的语文课堂实践中,我尝试着采取“放手教学”和“思维风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的语文教学。所谓的“放手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话语权和表现的机会,甚至在某些课上,我会让学生采取分组,组员分工的形式,推进课堂,甚至让课代表备课,给大家上一堂语文课,而我则在准备阶段给予指导,课堂上给予评分和意见。同时,教师可充当“思维风暴”的启发者和引导者。当然,发起头脑风暴前,学生需要一定的培训和准备,更重要的是老师应该给予更多的信任和期望,相信他们能做好,“较高的期望确实会影响能力较低的人,对他们来说老师的正面态度可能是一缕带来希望的清新空气。”学生得到鼓励,获得充分的话语权,他们能更多地讨论在其中,他们去思考,去品味,结合他们现阶段热爱表现,渴望得到别人肯定的心理,教师加上适当的引导,往往能激发起一场场对问题激烈的讨论,思维的碰撞。

(三)课文解读与课外知识拓展相结合

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就课本的一些课文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这也是课文的作用之一。透过课文去认识作者,透过课文去认识名著,作为教师的我们,适当引导,指导学生多读书,在读书中感受阅读的乐趣,语文的美妙。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短文两篇》的时候,我依旧采取这种发散思维的方式。但这次的主导人是我。鉴于《夸父逐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两篇文章的篇幅较短易懂。我准备了一堂关于中国神话体的教学设计。通过介绍中国的神话,梳理两篇文章的前因后果,并且抽取一些较短的课外篇目,发散学生的思维。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除了能学懂课文,也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最后我在班级的图书阁放上有关这类的书目,学生借着兴趣,增加阅读量。以小见大,拓宽视野。学生会慢慢感受到,语文的世界其实并非他们眼中的狭小,仅仅局限于课本。其实语文和世间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本可以作为一座跳板,让学生跳得更远。

二、语文的趣味重在生活中运用

(一)在活动中发现语文

语文教学,围绕着培养口头表达,写作能力、理解能力等几个方面展开。趣味,对于学生而言,其实就是他们能够在生活中运用,自然就能自寻乐趣。让他们运用学到的东西,他们才能明白语文的重要,同时,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只有让他们在运用中明白自己学习语文上仍有不足。这也是主动学和被学习的区别。作为教师,最应该作出改变的是我的教学方法和定位。每天语文课平均只有一个小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既能学习到必要的知识,又能提高到学习兴趣,除了要求的教学设计要精而趣之外,更应该将教学的范围扩展到他们的生活之中。我们的学校每个月都大大小小的活动充实着他们的课余生活,这正是我实施教学的机会。

(二)在生活中与语文为伴

学生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他们会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有一些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其实不妨可以透过我们教师发掘出来,让学生议论其中,在思考中成长。在我所在的班级,我都会设置一个语文栏目,上面有我的专栏,我会一两个星期就更新一下,一些我对班上问题的看法,或者读后感。有的时候,全班和我会因为一篇文章,各自写感受进行讨论,不论对错,只求情真。下课后,总会有学生喜欢围在那里看大家的文章。

学生在初中这个阶段对日常的事情有很多的看法,他们想表达,喜欢交流自己的看法,很多时候学生总是说自己的作文没有可写之材,没有感受。其实,只是他们没有发现身边之事,教师没有帮助他们发掘身边可思考之事罢了。语文教师围绕班级的问题,发掘有价值之处,让学生多思多写,这未尝不是一种充满趣味实在的语文教学方法。

四、结语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是一个知识的灌输者,更不是考试技巧的传授者。古语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学习语文的乐趣十分之多,我们更应该回归本心,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爱上语文,将这份信念告诉我们的学生,让他们乐在其中。作为一名引路人,引导我们的学生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哪怕是将来他们展翅高飞的一刻,他们依然能看到我们这盏曾经的明灯,不偏不倚,到达梦想的彼岸。用全国特级教师王君老师的一番话总结:“好的德育课,一定是求之不得的最鲜活的语文课。真正的语文,全在生活中。”

猜你喜欢

语文课趣味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背课文
午睡的趣味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