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效性探究
2015-03-18李景春
李景春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效性探究
李景春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新媒体时代,探索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效性,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尝试分析新媒体传播特点,研究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效性有效途径,筑牢高校思想宣传工作政治和道德底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效性
2015年1月24日,求是网发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难在哪里?》一文指出:部分高校教师受错误思想影响,放弃政治道德底线、借助“抹黑中国”手段传播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手段传播西化思想、“呲必中国”,对高校宣传主流价值观产生负面效应,或触及意识形态底线,导致部分高校学生深受“毒害”,产生与主流价值观存在偏差的“错误”观念和价值取向。笔者结合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实践,尝试分析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新媒体时代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效性有效途径,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效果,增强高校学生政治免疫力。
一、新媒体时代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效性探索的意义
高校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知识丰富,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新媒体时代探索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效性,实现马克主义理论在新媒体时代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维护马克思主义在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能让高校学生自觉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了解在新常态下我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以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度,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感,增强甄别社会思潮、辨别虚假谣言的判断力、鉴别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这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底线。
二、新媒体时代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效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原来广播、电视、书信、电话、报刊等传统媒体而言,在新技术支撑下呈现出的新媒体形态,如:数字传媒、网络传媒、手机媒体等。新媒体时代,只要非国家法律禁止, 不论个体教育水平高低、财富差异、地域区别、宗教信仰异同等,都可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交流平台、阐述观点、表达诉求,充分显现个人智慧、凝聚集体力量,这为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效性提供良好的传播条件。新媒体具有的超媒体性、超时空性、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点,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新媒体实现信息传播“全天候”,“全覆盖”和“全民性”,可单向传播,也可多向传播,无论身处何地、身份有何差异等,传播者被传播者之间都可以进行互动式自由式沟通,这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完全可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中进行精准传播;同时新媒体传播形式多样性特点,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新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为一体,借助QQ、博客、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种交流平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深奥、抽象、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活泼、生动、有趣,学生可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接受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吸引力。三是新媒体信息传播突显草根性特点,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社会阶层尤其草根族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搭建交流平台,选择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等方式,表达自我期盼、追求、判断等愿景,注重对这些“声音”内容的研究,寻找合理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助于扩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中传播的广度、加深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意识形态中传播的深度,增强中国特色主义共同理想的公众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
新媒体快速发展,既给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提供难得历史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新媒体迅猛发展,种类日益增多,涉及领域宽广,呈现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海量化、传播节点碎片化、传播方式群际化、传播范围广泛化等特点,对学生认知、情感、理想、信念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大,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社会舆论生成模式,深刻影响着学生思维方式。当受利益刺激诱惑、网络技术制约、安全宣传意识缺失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学生呈现淡化或放弃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主流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忽视主流价值观的社会作用。
首先,信息管理规程的完善程度,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传播效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媒体模式下传播,实质上是新的传播管理体制、目标、功能、机制等与传播流程共同作用结果,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系统构成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大集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传播工作传播管理体制、传播管理技术、传播管理手段、传播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传播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第一:新媒体成为大众化传播主要手段,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流意识领域传播的管理体制与传播功能等停滞在传统传播媒介阶段,没有及时适应新媒体所需的新变化和内在客观要求;第二:尽管出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领域传播管理规程,但缺乏新媒体传播工作经验,新媒体传播模式下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传播时,可能导致现实可操作性较差、效果不好。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工作需要适应新时代发展客观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管理体制,制订规范的管理规程、尤其是要明确管理主体,否则,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就可能会受到新媒体中消极因素的干扰。
