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实践途径探索——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思考

2015-03-18朱亚妮肖朝英孟庆辉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德治国依法治国宪法

□朱亚妮 肖朝英 孟庆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基本精神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执政,目的是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保障。当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非说我们放弃或不重视以德治国。反而,我们比以往更注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治国方略,正如邓小平说:“制度好坏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作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目前,在我国各个领域普遍缺乏民族信仰、理想以及道德的长久支撑力量。腐败、贪污、渎职等消极现象在党员和领导干部中丛生;制假贩假、坑蒙拐骗等失去良知的行为充斥着我们的经济生活;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麻木等现象屡见不鲜,所有这些都是道德失范的表现。所以,我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重视以德治国。只有将二者并举才能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那么,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就必须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实践途径进行深入分析。

一、遵守宪法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着重强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权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执政。宪法的权威性也从自身的规定中明确体现,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我国宪法是世界上唯一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规定了精神文明方面内容的法律,对道德建设也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要求。宪法序言中规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国家的根本任务,因而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内容的道德建设也包含在内。所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是以宪法为依据的。目前,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对党、国家、社会事务及军队管理等各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体必须在宪法内作为,不存在有任何特权的个人和组织。

二、与时俱进,科学立法,公正执法,是促使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关键

四中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通过立法,直接把社会主义道德中最低限度的义务法律化,使之取得全社会遵行的法律强制力。2013 年7 月1 日,“常回家看看”已正式被写入《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说明了有些原属于用道德自律来调节的社会关系,也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达到他律,用法律的形式有效地保护人民应有的权利。这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应时代潮流,反映人民呼声的法律与道德的实践典范。另外,通过公正执法,惩恶扬善,摒弃一切不道德行为,增强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和家庭美德意识。

三、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前提

我们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微博、微信等传统和新兴媒体,多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法律法规,只有让人们知法、懂法,才能守法。四中会全重点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执政。但是,目前究竟有多少人知道宪法长什么样,估计只有在这方面做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行业内的人知晓吧。所以,我们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全面的普法教育,普及法律知识,使人人敬畏法律,逐渐养成维护法律,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可喜的是,2014 年11 月1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设立国家宪法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12 月4 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四、坚定信心和决心,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重要抓手

为了发挥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遵守社会主义法律和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表率作用,成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力推动者。十八届四中全会特别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我们党对当前形势的清醒认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等各种严峻的考验,同时道德滑坡、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党的面前。党的先进性关乎党、国家、人民和民族的命运。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党的建设,使党员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做官先做人,做人重品德,自觉依法办事,身先士卒,才能使党永葆青春,成为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党。

五、发挥文化引领和德育育人的作用,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重要保障

2014 年10 月15 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了文艺座谈会,他指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所以,我们当务之急要净化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的文艺作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积极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知难而进、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报道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英雄事迹。重点体现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加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对人们进行道德教化。以中小学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改变目前普遍过于重文化课程的学习,而忽视对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现状。中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所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防止学生违法乱纪和道德败坏,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结合起来,既要加强法制教育,又要不断地陶冶道德情操,并自觉开展道德实践,做到知行合一,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的顺利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总之,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治国方略不动摇。坚持这一方略,关键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党要在宪法与法律范围内作为,督促党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同时,党要成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党,党员领导干部要成为崇尚道德的楷模。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中,激励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邓小平文选[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第2 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德治国依法治国宪法
宪法伴我们成长
《宪法伴我们成长》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研究
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十八大以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研究综述
新形势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再探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