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促进河北开放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5-03-18王伟燕
□王伟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并将其作为中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家战略。河北省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切实用好国家“一带一路”相关政策,为实现“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战略目标,推动河北省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协同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一、自身发力:提升海陆空枢纽辐射带动能力,抓好支柱产业对接和深度融入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开辟了广阔空间,而且对河北省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建议河北省紧抓“一带一路”横跨欧亚、面向全球的平台优势,充分利用河北省连通南北、西进东出的特殊区位优势,全方位提升河北省海陆空枢纽辐射能力,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河北省“外经、外贸、外资”联动新机制,助推河北开放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融入京津,切实发挥临港临空优势,构筑海陆空一体化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临港临空产业集群是世界各国融入区域乃至全球化大生产、提高自身产业竞争力的一个基本经验。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发展临空临港产业对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大意义。河北省在临港经济方面:唐山港、秦皇岛港双双入围2014年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前十大港口,分别排名第4 位、第9 位。但在2014年中国港口前十大外贸吞吐量排名的城市中,仅唐山入围,位列第5。而在2014年中国港口前十大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的城市中,河北省无城市入围。在临空经济方面,石家庄正定机场2014年上半年完成货邮吞吐量1.95万吨,而与河北省相邻的郑州机场同期完成货邮吞吐量17.9万吨。这反映出,河北省海港和空港枢纽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临港临空产业聚集度不够高,辐射能力不够强,对所属地市和全省经济的拉动作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使河北省充分享受“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红利,助力河北省相关企业最大程度参与“一带一路”产业分工,实现沿海地区率先崛起、打造特色临港临空产业。建议由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省商务厅等部门密切配合,以河北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沿海港口转型升级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的意见》为指导,加快建设全国知名大港,实现唐山港与天津港的紧密发展、形成“双核”,将唐山港建成国际贸易大港;秦皇岛港、黄骅港依托“双核”,在向多功能现代化大港转变”的过程中,挖掘协同京津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契合点,将河北省三大港口建设成为欧亚“新丝绸之路”的重要出海口。同时建议廊坊市会同上述有关部门在参照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发展的意见》抓紧研究首都第二机场对河北省发展临空经济的重大意义,尽快制定出台河北省临空经济区规划及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打造河北省“外经、外贸、外资”联动新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二)明确深度融入战略着力点,重点抓好河北省支柱产业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河北省消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当下对外合作的重点是服务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及本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将重点支持“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即“‘一带一路’建设将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同时“一带一路”沿线是全球能源资源重要生产地和转运站,能源资源领域的合作被视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内容。这与河北省以钢铁、能源、水泥为主导的产业布局相互契合,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可有效促进河北省钢铁、水泥、能源等原材料及商品输出,化解产能过剩危机并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因此抓好支柱产业对接是河北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着力点。目前河北省相关企业已开始上路,如世界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商英利集团正着手规划新疆和国外的产业布局,河北钢铁集团启动了中国钢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外布局。但相关企业向东出海、向西拓展仍出于行业或部分市场主体的自发行为,尚未形成规模和“打包”效应。建议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国资委等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河北省钢铁、能源、建材、医药化工、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支柱产业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方案和扶持政策,并以省政府的名义印发全省。以此进一步整合河北省产业优势资源,凝聚产业规模集聚竞争力;进一步激发河北省支柱产业企业的海外投资热情,助推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
二、巧用支点:挖掘河北省“一带一路”历史、善用援疆跳板、活用国际或区域交流平台,多形式参与“一带一路”
历史上的河北与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关联度高,可挖掘的历史极为丰富。河北对口援助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无疑是河北省向西拓展的前沿跳板。此外河北应以承办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为契机,活用国际或区域性合作交流平台,为河北省多渠道、全方位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创造更多机会。
(一)挖掘河北省“一带一路”历史文化,成立研究中心。河北与“一带一路”的历史密切相关、休戚与共。有学者指出,仅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而言,河北有三个地域可以纳入丝绸之路的重点研究范畴:张家口的张库大道(张库大道是一条古商道,是典型的草原丝绸之路)、沧州黄骅市海丰镇遗址(黄骅市海丰镇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邯郸邺城(邺城附近的魏晋南北朝墓群,出土了不少来自西域、西亚的文物,是丝绸之路标志性的符号)。此外,河北是古代丝纺织技艺最辉煌的地区,盛唐时期河北为丝绸之路贡赋的丝纺织品全国第一,缺少了河北,中国的丝绸之路就成了无本之源、无根之木。由于各种原因,河北省关于相关历史文化的研究不够,专著成果不多。建议河北省整合省直有关部门和省内相关机构成立河北省“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旅游局、省作协、省博物院、省内有关高校等有关部门要深入挖掘河北省与“一带一路”的历史,大力加强这一重要领域的研究和传播工作,切实发挥历史文化对商贸的促进作用,为河北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实现经济互联互通营造良好软环境。
(二)以援疆为跳板,突破河北省向西拓展的“瓶颈”。河北省区位优势明显,向东出海可连接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拓展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存在着地理上的天然屏障,突破向西拓展的“瓶颈”应成为河北省对接“一带一路”规划的着力点之一。因此,河北省应充分利用对口援助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这一前沿跳板,打通河北省西进通道。建议省委省政府派出党政考察团主动对接新疆自治区,强化两省区在各个领域的合作,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等部门应积极与新疆自治区沟通协调寻找彼此利益的共赢点,充分利用新疆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省份的纽带作用,为河北省重点企业布局新疆,全方位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创造更多的机会。
(三)活用“2016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在河北省召开的对外交流合作平台。2014年9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全面合作的实施意见》,把中东欧国家作为河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区域之一,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重点突破。2014年12月,中东欧16 国共同发表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贝尔格莱德纲要》确定了2016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将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这为河北省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提供了国际性舞台,有助于促进中东欧国家乃至整个欧洲,深入了解河北省的投资环境、产业优势和发展规划等。同时,地方合作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重要支撑。建议省外事办事先积极与外交部和参会的中东欧国家驻华使馆积极协调沟通,切实发挥河北省“主场优势”,促成中东欧国家或地方领导人在会议前后到访河北省相关地市或重点企业,以此促进了解,强化河北省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预期和机会。省政府应责成省直有关部门或单位认真研究我国与中东欧国家在相关领域合作的契合点,力争在会议期间签署一批省州合作协议。此外,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重点企业等部门或单位应提前筛选出一批合作前景较好的项目和产业,供参会的中东欧的国家或企业领导参考、甄选,并促进相关合作协议的落地。
三、主动沟通对接:用好上层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
2015年年初,财政部提出要结合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税总局也表示,将积极研究和认真落实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三大战略的税收措施。此外,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四个平台(以下简称“四个平台”)有望陆续为相应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当前,受国内经济新常态和河北省调结构、去产能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财政收入增速回落,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在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为此,建议省财政厅、省国税局分别主动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对接沟通,及时汇报河北省为参与“一带一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大举措和启动的重大工程,同时表达出河北省希望获得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的意愿,力争使河北省在享受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扶持政策的同时,享受到“一带一路”有关优惠政策。另外,省发改委、省金融办等部门应及时关注“四个平台”运转情况和资金申请使用办法,待相关平台正式启动后,指导河北省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向相关平台申请项目资金支持,缓解、破解融资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