其次,新媒体传播平台中信息海量性,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工作针对性。新媒体传播平台承载海量信息,是传统传播模式无法比拟的,网络信息承载空间无限扩展,学生面对的是平台上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其中必然包含众多垃圾类信息,他们在对海量信息进行有效选择与正确处理时,难以作出正确选择。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媒介认识素养与判断力,对信息进行有效甄别,消除负面信息带来的障碍,对信息作出正确选择。否则无法正确接收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中真理性内容,或将真理性内容世俗化、或在过量异质信息干扰下,难以保持科学的思维尺度和正确学习方向。
再次,新媒体信息传播自由性,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公信力。新媒体拥有巨大数字空间,信息量宏大,并不都具有科学性、深刻性、严谨性,随意性的、猎艳的、掠奇类的信息屡见不鲜,或唯恐天下不乱的大有人在,或给那些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进行思想渗透提供可趁之机。新媒体平台海量信息采取超自由表达形式、传播权泛化,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中进行传播的效果常常“大打折扣”。
最后,新媒体传播无归责状态,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主导性。新媒体传播模式建构虚拟世界,虚拟性能为学生绕开现实壁垒、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可能,也让带着虚拟身份散布假信息的人逃避相应责任,一些伪科学、伪真理观念,或多或少影响学生思想,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今社会主流意识中的主导性,减弱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工作效果。更有甚者,由于西方国家对一些真实资源数据的垄断,新媒体中出现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令传播主流阵地拱手相让,从而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主流社会意识中传播的难度,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导性。
三、新媒体时代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效性的路径探索
探索新媒体时代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效性有效途径,科学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社会正能量,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方式创新,是高校教师、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面对的、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媒体时代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效性路径探索,就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效性路径探索。
一是创新理论的内容和大众化传播的形式。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关系,内容是基础,内容决定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品质,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元素,是被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体系。新常态下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必将碰到诸多新问题,需要开动脑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的创新,及时有效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效性奠定扎实群众基础。一个理论被人们所理解、认同、接受,并自觉运用,还须通过科学形式表现出来。时下新媒体技术不断运用,信息传播途径、传播形式更加丰富。互联网等现代化传媒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主要途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传播形式,要着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现代传媒与传统传媒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尤其重视现代传媒中正能量传播方式方法的改革、有效传播途径的建设、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的文化产品及其表现方式等。
二是把解决问题和理化大众化工作统一起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空前提高,人民群众找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自信,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信心,这是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流意识领域传播的群众基础。新常态下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各种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人民诉求日益增多,尤其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紧密相关的系列民生问题急需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效,就要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日常需要、现实需求等结合起来,着力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以潜移默化方式让人民群众接受、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向心力和凝聚力,显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三是突出宣传主体加强专业宣传队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大众化最有效路径就是要在媒体宣传和舆论引导上多下功夫,巩固强化其传播力、吸引力和向心力。[1]”.宣传工作的关键在人,宣传队伍是否专业化成为是否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宣传工作的重要前提。这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又能科学地指导实践。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与传播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新常态下社会发展现实认真研究问题、解决难题, 促进理论自身发展。宣传主体需要大批地、广泛吸取多学科的、不同背景的人才充实大众化传播工作队伍, 让宣传工作在实践中互动互补,让学生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相信、接受、学习、宣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四是借鉴相关社会学科影响,取得相关学科理论支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工作需要科学部署、长期坚持,这是一个科学的、动态的、长远的系统工程, 需要得到相关学科,如:传播学、信息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强有力理论支持。如:心理学能通过探讨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与社会心理,研究心理的生成、变化、传播及互动影响的规律,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工作针对性、科学性;传播学关于社会动员理论,从分析动员机制出发,探索新媒体模式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工作新途径; 信息学从研究现代信息化网络角度出发,完善国家信息政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工作提供广阔视野、让受众在接受理论时吸取正能量,提高辨别真假信息能力;教育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向受众从理论上学习与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结构与知识体系,让受众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来源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等。总之,增强新媒体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效性探讨工作,需要严谨、科学态度,专业知识水平, 也迫切呼唤更多学科对此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理论支持,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2095-4654(2015)02-0033-03
2014-12-13
D6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