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2015-03-18白秀娜
□ 白秀娜
一、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营销专业要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分为以下三种:学术研究型人才、知识应用型人才和职业技术型人才。对应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往往是由研究型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职业技术型人才是由高职院校培养的,知识应用型人才则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出来的,由于这类人才具有突出应用性、行业性、实践性等特征,所以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工作是项目设计、开发或管理等。知识应用型人在培养的的过程中注重的是知识结构,并在能力体系上强化实践能力。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以专业应用为导向、以专业岗位知识为基础、以专业应用能力为核心、以专业精神为灵魂,以培养在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目标。为了达到以上人才培养的目标,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市场营销专业有必要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创新实践教学的体系,创设以培养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一)革新认识,制定符合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高校是新兴的提法,这样的高校一般都是由普通本科院校转型而来,既然是转型,必然是对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因此,转型中首要任务就是要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这项工作中要依照职业和本科教育的双重要求,在充分调研营销行业人才需求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在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中,营销专业开始对它的认识也是模糊的,也是有偏差的。为此进行了多次企业调研,经过几轮组织研讨,才形成了统一的认识,并在学校、管理学院和营销教研室、营销专业学生班级等不同层面进行宣传,围绕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和学校怎样管理等问题,探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一系列教学措施的改革,逐渐在推进学校教学改革上达成共识。
(二)统一思想,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师资队伍的支撑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企业,带来的是人才需求的不断更新,而院校对此却无动于衷,大有我教我的,你变你的,以不变应万变之势。但这显然不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们要培养的是企业真正需要的有工作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和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经之路,同时还要聘请大量的企业优秀员工做兼职教师。目前,学校正积极培养技能型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营销专业拥有“教师资格证”和中级“职业资格证”的教师比例达到80%。
(三)争取支持,加大实验实训设施的投入。营销专业实践要求较强,在实训室的建设方面,一是要加大在营销模拟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建立多种营销模拟实训室,让学生在模拟实训中,体验企业经营的各种商业情景,在各种任务和环境变量的组合下作出相应的分析、判断和进行决策;通过模拟企业营销环境提出问题,创设实际的情景和条件,让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分析、产品开发与推广、广告制定、公共关系、人员推销等整体营销组合的策划和实施活动。二是尝试建立商业性实体,例如建立以具体业务为纽带的“大学生营销公司”作为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全真式”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载体。以上各方面,都需要经费的投入,软硬件设施设备的购买,只有争取到足够的投入,才能完成各种实践环节的设想。
(四)推动产学结合,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高校校外实习基地是大学生接触社会,培养和提高其专业技能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场所,所以一直被高校看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主要原因是校外实习基地是企业中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在此往往能通过具体岗位工作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进而固化为能力。同时校外实习基地能够使学生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为后续的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学生通过与实习企业员工的接触,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专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能力,这是校内的模拟环境很难做到的。因此,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完善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三、提高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环节
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围绕一个主线(能力培养)、两个平台(校内和校外的实践)、三个模块(通识实践、专业实践、拓展与创新实践)展开。
(一)通识教育实践。通识部分开设的实践环节有军事训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体育实践和创业基础实践,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能力的提升,还特别强调了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具体实施按各开课系部计划执行,作为营销专业的工作主要是保证提高学生对通识教育实践的重视。
(二)专业教育实践。专业教育的实践是紧密结合营销专业的理论基础和岗位技能的,具体分为课内实践、课程设计、营销实训和企业顶岗实践几种类型。
1.课内实践。有课内实践环节的课程操作要求都较高,比如证券投资学、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课程,本专业都购买的相应课程的软件,方便课内实训使用。
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市场调查、市场营销、广告学等课程,这类课程开设结束后都有专门的1到2周时间进行实训,在这类实训环节老师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对实训内容、方式、执行过程要求以及结果评审标准要事先向学生讲解清楚,还要随时对学生的实践工作进行跟踪和监控。
3.营销实训。营销实训是在学生完成市场营销专业的大部分基础课程后,参与的营销模拟实训。这里主要是营销软件实训,比如创业之星、ERP沙盘、商贸沙盘、工商管理综合实训等的实际网上操作,让学生有机会在模拟的商务营销中演练他们学到的各种营销理论知识,充分体验企业市场调查、竞争对手分析、营销战略制定到具体的营销组合策略应用的全过程,熟悉和了解市场调研与预测的各种工具,增强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4.企业顶岗实践。企业顶岗实习是学生进入企业学习,由企业制定实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中去,通过为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制定营销策划方案、参与营销执行等实习过程,学会运用营销理论解决企业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全过程的指导监督,全面检验和提高学生的营销综合能力。
(三)拓展与创新实践。在这一部分设置了社会实践、学术研究、学科竞赛、技能培训、公益劳动、科学研究和优秀论文多个项目,但不是要求学生全部完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选择。但毕业论文是必选项,通过在校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校外企业单位市场营销的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习心得来设计自己的毕业论文,这是他们对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一个检验。
通过以上教学环节,学生可以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营销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领导能力、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及市场拓展能力等,成为一名全面的应用型人才,从而也提高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学生自身的竞争能力,可以在企业中有更好的发展。
[1]雷大章.关于完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2]陈文沛.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
[3]李情民.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设想[J].职业教育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