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挂职锻炼对《桥涵基础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分析

2015-03-18王晓强王志新张建明王强劲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施工员桩基础岗位

□ 王晓强 王志新 张建明 王强劲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合格一线技能型人才。鄂州职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该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与管理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胜任施工员及相关一线施工与管理岗位的高技能人才。要更好地为道路与桥梁企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需要一支敬业精神强烈、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扎实的专业师资队伍。然而,在专业技能方面正是专业教师所欠缺的,需要加强专业技能方面的锻炼,到企业挂职锻炼就是提高专业师资队伍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挂职锻炼的收获

2014年暑期笔者被安排到中建五局吴楚大道工程(西段)3标B段项目部进行挂职锻炼工作,该项目约5.2公里。起点位于武四湖西岸,路线向东跨越武四湖,至武四湖东岸,路线全长5.177km。在项目上挂职的工作中,笔者主要参与五四湖大桥工程的桩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这项工作正好对应着在学校担任的一门教学专业课程《桥涵基础施工》,所以非常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内容,跟随项目部的技术人员一起工作,观察他们每一天的工作情况,熟悉工作日程与工作安排,熟悉工作流程,熟悉每一项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并做好笔记,把工作的细节如实记录下来,进行归纳整理,与施工技术人员探讨交流,总结出与教学相关的内容,为教学服务,把施工现场的经验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强化自己的“双师”素质。在挂职工作中,主要接触了桩基础工程施工中原材料的检验、编写施工技术交底、控制工程质量、工程的质量检测与验收以及工程资料的编制与整理等工作内容,这都是《桥涵基础施工》课程要培养的能力,教学资料上的内容很多,需要整理提炼突出教学重点,才能和工程实际情况更好接轨。在与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过程中,得知在基础施工中,冲击钻成孔灌注桩在实际工程采用最为广泛,施工工艺最为成熟,施工经验最为丰富。在基础施工现场进行质量控制最为重要,主要是施工员的工作职责,他们都需要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在工程施工过程质量员和施工员这两个职业岗位需求也很大,这两个工作岗位要求有良好的团队配合和组织能力,除了检查工程本身的质量,还需要检查其它技术人员(如试验员、测量员、资料员等)的工作质量。因此两个职业岗位的要求很高,涉及工程知识广泛,工程经验丰富,工作能力高,但最重要的还是工作要踏实细心,扎扎实实,具备协同合作的敬业精神。在教学方面应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整理,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素质的培养。

三、挂职锻炼对《桥涵基础施工》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课程知识重构,内容项目化。职业能力是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纯粹的知识不是职业能力,纯粹的工作任务也不是职业能力,只有当知识与工作任务相结合,个体能富有智慧地完成工作任务时,才能说他具备了职业能力。因此对课程知识的重构要根据质量员和施工员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把课程内容项目化,编制《桥涵基础施工》课程标准。具体将课程桩基础施工内容项目化为预制桩桩基础项目施工、成孔灌注桩施工两个子项目,根据每个项目的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要求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教学项目,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使知识、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能力有机结合。

(二)强化教学主体,调动自主能力。在高职课程中,打破以往仅仅关注“知识点”的观念,引入结构观念,不仅要关注让学生获得哪些职业知识,更要关注让学生以什么结构来获得这些知识。现在的高职学生的现状是普遍学习氛围不够浓,缺乏学习主动性。课程内容除了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外,更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机会,调动学生自主能力。在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围绕课程项目化的工作项目,根据项目的实施工作过程,对项目任务化。如成孔灌注桩基础工程施工子项目,任务化为冲击钻成孔灌注桩施工、旋挖钻成孔灌注桩施工和人工挖孔桩施工三个工作子项目。以冲击钻钻孔施工子任务任务为例,工作过程为:施工准备→施工定位→埋设护筒(挂职项目上为下钢套筒)→钻机就位→一次清孔→下钢筋笼→下导管→二次清孔→质量检验→灌注混凝土成桩。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掌握冲击钻钻孔施工的施工过程,能正确进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具备质量员和施工员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行综合考核,突出团队精神。团队是一个为实现共同目标或完成共同任务而紧密结合、相互高度依赖的组织。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在当今社会中,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公司都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教学中笔者把一个教学班的同学以4~6个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组成一个工作团队,强调团队整体的成绩,考核以团队为考核单位,实行“团队成绩+沟通协作+职业素质”的综合考核。学习好能力强的同学要能带动其它的同学,将任务分解,任务分工,同学各尽其责共同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增加相互间的信任度,培养同学之间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职业素质。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融入时代气息,使同学们适应现代化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需求,使学生具备施工员职业岗位能力素质。

四、结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企业挂职期间,笔者通过观察、虚心请教、动手实践的方法对桩基础工程施工有了深入的了解,但是面对新的领域、新的产品和新的知识还是感到自身知识的匮乏,才知道“学无止境”的道理。只有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践运用相结合,才能完全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桥涵基础施工》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改革,必须结合桩基础施工现场的生产实践进行改革,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1]顾云华,姚志平,吴国庆.大学教师到企业挂职的实践与探索[J].市场周刊,2007

[2]郑春贤.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思考[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

猜你喜欢

施工员桩基础岗位
钻芯法在桩基础检测中的应用
桩基础古今之用
论如何做好市政工程施工员
CFG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探讨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施工员”标准的教学体系构建研讨
承台在桩基础抗弯中的应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施工员培养模式探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