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索
2015-03-18马富春
□ 马富春
现代学生生活的变化发展日益迅速,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不断冲击和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不断适应学生思想特点的变化,及时更新教育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可以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对学生主体的忽视。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体,但是不少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过于强调模式化的教学,侧重整体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个人的关注。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者,有着自己的认知和思维,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能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
(二)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只是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的,是存在很大程度背离的。学生的思想如果在长期的抑制环境中,则不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的锻炼,对于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发展也非常不利。从长期来看,大学生阶段的全面个性发展,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因此,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进行完善。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一)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人本教育,注重学生的人性化教育。从人本理念来看,学生作为大学校园活跃分子,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大学生要具备独立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人格、精神、思维、思想的独立。因此,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加大对学生的个性关注,渗透人文教育,用更加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感染学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切实做好学生成长过程中引路者和指导者。人性化的教育要充分体现出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尊重,大学校园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要注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讨论环节,让学生具备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
(二)丰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模式其实非常多,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的教材理论知识教学,更重要的还是要带领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在丰富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拓展学生们的视野,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复杂事务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例如,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公益组织,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就是社会生活中真实的一分子,对于社会来说,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社会责任感,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需要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传播介质,全面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多领域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现阶段的思想意识和认知结构还不是很完善,受到互联网信息浪潮的侵袭,容易给部分学生带来思想上的困惑。从这个角度出发,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提高对互联网信息传播工具的利用水平,在比较明显的地方,向学生推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评判标准。加大对微信、QQ、微博等工具的使用,建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将一些优秀的学生事迹进行宣传,充分发挥学生榜样的模范作用。加大在互联网领域的宣传和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
(四)净化校园风气环境,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不够理想,学术气息淡薄,学生和教师大多比较浮躁。一些不良的校园事件更是让学校的风气变差。因此,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要净化校园风气,从学生抓起,鼓励教师发挥带头引导作用,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精神纽带作用。从一些优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来看,良好的校园文化,清新的校园风气,为师生之间共同提高进步,为学生的学术研究和精神品格、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育人环境的人性化是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助外界环境促成人的良好品格的形成。现在强调的育人环境,主要是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强调环境对人的熏陶作用。校园精神不但是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反映着学校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他们共同理想、信念、追求、意志、风格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表现为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上。
(五)合理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位置 。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公共课的形式出现在大学新生的课堂上,这种公共课形式相伴随的是老师的漫不经心,学生的忽视和轻视。在这种教学氛围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和积极影响都是无法达到的。合理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位置,用一种科学的学科架构将它的存在进行确认和保护。要引导学生和教师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当然,在引导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观念意识时,不能仅仅一味地强调认识的重要性,空洞谈大道理是不可取的。当今的社会现状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人发展相结合,谨防假大空的口号宣传。当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呐喊,也就失去了引导的作用。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单调枯燥的毛病,讲究针对性和实效性,多在细节和内容上下功夫。注重教育实效,让学生愿意听、听进去、听得有用,使其能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及内容。在新时期,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而言,“80后”、“90后”已经成为高校生源的主力,这些群体的特征就在于他们生活在一个社会高速进步发展的时期,各种科学技术对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已经超过了前一辈人的预料和认识。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应尽可能地选用相关的信息技术器材使上课的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立体。另外,还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真正与社会接触,去认识各种社会现象,使教学更加生动。
三、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重大,在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日益复杂,为了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需要结合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和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将来承担社会责任奠定良好的基础。
[1]浦宇岭.探析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及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2]蔡海棠.德育视域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整合拓展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