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河北省农村养老模式探索
2015-03-18周梦冉刘亚丽
□周梦冉 刘亚丽
我国在未富先老、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的形势下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今不断向深度老龄化迈进,养老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与城市相比,农村养老困境尤为凸显,农村老人日常生活、医疗和精神方面的需求远无法得到满足。面对困局,各地顺势而为,不断探索新的农村养老模式。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对农村养老模式进行分析,为完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一、农村养老模式的发展背景
目前,河北省既处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攻坚阶段,也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落实阶段,要实现这两大战略目标,养老是不可回避的话题。但河北农村面临的形势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式微,养老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农村养老已成为社会之痛。
(一)严峻老龄化给养老带来新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7%,该国(地区)就属于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地区)。河北省在1999年就已达到老龄化水平,截至2014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15.68万,占常住人口比重的15.11%,老年抚养比为7.96,同比上升0.08个百分点。农村老龄化态势更为明显,乡村人口3741.35万,老年人口占比约17.8%。随着生育率、死亡率的持续下降以及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未来农村面临的老龄化挑战将更加严峻。同时,年龄老化也会带来生理机能的退化,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河北省生活不能自理的农村老年人占农村老年总人口比重的3.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2%),随着年龄增长,这个比重还会持续增加。可以预见,老龄化尤其是病苦老龄化将会给农村带来一系列的养老问题。
(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给养老带来新问题。家庭养老是我国应对养老问题的主体手段,农村地区尤为如此。但随着人口政策推动和大量青壮年外流,家庭规模不断缩小,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河北省居民家庭户的平均规模为3.36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减少0.23人,二人户家庭占比达到21.7%。中国社会传统的大家庭结构正在逐渐解体,家庭养老格局不断动摇。而由于教育缺失和观念改变,传统孝道文化受到冲击,传统家庭责任观趋向淡漠,进一步削弱了家庭养老的功能。很多农村老人的基本养老需求不仅无法获得满足,还需要承受繁重的劳动负担和教养孙辈的压力,如寂寞夕阳苦熬残年。
(三)养老保障体系薄弱给养老带来新问题。长期以来,河北省公共产品的供给实行城乡二元制,占总人口60%的农民一直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养老保险制度。20世纪90年代老农保政策“不给力”,当前正在推广的新农保制度因覆盖面不宽、保障水平低等制约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也尚显不足。今年我国推行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并轨,农民工成为受益人群之一,但大部分农村老人还未包括进来,它离实现真正公平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还有一段距离。二是居家养老服务。据调查90%的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养老不离家”的模式受到政府大力扶持。河北省建立了2,215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也建立了入网人数达100万人的“12349”居家养老呼叫中心,但前者主要服务市区,后者虽覆盖城乡但农村使用很少。不少市县也在尝试建立专门服务农村的居家养老模式,大多处于起步阶段,效果有待考验。三是养老机构。目前河北省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数18.5万张,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数7.5万张。在农村中,公办养老机构主要面向五保老人、优抚对象,一床难求,而社会办养老机构因价格高昂住不起。
总体来说,农村老人面临着家庭养老难以为继、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的现实问题,很多老人孤苦无依,黯淡了“夕阳红”。
二、农村养老模式探索
面对当前的农村养老问题,河北省各地结合实际,在已有的家庭养老、公益养老和新农保政策养老等传统养老服务基础上,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
