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德育模式变革的理论分析

2015-03-18赵圆圆张腾蛟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变革内涵

□ 赵圆圆 张腾蛟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繁重庞杂的任务,其管理制度随着校园内外环境的变化也呈现出或法治性或道德性的模式变革。德育模式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术语之一,从经验维度上可以把德育模式界定为“学校和教师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途径,实施一定的德育内容,就可能形成某种德育模式”。

一、模式的内涵

分析和探究德育模式的内涵,首先要认识和理解什么是“模式”,这是分析和探究德育模式基本内涵的前提。语义学角度,事物的操作和运行往往表现为某种或多种相对固定的方式或形态,事物的这种操作和运行所表现出的方式或形态,就是一般意义上所讲的“模式”。在原来特指实物的基础上拓展出非实物标准样式的含义,如今的“模式”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被解释为“事物的标准样式”。在英语中,具有模式语义的对应词汇有两个:model和pattern,其中,model一词的语义及其使用更接近于汉语中的“模式”一词,因此,它与汉语中“模式”一词的对应关系比较紧密。学科领域中,“模式”一词也普遍适用。普通心理学中指“外界事物储存在记忆中的有组织的心理图像”;在社会学中,则是指“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理论图式和解释的方案,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除了语义学和其他学术领域研究中,模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广泛存在着。

二、德育模式的内涵

在分析学校德育模式概念的内涵之前,要分析“德育”这一概念的由来及内涵的历史沿革。道德教育最初的定义是“遵从道德法则、培养自由人”,是由德国哲学家康德在18世纪末提出来的。后来,斯宾塞在其著作《教育论》中将德育一词首次确立下来,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推广全球。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于1904年首次引用“德育”,将其与“智育”、“美育”并行推介。之后的1912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撰文阐述“公民道德教育”引起国民政府的重视,随后颁布“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德育”这一概念就成为我国教育界通用的术语。

基于对“德育”这一概念的由来及内涵变化的历史沿革的分析,以及对“模式”一词的内涵解说,从如下方面来分析和探究学校德育模式的基本内涵。一是从学校教育的学科分类上讲,德育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一种类别,是一种现实的教育存在。因此,其存在和运行必然地体现出一定的形态,虽然它与其他类别的学校教育在其存在和运行方面有着共性,但它有着属于构成自身存在的要素和结构,有着自身运行的程序、规则和原理。二是学校德育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教育者总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来确立德育目标、选择和组织德育内容、设计德育实施过程和评价德育的效果,因此,德育模式总是以目标、内容、过程和效果等方面表征着学校德育存在和运行的形态和实质性结构。三是学校德育的目的在于“育德”,直接指向对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的培育和养成,但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的培育和养成又具有其多开端性和复杂性,因此,学校德育的方式和方法、途径和手段就又具有多样性和整合性。

三、影响高校德育模式变革的因素分析

学校德育系统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德育模式运行及其变革的形态,所以,通过分析和探究引起或导致学校德育系统发展变化的因素来研究德育模式的变革。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探究德育模式变革的因素:一是从外部因素来分析,二是从内部因素来分析。

(一)外部因素对学校德育模式变革的影响。所谓“外部因素”,是指诸如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学校德育系统的外部环境因素。从外部因素或学校德育的“外适性”来分析探究德育模式的变革,主要是分析外部因素对学校德育模式变革的影响和制约性以及学校德育的社会取向性。

1.科技发展对我国学校德育模式变革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提出适应其发展的要求而促使着学校德育目标的调整及内容的更新,构建新的运行模式,而且还通过向学校德育注入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运行程序及原则或规范、新的方法技术和手段等新的要素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系统存在和运行的模式变革。如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录音机、网络技术等引入到学校德育过程之中,使其生动形象,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等等。

2.社会的道德文化环境对学校德育模式变革的影响。

道德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既以一种规范性的道德文化而存在着,也以一种认知性的道德文化运行着。如果说规范性道德文化是以一种强制性的影响力制约着学校德育模式的变革,那么,认知性道德文化则是以内在的认知和感悟影响着学校德育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指导思想、方式方法和手段途径。社会的道德文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外在的或认知性的影响力制约着学校德育模式的变革。

(二)内部因素对学校德育模式变革的影响。所谓“内部因素”,是指诸如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手段、方式和途径、运行程序、规则等,从内部因素或学校德育的“內适性”来分析和探究德育模式的变革,主要是分析内部因素对学校德育的影响和制约性以及学校德育的个体取向性。

1.学校德育理论的变化对学校德育模式变革的影响。德育实施的过程、方法、手段和探究存在着差异或区别,形成不同的学校德育模式,主要形成以下几种德育思想和理论:“主行说”、“主知说”、“主情说”、“主意说”以及“知情行的和谐结合说”。然而不论是旨在提高学生对道德的认知水平,还是形成学生的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或是主张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意志的锻炼,都只是学校德育的不同侧面。随着人们对学校德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同的德育思想和理论对学校德育模式的变革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2.学校德育目标的变化对学校德育模式变革的影响。确立学校德育活动的目标,主要是为解决学校德育的目的、社会要求、学生的发展规格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问题。学校德育的目标不仅是学校德育目的的具体化,明示着学校德育活动与学校德育目的之间的衔接性关系,而且为学校德育的内容选择与组织实施提供着实践层面上的价值论领域的范围和原则性框架,并可作为设计和构造学校德育活动的依据和评价的准则。学校德育目标的摇摆或动荡,不仅直接关系着学校德育活动的实践走向,而且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模式的存在和运行的基本状态。

3.学校德育的内容选择与组织实施对学校德育模式变革的影响。从事物存在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来讲,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本依据,形式是事物存在的表现形式,内容的改变或变动直接地影响和制约着事物存在模式的变化。从这一层面上讲,不同的学校德育内容就有着学校德育的不同表现形式或模式。从对学校德育内容的组织问题研究来看,虽然不同的研究者以不同的取向来提出学校德育内容的组织方式,但都会影响和制约着学校德育存在的基本形态和模式的变革。

[1]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

[3]罗家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模式变革与构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变革内涵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挖掘习题的内涵
变革开始了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