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城市文化品牌的培育与构建
2015-03-18高美燕王国洪
□高美燕 王国洪
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的文化标志和名片,是城市个性与魅力的体现,它既可以提高市民的归属感、自豪感,增强市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成为吸引外来资本、人才、技术的关键因素,文化产业也正成为区域城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研究城市文化发展规律,探索当代城市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构建特色城市文化、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衡水市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属于环渤海经济圈和首都经济圈的“1+9+3”计划京南区。交通便利,被社会经济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为“黄金十字交叉处”。衡水市历史悠久,处于齐鲁文化与燕赵文化的结合部,文化名人辈出,涌现出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唐代著名经学家孔颖达以及唐代诗人高适等一大批杰出人物,文化底蕴深厚。侯店毛笔、宫廷金鱼和冀派内画作为衡水的三宝,声名远扬,其中,衡水内画、武强木板年画、深州形意拳、蒸馏酒酿制技艺(衡水老白干)、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陆续被列为河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衡水作为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具备树立自身文化品牌的先决条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树立自己的城市文化品牌,才可以不断地促进本市的可持续发展。衡水市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可谓是百花齐放,但是在众多文化资源中,却没有哪一种可以独占鳌头,成为衡水市的城市文化品牌。“衡水三绝”中,侯店毛笔厂已经日渐衰落,毛笔的市场也日趋萎缩。冀派内画鼻烟壶则更多地作为一种制作工艺被传播,人们欣赏的是做成工艺品的鼻烟壶,而冀派内画的产生、发展、继承和流传,它的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大概连鼻烟壶制作工匠们也未必耳熟能详。宫廷金鱼自人民公园的养鱼池被改建之后,大部分的衡水市民已经不知该去何处寻找它。总体来说,资源虽多,却没有形成规模化。
二、制约衡水市城市文化品牌创立的因素
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既需要市政府的总体规划和政策上的引导支持,同时也需要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才可以有序地完成。但是相关方面的工作都有所欠缺,因此,衡水市城市文化品牌的建立比较迟缓。
(一)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因素是一切类型城市品牌最基础的因素。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良好,才能更好地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百姓生活殷实,才会更加注重文化产业的投入。衡水市是一个无山无水缺矿藏的地区,自然资源比较匮乏,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与全省其他城市相比,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差距。据统计,2013年衡水市财政收入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衡水市经济的缓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化产业规模的扩大,不利于衡水市文化品牌的创立。同时经济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民生活的富足。全市经济龟速前进必然导致衡水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没有明显的提高,使市民无心顾及文化产业,这对衡水市城市文化品牌的确立是极大的制约因素。
(二)文化资源规模化程度不够。目前,衡水的文化产业普遍比较零散,无法形成“产学研传”的产业链,因此导致知名度不够,难以形成品牌。曾经非常著名的侯店毛笔相对萎缩,冀派内画鼻烟壶基本上以家庭作坊的生产模式进行经营,宫廷金鱼更是一般市民难见其容,因此,“零散、狭小、不集中”是当前文化产业面临的一大难关。
(三)政府支持力度欠缺。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除了给予经济上的巨大支持之外,还要从大政方针上加以引导。更重要的是协调各方利害冲突,若不能整合各方面资源,就难以完成品牌的打造。
(四)宣传力度不够,城市文化品牌推广和发展的专门人才匮乏。在今天全球竞争的环境下,关起门来搞城市定位、规划和建设是不可取的。城市必须要借用一切宣传手段和方式来传播自己的品牌。
三、创建衡水市城市文化品牌的对策措施
(一)加大经济投入。2013年的数据显示衡水市的经济增长缓慢,但是随着衡水市各界的不懈努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强势开局、跨越赶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要求,坚持重点突破,把握平衡点,抓住增长点,精准发力,集中用力,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各项工作,截止到2014年,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观。桃城区以“衡水三宝”为基础,大力投资古玩、字画等行业,发展文化服务业。冀州则围绕衡水湖等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带动本地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充分利用衡水市现有文化资源。文化是代代相传的东西,产于衡水,盛兴于衡水、传承于衡水才是真正的衡水文化。西汉大儒董仲舒生于衡水,近年来,对董子的研究日渐深入,衡水学院专门成立了“董子研究会”,以高校为依托,吸纳了大批优秀研究人员,举办“董学”研讨会,并邀请董学研究专家周桂钿教授来校讲学,深入研究董子的思想,进而兴起对国学的热衷。衡水市各界也高度关注“董子研究”,为了扩大董学交流的渠道和平台,衡水市还成立了儒学研究会,开通了首个专业的董学研究的网站,并且承办董仲舒思想文化研究方面的高层论坛活动120余次。董仲舒诞辰2200年之际,衡水市还专门举办了“纪念董仲舒诞辰2200年暨董仲舒思想国际研讨会”,继承和发扬了董子的学术思想。
(三)完善政策,加强监管。制定相关政策,在资金、土地、税收等各个方面向文化产业加以倾斜。同时,要引导零散的文化产业点走向整合,保护原有的城市文化格局,打破原有的作坊式的各自为营的生产模式,以“衡水三宝”为依托,建立“产研”结合的文化产业链。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城市品牌美誉度。一个城市品牌战略的成功与否,除了品牌定位以外,还取决于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的认可度。城市品牌形象美誉度是城市品牌形象强有力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的强有力举措。我们可以从公众对城市品牌形象美誉度的评价中得出城市品牌形象建设的好坏。寻找与城市个性相符的形象代言人。利用大型活动来提高城市美誉度,自2012年起,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已经连续举办3届,受到高度评价,荣获中国马拉松银牌赛事称号,衡水市也成为2012年首次举办马拉松赛事中获得荣誉最高的城市之一,极大地提高了衡水市的知名度,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衡水广播电台、电视台、期刊、报纸等大众传媒也应加大力度对衡水的各项历史文化产业和衡水湖的旅游产业进行宣传,将衡水这块文化品牌打出去。
四、衡水市城市文化品牌的定位
衡水市应立足自身,立足实践,保持原有的文化产业结构,不摒弃城市原有文化特色,围绕着冀派内画、武强年画、董学研究等历史文化资源,形成“衡水市民间文化品牌”。近几年,衡水湖旅游资源得到了迅速开发,清澈的水域、碧绿的芦苇荡、成群的水鸟和河滩湿地等构成独特的天然湿地系统,这是大自然给予衡水湖的珍宝,加之衡水湖悠久的历史又形成独特的人文生态资源。伴随着衡水湖国际马拉松比赛以及亚洲小姐竞选赛等国际赛事的成功举办,衡水湖旅游文化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完善中。因此,衡水市应集中优势资源,将衡水市民间文化产业与衡水湖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借助衡水湖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宣传和推广衡水市文化产业,提高衡水市的文化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保护城市文物古迹和原有的文化格局,立足“衡水三宝”,建立“产研”结合的文化生产链,树立衡水市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1]闫丽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衡水经济发展[J].衡水学院学报,2009
[2]曾望军.论城市文化品牌及其战略管理[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