(一)互助幸福院模式。2008年肥乡县创立了农村互助幸福院,这种互助养老模式以“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为原则,居住场所由村委会闲置房屋、闲置学校等改造而成,水电暖设施及费用由村集体提供,入住老人只需承担衣、食、医等日常费用,幸福院内老人在生活上互相照顾,“抱团养老”。这种低成本的养老模式获得民政部充分肯定,2009年起在全省推广,并衍生出不同形式,截至2014年底,河北省累计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29,754个,覆盖率达到61%。
(二)统筹统建模式。张家口康保县将农业养老服务业发展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结合起来,一改以往“撒胡椒面”的做法,对民政养老、危房改造、生态移民、项目扶贫、“一事一议”奖补等资金统一整合,兴建互助幸福院。其优势在于有效解决互助幸福院建设中常见的资金短缺问题,使资金效益最大化。截至2014年康保县已建成互助幸福院11所,总投资1,600多万元,可供190户、299位老人入住。
(三)村企共建模式。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事业。除村集体出资和政府财政补贴外,积极创新筹资渠道,争取企业援助,将社会资本注入互助院建设。唐山滦县榛子镇筹资63万元建成了可容纳24户老人居住的老年公寓。老人互相照顾,享有居住权。这种模式建设规格较高,比较适合财力雄厚的村庄。
(四)“医养护一体式”模式。这是一种集养老、医疗、护理、康复、保健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有效破解“养老院看不了病,医院养不了老”的难题。邢台巨鹿县在互助幸福院和卫生院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出共建融合、拓展融合、合作融合三种模式。巨鹿县医院利用医疗优势和闲置楼层资源,拓展养老和医疗保健功能,成立福缘居老年医养中心,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助力。
(五)以地养老模式。农村老年人将宅基地或耕地使用权流转给村集体,获得的经济补偿用于养老。这是一种通过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来解决养老问题的新型模式。衡水阜城县西多村从2010年开始探索“土地合作社+互助幸福院”的以地养老模式,目前已有300亩土地放在合作社中经营,入社老人用土地收益支付自己在互助幸福院的开支。
(六)日托式养老模式。该模式以居家服务、日间照料为内容。滦县吴庄子村在村民中心综合楼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对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空巢、独居和病残老年人上门服务;对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通过设置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引导其走到户外接受服务。保定市针对不愿或不宜入住养老机构的农村五保老人,实行“院户挂钩”的供养方式,由政府出资聘请护理人员进行日常生活照料,目前服务对象共有1.3万人,占五保总人数的45%。
(七)“多院合一”养老模式。多院合一是将敬老院、光荣院、社会福利院、军休干服务中心、优抚医院等原本独立运行的养老服务机构合并建设为民政事业服务中心。通过整合资源,可减少人员编制,降低管理费用,节约运行成本,较好解决农村五保集中供养难题。目前河北省各地都在积极推行“多院合一”(或“三院合一”)体制,2014年底沧州新(改、扩)建“三院合一”型民政事业服务中心19所,保定建立民政服务中心22所。
(八)养生养老模式。该模式主要集中在环首都市(县),它是一种将养老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养生康体等功能深度融合的中高端养老模式。目前以房地产和金融投资公司开发为主,在廊坊、保定、张家口等地兴建了一批综合型养生养老基地,如廊坊鲁能生态化养老社区、保定东篱庄园老年公寓、华银天鹅湖国际生态医养健康城等,为首都及周边地区提供养老服务。
三、结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河北省各地开展的农村养老模式探索,既是对农村老龄化的现实应对,也是对中央政策的积极回应。按照战略部署,单纯依赖政府部门发展养老事业的取向需要调整,而市场化运作是必由之路。但是,从河北省养老模式的目前状况来看,农村养老市场化还不成熟,存在明显的“两为主两不足”特征:一是政府投入为主,市场开拓不足。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中,政府一直是投资的主体,相比之下,市场的作用还未完全发挥出来,因养老投资大、回报率低,社会资本多处于观望状态。二是公益养老为主,产业发展不足。基于养老的公共产品性质,政府过去倾向于将养老作为事业,优先发挥养老机构的救济福利功能,公办养老机构得到迅速发展,但同时多数民办养老机构难以为继。在未来发展中,以政府投入和公益养老为主的格局须进行根本性扭转,河北省养老发展需要由事业逐渐向产业、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发展。
[1]孙伊凡.河北省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财政政策:进展与发略[J].河北学刊,2015,1:222~226
[2]程强.人口老龄化下的养老产业发展[J].劳动保障世界,2012,12:83 ~86
[3]赵志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困境与策略[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