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多模态隐喻角度看“大圣”

2015-03-18李明王小薇

关键词:大闹天宫大话西游大圣

李明,王小薇

《西游记》中质朴的善恶观让87版的电视剧《西游记》重播达3000多次,对国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师徒四人性格鲜明在中国古典小说中难得一见。四大名著的电影化,《西游记》首屈一指。不但有《大话西游》和动画片《大闹天宫》这样的经典,还有甄子丹版的《大闹天宫》和《西游降魔篇》这样的吸金大作。如果说电视版《西游记》给我们一个近似于完美的英雄,那甄子丹电影版的《大闹天宫》凸显了孙悟空的“闹”;若《大话西游》拉近了大圣与人类的距离,带给我们一个有爱有恨有血有肉有悲有喜的至尊宝,那《西游降魔篇》则将悟空魔化;若动画片《大闹天宫》忠实原著,展现了悟空的英雄本色,那么《大圣归来》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更人性化的孙悟空。各类题材中的孙悟空有着各异的形象,带给我们的则是一个个与众不同的“大圣”。

本文借助多模态隐喻理论分析不同时代背景下孙悟空的影视形象,解析人物性格和时代特征,通过对隐喻现象的深入解读进一步指出多模态隐喻的形成过程中,源域的选择对身份构建的作用,探究多模态隐喻在影视作品分析中的应用。

一、多模态与多模态隐喻

赵秀凤教授认为“模态”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并引用了Forceville的定义,把它简要定义为“利用具体的感知过程可阐释的符号系统”。这个定义把模态与人的五个感官联系起来,因此模态可以分为:图画或视觉模态、听觉或音波模态、嗅觉模态、味觉模态、触觉模态。国外学者Kress&Van Leeuwen认为多模态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热点,多模态是指社会指意(social semiosis)的发生所经由的语言、文字、印刷和数字媒体、具体的行动和3D的实物和场所。国内学者李战子认为多模态就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复合话语,或者说任何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

作为认知隐喻理论的新发展,图像隐喻与多模态隐喻研究为探讨隐喻的本质与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者虽然承认隐喻是认知现象而非简单的语言修辞,但大多数研究只考察语言隐喻。图像隐喻与多模态隐喻的提出弥补了这一缺陷。

多模态隐喻拓宽了隐喻研究的范围,弥补了语言隐喻研究的缺陷。Charles Forceville的两部著作《Pictori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和《多模态隐喻:认知语言学应用》开辟了隐喻学研究的新视角,其在影视和广告传媒方面的应用是隐喻学研究的又一大进步。“多模态隐喻”是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来体现源域和目的域映射的隐喻现象,它主要通过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来实现。具体而言,多模态隐喻主要有六类物理形式:书面文字、有声话语、静态或动态图像、音乐、非语言声音、手势。根据所诉诸的感官类型,多模态隐喻可以分为两大类:平面多模态和立体多模态隐喻。Charles Forceville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法。隐喻不仅可以用语言符号表达,还可以用其他符号模式来表达,表现在绘画、音乐、雕塑、建筑等人类的认知活动中。各种线条、形状、式样都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感情,赋予我们的信仰、怀疑、希望、需求和理想以实体与形式。在多模态隐喻中,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符号模式呈现。在多模态的语境下,通过两种或多种模态或符号的协同作用,相互补充,构成概念隐喻。例如,漫画、海报、广告、电影、演讲等,这些语篇通过图像、文字、声音、音乐、动作等符号和模态的组合,构成多模态隐喻。

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常见的信息传播方式承载着设计者的明确意图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比广告更富有多模态特征。广告是多模态隐喻研究的起点,那么影视作品的多模态隐喻分析将会更为复杂。现有的多模态隐喻分析大多关注广告及文学作品,较少涉及到动态影视领域。本文将借助多模态隐喻来分析不同时代的孙悟空形象。

二、多模态隐喻下的“大圣”形象分析

(一)视觉模态

视觉模态是表面的,观众通过视觉来输入这种信息并对此有一定的认知,然后从现实中已有的经验出发来找到存在于现实中的原型。

半个世纪前的动画片《大闹天宫》的造型、念白到配乐中无所不在的戏曲元素和传统美学韵味让该片获奖无数,风靡世界。从视觉模态上看,孙悟空头戴金冠,手拿金箍棒,所向披靡,震碎的凌霄宝殿均体现了悟空革命本色,映射了当时严峻的政治形势。这部作品中,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人物设置的正邪之分,天庭神仙大多面目可憎,高高在上,作威作福,而人间却一派自由自在。这里的隐喻一目了然,代表了旧的统治者和劳动人民之间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整个电影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孙悟空所向披靡,旧势力丢盔弃甲,体现出一种革命大无畏精神。

