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印欧语系音素在语链中的组合与制约——索绪尔音位学原理初探

2015-03-18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索绪尔音素元音

陆 望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3147)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中提出了“音位学”的概念,这与当今语言学所研究的音位学并不是同一个范畴。索绪尔定义的“音位”(phonème),是从发音器官、发音方法以及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其实就是通常所称的“音素”;而当今所说的“音位”,是指特定语言中具有区别词形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两者的概念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语音学的研究对象,后者则是音位学的研究对象。索绪尔在《教程》中用上音位这个术语,但是把音位阐述为一个区别性特征的单位的则始于俄国人。事实上,《教程》中的“音位学”部分,属于现在一般称为“语音学”的探讨范围。为避免概念上的混淆,姑且将“phonème”称作“音素”。

1 音素的分类

音素由一定的发音动作构成,同时又与听觉印象密切相关,它是语链的切分成分和链环。但分析语链时只能从发音动作方面入手,因为听觉链条是很难分析的。如此,以发音动作为依据来分割语链,得出的最小语音单位就是音素。此处“最小”的涵义是不能再行分割,像pa,ti,ko这类单位是可以再分割的,它们只是音节而非音素,从中分割出来的p,a,t,i,k,o才是音素。

音素的数量并不是无限的,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其分类。索绪尔之前以及同时代语音学家主要关注音素的发音动作,索绪尔认为,研究音素不应该忽略听感方面。“听感”的提出,使语音摆脱纯物理的机械的性质,有了生理学、心理学上的内涵,接下来音响形象(image acoustique)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此外,可以看出,索绪尔并非想对语音作全面的分类、介绍,而只是提出自己对语音研究方法的设想,为建立科学的语言学而努力。他认为把音素加以分类,知道因素“是怎么构成的”,“远不如知道什么使它们彼此区别更重要”。他要研究什么使音素之间“彼此区别”的想法,与《教程》后面提出的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的思想是一脉相连的。那么在索绪尔看来,音素与音素之间是如何彼此区别呢?索绪尔将发音器官分为认为影响发音的有四个因素:呼气、口部发音、喉头振动、鼻腔共鸣,并且前两者是恒常的、必要的、充分的,是积极(positif)因素,后两者可有可无,是消极(négatif)因素,但消极因素是区别音素的重要因素。由于呼气、喉头振动、鼻腔共鸣是单一的,只有正反两面,而口部发音有无数差异,所以口部发音先按下不表,由前三个因素来区分,可以分出清音、浊音、鼻化清音、鼻化浊音四大类。但是口部发音的各种变异还不知道,为此,索绪尔先按照口腔开度的大小将音素划分为七类,而后在每一类的内部依据发音部位再次细分。

第一类是开度为0的音素,称为塞音(occlusive)。按照发音部位可细分为唇音(labiale)p,b,m;齿音(dentale)t,d,n;喉音(gutturale)k,g,ŋ。第二类是开度为1的音素,称为摩擦音(fricative)或气息音(spirante)。可细分为唇齿音(labio-dentale)f,v;齿音(dentale)Ө,ð,s,z,ʃ,ʒ;腭音(palatale)ʧ,ʤ;喉音(gutturale)ɣ,x。第三类是开度为2的音素,称为鼻音(nasale),包括m,n,ŋ。第四类是开度为3的音素,称为流音(liquide)。可细分为边音(latérale)l和颤音(vibrante)r。以上表示辅音因素,从第五类开始转入元音。元音与辅音的区别在于元音的音色由口腔和鼻腔共鸣器决定的。

第五类是开度为4的音素,称为半元音(semi-voyelle),包括i,u,ü。第六类是开度为5的音素,包括e,o,ö以及它们的鼻化元音,õ,ö。第七类是开度为6的音素,包括a和它的鼻化元音ã。

2 音素在语链中的组合方式

至此,索绪尔分析了单个的音素,但这远不是语音研究的终点,语音学最终要服务于语言学,所以不可忽视音素的组合和连接。索绪尔认为,要掌握音素组合的规律,必须将其放入语链中考察,只有在语链中才能确定各个相互依存的音素之间的关系。以appa这一语链为例,当发出这个音素组合时,会感到两个[p]音素之间有一种细微的差异,第一个[p]有闭合的趋势,而第二个[p]有张开的趋势。这是由于从开度较大的音素过渡到开度较小的音素时,会产生闭合的感觉,反之,从开度较小的音素过渡到开度较大的音素时,则会产生张开的感觉。我们将闭合称为内破(implosion),用符号(>)标记;将张开称为外破(explosion),用(<)标记。除了开度最大的[a](只能是内破音)之外,任何音素都既可以是内破音,又可以是外破音。但开度越大,这两种动作的区别就越不明显,以aeea为例,由于[e]的开度较大,所以内破和外破的区别实际上很难区分。(索绪尔提到,[P]是外破和内破的两个[p]的共性结合在一起的抽象单位,抽象与现实不同,研究音素要区分具体的现实的外破[p]和内破[p]。这就反映了索绪尔对语言学研究对象的思考。)

