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豆制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与对策探索
2015-03-18翟优子
□翟优子
豆制品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优良的保健功能和低廉的价格,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副食品,其生产和市场状况也受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随着居民的消费需求由对量的满足转变为对质的追求,传统的鲜销模式已不能满足安全、健康、精细等较高品质豆制品的需求。由于目前豆制品的冷链物流普及度不高,后期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冷链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保障,不仅直接关系到豆制品的品质和产品保鲜,而且导致生鲜豆制品保质期和销售周期都较短。因此,惟有构建完善的豆制品冷链物流系统,实施产销冷链化、产品包装化,才能确保豆制品消费的安全、营养、可口、方便。
一、我国豆制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豆制品对物流的特殊要求。豆制品尤其是以豆腐、豆腐皮为代表的生鲜豆制品,具有保质期短、易腐性的弱点,夏季在无冷链措施的环境下3小时左右微生物就会超标,因此在生产加工、产品贮藏、运输及配送、销售终端等整个流通链中的各环节都需要低温环境。只有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通过对温度、湿度及时间等的控制,才能达到保质保鲜、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目的,从而使豆制品从车间到餐桌的全过程都得到安全保障。
(二)豆制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生鲜豆制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目前豆制品“两头冷,中间断”问题突出,多数豆制品没有采用特定的低温运输设备及保鲜设备来组织冷链物流,不仅造成豆制品品质的降低,而且进一步增加流通成本。二是豆制品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不足、技术落后。目前豆制品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不足,不能满足低温冷链物流系统对设施设备的要求,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条形码技术、扫描技术、GPS技术等现代化装备在冷链物流领域的运用还远远不够。三是豆制品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由于信息设备缺乏、信息网络不健全,造成豆制品冷链物流全程难以监控。而且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信息传递不畅,易造成风险及成本增加。
二、豆制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建议
(一)构建完善的豆制品冷链物流系统。作为一种低温状态下的特殊物流系统,豆制品冷链强调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全程低温,若有一个环节不能达到冷链技术要求出现温度失控,就会造成“断链”。因此,要建立和完善豆制品冷链物流体系,并保证冷链物流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冷链物流运行系统涉及到冷链物流体系整体的建设、运营、组织管理,需要将硬件设备、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集成,并对冷链物流全程作业环节进行优化,以使得系统整体高效运转,进而减少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的经济损耗。
(二)加大豆制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是冷链物流功能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豆制品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都要采用相应的制冷设备,才能使冷链物流体系得以运转。一是加工。包装豆腐生产线上可配以隧道式冷水或冰水浸泡喷淋流水线,而散装产品则可选配隧道式空气循环冷却流水线,通过冷却设备与生产线的连接,使产品从下线时的高温状态,快速有效地预冷至10℃左右,达到冷藏贮存的要求。二是贮藏。贮存是整个豆制品冷链系统的关键环节。采用风冷气调制冷技术,将冷藏库温设定在-1.5~10℃之间,可以抑制大部分细菌的生长并可降低豆制品酶的活性,又保证产品不结冻、不风干,有利于产品的品质和保鲜。三是包装。采用高新杀菌技术对豆制品进行小包装,实现整个豆制品市场的包装化、标识化,方可适应现代物流要求,并延长豆制品的保质期。四是运输。运输是目前豆制品整个冷链系统的薄弱环节。采用配有制冷功能的厢式冷藏车保温运输,在装车前预冷至5℃左右,可以满足中﹑长途运输及短途送货等需要。五是销售。豆制品的批发和零售等销售环节需要配备各式先进的冷柜、冷藏陈列柜,使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尽可能不脱离冷链。
(三)建立豆制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建立豆制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平台,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网络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将平台内部的共用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和发掘,实现冷链物流信息的采集、处理、组织、存储、发布和共享。除了综合信息服务、异构数据交换功能外,冷链物流信息平台还要具有冷链物流业务交易支持、货物跟踪、行业应用托管服务等相关功能,以满足此冷链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降低整体冷链物流成本和提高整体冷链物流效率,真正实现“源头有保障、全程有冷链”的目标。
(四)采用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将RFID技术引入到豆制品冷链物流中,运用RFID技术具有非接触性、耐用性、操作方便、快捷、信息容量大、一卡多用、可重复使用和穿透性等特点,实时监控、记录豆制品在运输途中的温度状况,不仅可以对豆制品的生鲜度进行实时实地管理,而且也方便信息追溯,实现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五)完善豆制品冷链物流优惠政策。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受其所处的大环境的影响,政府应建立冷链物流体系的政策平台,促进豆制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例如,安排财政支持专项扶持“放心豆制品工程”建设,鼓励发展豆制品产业合作经济组织或配送联合体;建立规范要求零售市场内豆制品实行冷链销售,改善豆制品物流配送的运行环境;通过提供贷款全额贴息或财政一次性补贴、减免税费、构建“绿色通道”等方式,鼓励豆制品企业购置专用冷藏配送车辆、设立自有品牌豆制品冷藏销售专柜、建设“放心豆制品专供点”,配备与完善豆制品零售终端冷藏链。
(六)加强豆制品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目前豆制品冷链物流行业的相关标准缺少,成为监管上的空白。应尽快制订豆制品分选加工与包装、冷却冷冻、冷库储藏、包装标识、冷藏运输、配送等环节的保鲜技术和制冷保温技术标准,规范豆制品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打造豆制品冷链物流监管平台,规范冷链物流业的服务标准,加强行业标准的执行力度,对于不按标准违规操作的企业给予严厉处罚,提升其各个环节的效率,促使行业整体健康快速发展。
三、结语
总之,只有在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共同合力的推动下,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豆制品的质量卫生安全的突出问题,才能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豆腐”、“安全豆制品”。
[1]朱芳阳,朱念.海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模式研究——以广西北部湾海产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712~17715
[2]旷玉玲,龙华,海峰,陈佩佩.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科技,2012
[3]张庆英,曾毅.冷链物流中心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