《大话西游》借着《西游记》的主要人物,构建起一个全新的世界观,阐述不同于原著的一个故事,自此,“解构主义”进入电影界。该片没有全部使用猴子这个形象,而是用演员本身的形象演绎孙悟空,一定程度上赋予悟空“人”的特质。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该剧最大的特点便是至尊宝的无奈,即“宿命论”,无论是月光宝盒还是三颗痣,都强化了宿命的力量,利用时空的跳跃,将人物的命运装入一个闭合的、无法逆转的过程之中,表面是无厘头的搞笑,实则是巨大的悲剧。这种类似于莎翁的悲剧色彩,体现在孙悟空无法摆脱的情感结局和紫霞仙子终而殒命的悲惨命运上。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电影《西游降魔篇》里面。

1986版完全忠实于原著,给我们展现出一个忠诚的、完美的孙大圣。其形象设计可爱,灵动。唐僧的三个徒弟的不同造型代表的则是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四类人。从该片中可以看出,三个徒弟对师傅的尊敬,孙悟空的调皮活泼、猪八戒的贪吃懒惰和沙僧的憨厚。孙悟空在这部原著中最大的特点便是对师傅唐僧的言听计从,不离不弃。映射出80年代的时代背景,呼吁年轻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不能忘记自我,盲目拜金。

由甄子丹主演的电影《大闹天宫》是为数不多的西游记版本中不以人文精神为主打的电影。凭借着《西游记》的口碑和3D特效,取得了相当的票房。由该剧的海报可以看出该剧特点在于“闹”,在于打斗。原本可以升华主题的“解放精神”、“革命精神”,在这个故事中被设定成为一系列阴谋。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影片的标题即可得出这是关于大圣唤回我心的一个故事。该片中大圣的形象颠覆了以前,不是圆脸的猴子,而是长脸、长腿的猴子,映射出当下大众审美观的改变。大圣在归来前的形象和归来后的形象对比,归来之前,有那么些许懦弱,归来之后,当一片片融化的金属飞到猴子的身上,自动拼成为那一身威武霸气的铠甲,背后,如火焰般骤然伸长的红色披风随风而动;当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冒着异光,从耳朵中抽出那一根金灿灿的棒子;当齐天大圣的四周忽然出现一圈黄色的光环,激荡着朝空荡的山谷扩大直至消失。视觉模态的冲击,让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大圣心中的崛起,这样的大圣不正像我们当下的年轻人吗?当经历挫折,便容易一蹶不起,突遇能唤起自己良心的人或事,便又会强大起来。这样的大圣不再是60年代那个英雄主义的猴头,不再是86版中对师傅忘我的忠诚的美猴王,更不是3D特效下只会打斗,没有思维的悟空,而是一个有情感,有思想,并且有着和人类一样缺点的“人”。影片塑造这样的角色正是映射出当下部分年轻人看似看破红尘,怨天尤人的处世态度,呼吁他们应该唤醒内心,强大起来。

(二)听觉模态

在60年代的动画片《大闹天空》中,全剧均用京剧作为背景音乐。孙悟空的一举手一投足搭配京剧凸显出孙悟空“灵猴”的特征。在得知被高高在上、作威作福的玉帝哄骗了之后,愤怒的心情,没有文字作为解释,借着音乐表达得酣畅淋漓。充分映射出当时社会背景下普通劳动人民的单纯、善良但又不乏机智聪慧。

在1986版《西游记》的第1集猴王初问世中,孙悟空出场前没有文字模态,只有图像模态和声音模态。随着海浪声的渐渐增大,暴风雨的渐渐临近,雷声阵阵,预示着将会有惊天的事件发生,观众通过这些声音就可以了解接下来出场的一定是个与众不同的人。在第10集中,唐僧认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决心赶走孙悟空。一纸贬书在手,悟空热泪横流。之前,唐僧三番四次错怪悟空,但是悟空依然不离不弃。此刻,师徒两人脑中浮现出往日种种,插曲此刻响起,让观众潸然泪下。悟空对师傅的忠诚,对同伴的友谊跃然屏幕之上。

《大圣归来》的配乐融合了京剧+大话西游配乐+摇滚,可谓三合一巨作。《大圣归来》有心去致敬和发展《大闹天宫》。其采用了不少《大闹天宫》的经典配乐,在剧情转折的同时会常常以传统配乐来强化。影片的配乐,从《小刀会》到《勇敢的心》再到那首感动千万人的歌曲,中西结合,现代古典竟毫无违和感。主题曲《从前的我》带我们走进一段重新演绎的传奇故事:原本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遇到了唐僧的前世江流儿,这是一场也许能够改写彼此命运的意外相逢。从五行山下得到解脱的孙悟空因发现自己已经失去法力而心灰意懒,然而他幽暗的内心终于被江流儿的天真和执着唤醒。当江流儿被压于乱石之下,愤怒的孙悟空终于解开了身上的封印,那个法力无边的齐天大圣又回来了。悟空变身时的配乐——《小刀会序曲》,由一只唢呐直刺入耳,心潮澎湃。在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中,至尊宝变成孙悟空大战牛魔王之前的出场,还有西游降魔篇中,黄渤饰演的孙悟空拜托封印,变身的配乐也均是它。