内破和外破在语链中有四种组合方式:外破·内破组合、内破·外破组合、外破环节和内破环节。

(1)当一个外破音和一个内破音连接在一起而不切断语链时,就形成了外破·内破组合(< >)。如法语单词quitter中的[ki]、[te],rêver中的[rε]、[ve],souris中的[su]、[ri],等等。

(2)同样,当一个内破音和一个外破音相连时,就构成了内破·外破组合(><)。如actif中的[kt],imiter中的[im]、[it],balance中的[al],respirer中的[sp]、[ir],等等。

(3)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外破音前后相接时,只要它们的开度由小到大排列,就能形成外破环节(≪)。如prix中的[pr],rien中的[rj],notion中的[sj],等等。但如果后一个外破音与前一个开度相等或者相差很小,发音就不会那么自然,如cha-pka中的[pk],由于音素[p]和[k]的开度相等,发音就受到了阻碍。

(4)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破音前后相接时,只要它们的开度由大到小排列,就能形成内破环节(≫)。如sur中的[yr],verte中的[εrt],indice中的[is]等。与外破环节的情况相似,如果后一个内破音与前一个开度相等甚至更大,虽然还能发音,但是语链的连续感消失了。如asrta中的[asr],由于音素[r]的开度比[s]大,就产生了不连续的印象。

分析语链中的外破、内破情况是有其实际意义的,它可以用于确定元音点和划分音节。语链中的第一个内破音总是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即元音的效果。如artiste中的[a],particulier中的[a],这里的元音效果并不是因为[a]的开度较大,事实上,在语链prt中,开度较小的[r]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因此,这种元音效果是语链中第一个内破所固有的,这个内破音称为元音点(point vocalique),又称响音(sonante)。同一个音节中,位于元音点之前或之后的音都称为辅响音(consonante)。响音永远是内破音,而辅响音既可以是内破音,也可以是外破音,如英文单词boy[bɔi]中,内破音[i]是响音,外破音[b]和内破音[ɔ]都是辅响音。

外破、内破理论的另一个作用是划分音节。当语链从一个内破音过渡到一个外破音时(>|<),就标志着音节的分界。如法语单词particulièrement包含了四个从内破到外破的过渡,应划分为四个音节,[par|ti|ky|ljεr|mã]。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从外破过渡到内破的速度不同,音节的分界可能会落在同一系列音位的两个不同点上面。如语链ardra,[ar|dra]和[ard|ra]这两种划分方法都是合理的,因为内破环节[ard]和外破环节[dr]都是成立的,没有切断语链。但根据音节划分规则,辅音群[dr]应归入同一个音节,所以应采取第一种划分法。

索绪尔还注意到两个音素之间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比如辅音因素[l]本无所谓清浊,但在单词pluie中,由于受到清辅音音素[p]的同化,变成清音[l],而在单词bleu中,浊辅音音素[b]则使[l]浊化。又如,inventer中,[v]受到[ã]的影响而带上鼻音,branglant中,[ã]使[l]鼻音化。

索绪尔对音素的陈述条分缕析,尽管不是最全面的,但是不时闪现独到见解。相对于整部著作,这部分内容似乎可以说是独立于他的思想体系之外,而实际上索绪尔虽然承认语音学的重要性,但他的着眼点远不在此。尽管如此,从这部分内容,依稀可见索绪尔对系统等重要概念思考,以及建设科学语言学的努力。

[1]Ferdinand de Saussure,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Paris:Payot,1995.

[2](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02.

[3](瑞士)索绪尔.1910~1911索绪尔第三度讲授普通语言学教程[M].张绍杰,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4]杨茂勋.普通语言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索绪尔音素元音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依托绘本课程,培养学生英语音素意识
索绪尔语言思想的认识论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中音素意识与自然拼读整合训练的探索
在拼读阅读课中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素养
零基础速记48个音标音素
索绪尔的语音价值理论初探
〇引进与诠释——语言哲学视域中的索绪尔思想研究(2)
Playing with “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