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幼儿

2015-03-18中国科学院第四幼儿园付春梅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8期
关键词:小蝌蚪小朋友科学

中国科学院第四幼儿园 付春梅

最近在看《幼儿园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其中有一段皮亚杰关于学习的理论让我很有感触。皮亚杰认为:“关于学习能否加速儿童认知发展的问题,其关键在于学习活动是成人教导下儿童被动的学习知识,还是儿童在其生活情景中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我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如果在发展尚未达到适当水平之前提早教他知识,对儿童自行探索主动求知的行为反倒会产生不利影响。”皮亚杰的观点指出教育是由孩子主动进行探索和发现的,是自身的学习兴趣所触发的,是要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而不是由教师手把手或者填充式的教育。幼儿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是营造适合学习的环境,是把原本属于孩子的选择的权利还给幼儿。

在现实生活和教学中,因为学习压力、教学条件、教师能力等因素,很多教师并没有很好的把幼儿作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个体看待,而是认为幼儿并没有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需要事事亲为,手把手教授或者直接灌输各类知识,认为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孩子学到知识。这种情况下,教师按照自己的固有模式,帮孩子安排好学习的知识和方向,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过多或者完全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这种情况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孩子的学习和探索能力,反而会限制孩子的学习知识的能力。其实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有更大的学习动力,并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我记得在春天的某一天早晨,班里王梓轩小朋友带来了自己在小河里面找到的几只小蝌蚪,大家都很好奇围着他询问:“这是什么啊?怎么浑身黑溜溜的,有没有眼睛啊?”孩子们的一言一语问着,王梓轩非常认真的一一给大家回答:“这是小蝌蚪,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等慢慢长大了就会变成小青蛙的,它是有眼睛的,在头上的某个位置,只是我们都看不到呢!”王梓轩的回答让大家都很感兴趣,大家每天都非常积极的去观察小蝌蚪,并讨论小蝌蚪的行为和变化。某个早晨,麦子桐告诉我:“付老师,小蝌蚪怎么都不动了,那个养小蝌蚪的水闻起来怎么有点腥呢?”大家一听,全都好奇的围过来了,我仔细看了下,确认是小蝌蚪死了。我正想告诉小朋友真相,但话到嘴边的时候,我突然想看看小朋友们是不是能够自己找到答案呢。于是我说:“好奇怪啊,有没有小朋友知道怎么回事啊?”小朋友们也觉得很奇怪,都围着小蝌蚪仔细观察,有的还用手轻轻碰了下小蝌蚪,最后大家一起确认是小蝌蚪死了。于是我又引导小朋友说:“哎呀,好伤心啊,小蝌蚪怎么死了呢?”于是孩子们又一起开始寻找小蝌蚪死亡的原因。经过原因的调查,我们一起找出了几点大家认为最有可能导致蝌蚪死亡的原因,孩子们将这些原因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在了纸上,同时针对这些原因也讨论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样也采取了绘画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孩子们回到了家长中之后纷纷寻求父母的帮助,通过查书籍,上网查资料等方式查到了蝌蚪吃什么的相关资料。在之后的喂养过程中,孩子们结合自己讨论的内容和记录的相关内容喂养小蝌蚪,顺利的看到了小蝌蚪开始长后腿以及之后的一系列变化。

在养小蝌蚪这件事情上,我尽可能的让小朋友们自己去观察体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并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探索和查找资料,得到结论后在具体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应当尽心尽力培养好每一位幼儿,不仅仅在课堂上,更应该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要考虑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观察和学习能力。为了能够让幼儿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幼儿教育应当在一种极其宽松、平等、自由和有趣的环境中进行,幼儿培养兴趣和知识的地方不仅仅在于标准化的课堂,而更多在于日常的嬉戏,玩乐和游戏中。幼儿在自我游戏、交流和探索中,能够更加主动、愉快的接受科学现象、原理等。这要求我们在班级中,需要主动营造一种自由开发的环境,提供种类多样,题材丰富的科学材料,并鼓励孩子自我探索、相互交流,让他们自由的发挥主动探索能力,发现材料的作用,提出自我的疑问,教师可以进行鼓励和必要的解答或者补充,而不是强制灌注或者不闻不问。

第二,科学教育可以激发孩子探索、研究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事务感性认识和理性的思考。这种行为不同于成人教育中的严谨、精确和完善,而更多的是模糊、朦胧并富有想象力的。作为教师不应该用成人的思维去思考、限制幼儿对科学活动和材料的认识与探索,不应该将标准流程和答案引入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而是需要提供更多的科学材料、环境和内容,不定期的更换主题,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思维去使用材料、跳出科学教育思维和材料的限制,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的探索是不需要有结果的,更多的在于在对材料的探索、构造和合作过程中加深对科学世界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孩子能够充分接触到各类材料和事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永远作为配角,作为引导者和旁观者,通过使用语言、手势、道具启发幼儿,让幼儿作为主角去探索,发现生活和科学的种种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表现、探索行为与过程进行动态的调整,而不是仅仅按照预设的教材、授课流程、采用标准化和灌输的方式授课。

第四,在对幼儿的授课过程中,应当一视同仁,无差别对待。对孩子的行为、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和性格等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理解,对每个孩子根据其特点因材施教,更多的鼓励孩子在自己优秀的方面进行探索和发现,将自我优秀的方面表现出来;对幼儿存在不足的方面,通过鼓励孩子自我学习、相互交流和行为共享等方式,最终提升孩子的兴趣、信心、交流和动手等能力,达到共同进步和提高。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努力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宽松、充满智慧的环境,还孩子一个自由选择的权利,让他们能够充分自由的观察和探索,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与活跃的思维能力。我相信,当我们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幼儿后,他们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完美的成长和学习的道路。

猜你喜欢

小蝌蚪小朋友科学
科学大爆炸
小蝌蚪
小蝌蚪
小朋友们都哭了
找茬儿
科学
海边玩一夏
小蝌蚪
小蝌蚪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