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
2015-03-18中华人民共和国唐山海事局任宏玉
中华人民共和国唐山海事局 任宏玉
2012年11月,财政部正式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控规范》),并于2014年1月1日起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范围内全面实施,这体现出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越来越重视,建立一套符合单位实际、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运行是所有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身处基层行政单位,对如何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了初步思考。
一、强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
目前,部分基层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较为淡薄,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对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现实意义认识不足,抱着有与没有都无所谓、都没有任何影响的态度;二是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财务人员是作为内控的关键性因素,强化内部控制就要增强财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工作是一项相对繁琐、接触范围较广泛、具体的经济管理任务,而会计人员则是会计工作的主要负责者,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稳健发展的智力支持。三是其他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
笔者认为,加强教育培训是强化内部控制意识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是对《内控规范》进行宣贯,让相关工作人员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了解和熟悉内控规范的内容,从而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另一方面是要区别不同层次和对象,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如对单位负责人的培训可以把遵守财经纪律、认真执行财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等作为主要内容,使他们在了解把握内部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内部意识和内部控制,从而切实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有效实施运行和监督管理负起责任;对财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可以把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实施方法、开展内部监督等作为主要内容;对其他工作人员的培训可以把具体建立和落实内控制度等作为主要内容。
二、梳理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建设不到位,实施不起来的问题,有的单位没有或者有少数几个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仅仅是凭借财务人员的经验加以简单的控制,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一些内部控制制度,但不够科学、规范,执行也是没有力度,根本起不到监督制约的作用。
《内控规范》第七条规定:“单位应当根据本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各基层行政单位应在财政部门及上级主管单位的指导下,根据“三定”规定,对单位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构成经济活动的各项业务进行梳理和总结,评估各个业务环节的特定风险,并有针对性的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方案,从而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内部控制的建立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因此,各单位还应当根据新的变化和要求及时完善制度,改进措施和调整程序,不断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三、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配合
目前,有些业务部门工作人员片面的认为,内部控制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本身没有关系,这种认识本身就是错误的,内部控制的建立与有效实施需要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因此,各单位要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强化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加强部门间的沟通配合一是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遵循公开原则设置部门职责,增加机构透明度;坚持分离不相容岗位的牵制原则,将事项申请与事项审批、内部审批审核与具体执行业务、具体执行业务与信息记录岗等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定位。二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通过信息的同步集成,将单位财务系统、业务系统、廉政风险防控系统等进行有效衔接,增加工作的统筹性、协调性、同步性,及时发现和堵塞业务管理中的漏洞,将内部控制核心职能日常化、常态化。
四、强化预算控制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核心,贯穿整个单位的业务活动,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对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建设项目等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强化预算约束,以规范和制约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
在具体的预算业务控制层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控制:
一是全员参与,细化预算编制。在编制预算时既要掌握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又要考虑系统、行业状况;既要着眼于年度需求,又要考虑历史,预测未来;既要满足单位业务发展需要,还要考虑预算批复;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都要参与到预算编制过程之中,业务部门根据下一年度的工作安排,提出本部门或者本岗位工作开展所需的资金需求;财务部门根据单位具体情况,综合平衡,统筹考虑形成全局性的预算需求并上报;在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后,财务部门及时对本单位预算控制数进行分解、细化,尽力实现单位内部财力和事权的科学匹配。
二是强化预算约束力,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预算调整。一方面要树立“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没有预算、不得支出”的理念,杜绝预算支出的随意性,防止超预算、扩大预算支出范围等行为发生;另一方面要明确预算调整程序,建立合理、畅通的预算调节机制,在预算单位发生特殊事项确需调整预算时,能够按照规定程序及时进行预算调整,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是完善预算考核制度,强化预算执行分析。财务部门应定期对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归口经费管理部门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以预算和实际完成情况对比各归口部门的预算管理情况,找出预算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达到提高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目的。
五、实施动态监控,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
单位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而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仅靠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自发自觉远远不够,必须建立监控体系对实行全面动态地实时监控。第一是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对下属预算单位的财务指导工作、管理和监督职能,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财务检查,促进整个系统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二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与本单位财务控制处于同一环境之中,加上其工作内容和业务专长与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密切相关,通过定期开展内部审计来审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评价相关部门和人员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可以掌握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及容易造成损失的风险点,通过有针对性,连续性的跟踪审计监督,督促单位内部充分、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六、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是一项自我调整的过程,同时也贯穿在本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自始至终,是一项任重道远又复杂艰巨的任务。为此,行政事业单位要依靠打造内部控制体系的有利契机,积极利用有利的宏观环境,提高各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国有资产安全,为本单位的生存发展奠基。
[1]财政部会计司.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座[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蔡洪清.浅谈如何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财务与会计,2004
[3]黄伟伶.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路径[J].时代经贸,2007
[4]赵品春.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交通财会,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