该片中《勇敢的心》是一首极具汪峰个人风格的作品,开头节奏逐步起来,激昂振奋人性,伴随着音乐,师徒三人走在前往寻找老师傅的路上,怀着一颗勇敢的心前行。

《从前的我》表达了悟空在遇到唐僧之前,包括和唐僧相处的过程中,由从前的我,转变为真正大圣的过程。

(三)多模态共同构建的多模态隐喻

隐喻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那么其外在形式就不应只局限于语言文字,还可以通过其他符号如图像、声音和色彩来体现。

影视作品是图像、声音、语言、色彩和音乐等多种符号形式相结合的一种视觉模态语篇,属于多模态话语。通过多种模态共同协作构建意义,从而创造出一个完整的语篇和交际事件。相对于广告、文学作品而言,影视作品的多模态共现可谓是淋漓尽致。图像、声音、色彩、演员的表情、动作均能尽收眼底。

动画片《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怒,天宫神仙们的狂;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遇事的沉着冷静,单调的西行路上的灵动活泼,保护师傅时候表现出来的忠诚不二,宁死不屈;电影《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所向披靡;《大话西游》中至尊宝对紫霞的爱恋,对师傅的忠诚,对同伴的友爱,对轮回的无奈均能通过“大圣”的言行举止,背景音乐,色彩搭配体现出来。

在《大话西游》中有一句话耐人寻味,至尊宝和紫霞站在城楼上远远地看着孙悟空的背影,说“他好像一条狗”,此刻夕阳落幕,悲情色彩油然而生。这个片段充满了隐喻。从大话西游的前篇可知,至尊宝对自己轮回的无力挽回,无法实现与紫霞的爱情,那么站在城楼上的人就是至尊宝臆想出来的人物以圆满自己的爱情梦,而那句“像狗一样”是对轮回、宿命的一种无奈至极。

《大圣归来》的内核,在于一种无力感。叱咤八方的孙悟空、战无不胜的美猴王经过五百年的岁月蹉跎,再次回到人世,却已不是那个属于他的时代。曾经不放在眼里的山神如今可以让他落荒而逃,而那个将九天八荒诸神诸佛杀得屁滚尿流的齐天大圣,如今被一个小小的妖精踩在脚下毫无还手之力,眼睁睁看着想要保护的人一步步陷入危险,这种悲哀,让人心冷骨凉。这位“大圣”多像时届中年,消磨了青春傲气与志气的我们。在那最激动人心的变身一瞬,毫无防备的泪如雨下,那是我们心中的不情与不甘,在电影里随着英雄的归来而呐喊,是我们曾经英雄的梦想,在那一刻附身在大圣身上,瞬间雄起。

三、结语

“大圣”,一个经典的角色,每个时代赋予他不一样的特征。不同的源域隐喻映射不同的目标域。前期的作品中,我们可见他的英雄主义、他的忠心不二、他的桀骜不驯、他的骄傲自负。后期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情感、有缺点、有爱的”大圣“。20世纪的作品展现的是孙悟空强的一面,那么21世纪的孙悟空开始展现出他弱的一面。源域越来越接近人,目标域也会越来越接近现实生活。我们可以从他身上看到更多的我们自己的影子。相信随着时代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大圣”会涌现出来,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官体验。

[1]Forceville Charles.Pictorial Metaphor inAdvertising[M].London: Routledge, 1998.

[2]Forceville Charles.Multimodal Metaphor:Cognitive Linguistics[M].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2009.

[3]Kress Gunther.Multimodal Teaching and Learning[M].London: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01.

[4]苏萍.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的《1Q84》,兰州学刊[J],2012(12).

[5]蓝纯,蔡颖.电视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以海飞丝广告为例 [J].外语研究,2013(5).

[6]潘艳艳.政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及身份构建[J].外语研究,2011(1).

[7]赵秀凤.概念隐喻研究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研究[J].外语研究,2011(1).

猜你喜欢

大闹天宫大话西游大圣
大话西游
大闹天宫
大圣归位
张净作品
大话西游之品玩骐麟4K悟空播放机心得
《大闹天宫》读后感
魔性的大圣,人性的皮猴
《大话西游3》
从《大圣归来》看国产动画电影的突围之道
论解构型影像系统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以《大话西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