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高校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2015-03-18马秀丽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河北省服务

马秀丽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日本、美国等国家文化产业经营收入已经超过传统的汽车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政府也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各省市都相继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河北省委、省政府也早从2004年开始就确立了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先后下发了若干文件,逐步放宽文化产业准入门槛,明确了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税收、财政、信贷、投资准入等各个方面的优惠和便利,尤其在《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河北省政府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本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意见》指出争取到2010年,使河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5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左右,使文化产业成为河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

文化产业兼具文化内涵和经济效益,其壮大发展离不开创新和创意。因此,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产品的创意设计还是文化资源的挖掘梳理以及文化产品的消费引领等都与作为智库和人才聚集地的大学关系密切。一方面,地方高校利用自己所具有的人才优势、人力资源、科学研究平台等开展文化研究和服务,成为保障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中坚。另一方面,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也可以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出路,从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约翰·亨尼斯曾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他认为,如果没有斯坦福大学的有力支持那么就不可能存在硅谷,但同样,如果没有出色的硅谷也就不可能有一流水平的斯坦福大学。这句话道出了高校与文化产业之间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河北省高校服务地方文化产业的举措

目前,河北省高校在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作出了一些努力,如河北大学依托校内的学科和人才特点,成立了科技文化产业园,整合校内的艺术、新闻、建筑等学科和人才优势,正在形成面向市场的具有高校特色的绿色智慧园区。他们与地方合作,开展了一些活动并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如与易县文化部门合作,组织策划了狼牙山·山花节、狼牙山·柿子节和中央电视台《寻宝·走进狼牙山》等大型活动。另外,河北大学还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师生创办企业和相关服务机构:教师以职务成果入股企业,成果的研究开发、实施转化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有关人员可占股份。这种以智慧入股、凭借头脑获得收入的模式不仅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也大大提高了教师创新的积极性。

与河北大学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同,河北师范大学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挖掘和梳理地方文化资源。如其历史文化学院积极响应河北省委“锻造新河北人文精神”的号召,于2006年5月成立了燕赵文化研究中心,并以此为平台,深入挖掘燕赵历史文化资源,编撰了燕赵文化遗产研究系列丛书。并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开发燕赵历史文化资源。如主动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南宫市等地建立联系,合作规划研究课题;与承德市文物局合作,开展避暑山庄学研究。

此外,其他地方院校也在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作出了一些努力与探索,如衡水学院根据当地独有的文化资源,成立了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年画研究所”、“董仲舒研究所”、“衡水湖湿地保护研究所”、“民间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开展了一系列浓厚的当地特色文化研究;并围绕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设校本课程,帮助学生认识和宣传衡水文化;根据地方政府、行业和支柱企业的需求,积极整合科研力量,调整研究方向。注重研究选题的实用性、研究方法的实证性和研究内容的实效性。围绕衡水湖湿地、老白干酒业等资源,开展应用性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三、河北省高校服务地方文化产业中的问题分析

在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高校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就总体来看,河北省高校在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方面问题还是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和相关文化部门对高校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在现有体制下,学校办学还基本停留在自成体系的状态,对外界尤其是当地社会发展现实缺乏必要的关注,而企业又找不到发展急需的人才和创意,与高校的合作缺乏牵线搭桥的人。因此,政府和相关文化部门就需要承担起中间人的角色,为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提供平台。

(二)服务地方文化产业的总体意识不强。地方高校对服务当地文化产业的功能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不足。河北省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各地都有自己相对独特丰富的文化资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布局中,河北省被定位为京津的后花园。因此,发展无污染、低能耗的文化产业不仅是历史的要求同时也是现实的必然选择。但就目前来看,河北省各地高校参与挖掘、保护、开发本地文化资源的意识不强,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动性不够,与当地文化企业的互动合作较少。除上述所列几所高校外,其他地市高校在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探索还没有起步或者参与程度不高。

(三)缺乏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互动性不强。河北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院长白贵在接受河北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省是文化资源大省,但文化产品知名度普遍偏低,叫得响的品牌更是没有几个。”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不是缺少投入,而最主要的是缺少能够促使文化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化,提高文化产品知名度和吸引力的创意,“而高校恰恰在人文、艺术等领域具有优势。”但就目前河北省各地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来看,还基本上延续传统,而没有针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需求设置专业,在学生的培养以及就业出路的选择上,也没有结合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以至于造成相关产业急需人才,而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毕业后就失业这样不尽如人意的状况。

(四)教师科研现实针对性差。在中国知网以“河北文化产业”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仅2011至2015年最近这5年间,发表的论文就有127篇,每年获批的关于文化产业研究的省社科基金项目、社科联项目、科技厅项目、各地市社科联、科技局项目也不计其数。但这些研究成果大部分只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很少能对当地文化产业发展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的市场意识普遍较为淡薄,其把目光仅仅聚焦在向相关部门申请课题研究经费,而没有把重点放在文化企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产学研”成果的转换率比较低,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环节比较薄弱。这种状况一方面制约了文化产业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学校与社会的脱节,影响了学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发挥。

四、结语

综上,河北省高校在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式、内容和路径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看来,学校服务当地社会发展的意识还很薄弱,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教师科研,现实针对性还比较差,这是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企业等高度注意的,也是以后研究的重点和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大发展必须解决的重中之重。

[1]http://www.china.com.cn/photochia/2011 - 04/25/content_22430578.htm

[2]创意 +市场:崛起“绿智产业”[N].河北日报,2014-2-12

[3]任靖宇.高校服务文化强省建设的研究——基于对石家庄10所高校的调查[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5,3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河北省服务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