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内控措施构建
2015-03-18□王燕
□ 王 燕
当前中央提出了“新常态”这一名称,该名称所涵盖的内涵十分丰富,且包括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容。为此,在内需拉动和消费结构提升共同作用下的市场环境,便是当前实体经济所要面对的。那么,在短期内企业应怎样通过内控措施来适应这一外部环境呢。这里的“短期”泛指5年以内,而企业所适应的外部环境也是处于动态演变过程中,同时也伴随着新常态的逐渐定型和路径锁定化。企业内部控制包括需要要件,在组织资源视角下来看,内控活动可以理解为作用于组织资源的一系列内部管理活动。因此,分别包括作用于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由此,这也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一、新常态下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一)需求环境方面。随着我国消费者群体整体收入的提升,以及电商平台所搭建起的国际消费市场的逐渐形成,企业所面临的需求环境将日益复杂和多样。复杂化体现在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特征的增强,导致了企业必须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多样化则意味着,企业无论是在产品的广度和深度上都需进行精确拓展。反观当前普遍出现的产能过剩现象可知,企业一味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已难以适应新常态的要求。
(二)市场环境方面。市场环境主要体现为市场制度环境,当前中央简政放权的目的便在于厘清政府与市场的权利边界,而初衷都在于通过规范市场制度环境来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在这一外部环境下,将逐步规制部分企业企图实施机会主义行为来获得超额利润的行为。换之而来的则是,企业通过产品品质、品牌号召力和友好的营销手段等来获得市场的青睐。可见,全面质量管理将真正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竞争环境方面。参照国际市场竞争态势,新常态下的市场竞争将逐渐抛弃价格竞争模式,而将被非价格竞争模式所替代。所谓“非价格竞争”是指,通过提升产品售后服务和建立良性的客户体验来获得竞争优势。对此,非价格竞争已在我国服务产业中被广泛践行,而也将成为实体企业所要遵循的市场策略。
二、应对外部环境的着眼点
(一)人力资源内控的着眼点。企业在应对新常态下的外部环境时,应具备“事在人为”的决心。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基于科学管理原理下的单纯制度化管理模式。随着员工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学习意识等将支撑起企业在产品广度和深度上的开发,也能推动企业实现自我组织变革。
(二)物力资源内控的着眼点。企业物力资源主要以固定资产的形态而存在着,从功能上区分则主要指向生产设施设备。在应对消费者对产品品质日益重视的环境下,企业需要从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上要效益。对于存量资产而言,应借助网络化平台来增强资产的配置效率;对于增量资产而言,则需要采取多元化手段来进行逐步引进。
(三)财力资源内控的着眼点。前面提到的非价格竞争问题,这种依托售后服务质量和客户关系管理来实施的竞争策略,都将消耗企业大量的预算资金。因此,财力资源在内控中需要重视对企业资金存量的科学规划,并重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成本控制工作。
尽管以上分别从三个方面完成了着眼点分析,但这里也须指出,组织资源要件唯有形成有机结合才能支撑起企业的应对措施。因此,在应对措施构建上需要建立起辩证视角。
三、内控措施构建
(一)应对需求环境的内控措施。一是形成产品创新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包括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以及新产品的市场推广能力。对于前者,需要在强化项目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小组合作学习机制,以及对一线员工进行岗位能力培训。二是优化企业资产结构。优化企业资产结构的关键在于,如何引进增量资产。在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和沉淀成本的目标下,应针对核心加工环节采购高新设备,而对于常规加工环节可以采取外包的形式来解决。另外,针对部分订制化生产任务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来引进高新设备。
(二)应对市场环境的内控措施。随着市场制度环境的日益完善,企业需要将全面质量管控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全员参与管理和全流程管理),应分别对处于物资采购、研发生产、产品销售等环节上的员工制定绩效考核办法。一是三个环节的绩效考核办法应给予区分;二是应以职能部门为考核单位,并由职能部门责任人对部门员工进行考核,然后为部门员工建立利益申诉通道。
(三)应对竞争环境的内控措施。在实施非价格竞争策略时,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当前的电商平台来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产品售后服务,以便能及时接收和反馈消费者的投诉。因此,企业应专门设立电商平台建立、维护、使用的专项经费,并设立专门部门来开展线上服务。在线下企业应增强市场调研活动,从而来为企业研发提供第一手顾客资料。
四、新常态下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内控活动展望
(一)物资采购方面。物资采购的数量和原料结构需要结合企业对市场的预期来展开,因此在进行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应测算采购的资金总量。由于粮油工业集团所生产的产品具有市场需求弹性下的特征,从而在资金预算上主要关注原材料的价格,并将采购资金分解到各事业部,在权责对等的基础上由各事业部具体实施采购任务。与此同时,总公司财务部门需要在设立的分公司二级账户上进行严格监管。
(二)产品生产方面。产品生产中的资金使用监管应主要由事业部管理层和财务部门来实施,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干扰。然而,在确保集团公司资金整体安全的需要下,还应引入市场机制。即,总公司可以和分公司协商生产资金的需求量,在生产预算刚性约束下给出激励政策,若分公司按质、按量、按期生产出产品,所结余的资金按比例可作为绩效奖金发放之用。这样一来,就能提升资金使用的单位效益。
(三)商品销售方面。在市场原则下商品销售必然涉及到与中间商进行协作,这时就涉及到资金回笼的方式。应增强与中间商的合同执行力度,并在声誉约束机制下来管控中间商的机会主义行为。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需求环境、市场环境、竞争环境进行分析后认为,企业应厘清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内控着眼点,进而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内控措施来。
[1]齐冬梅.完善物业企业内控管理模式的几点建议[J].消费导刊,2013
[2]姚娟.企业内控:内部信息传递治理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3
[3]王芳.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的措施分析[J].财经界,2014
[4]周德旗.ERP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及分析[J].致富时代,2011
[5]赵奕凌.物流成本控制与管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