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教学:用方法、抓关键、触旁通
2015-03-18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山中学陈丽华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山中学 陈丽华
新闻单元教学,常采用先讲知识点,再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讲解、分析,让学生掌握基本要求和格式。我们发现,这些知识点看起来很容易,多讲学生很厌烦,但无论老师说得多么清楚、明白,学生一旦接触到具体的阅读与写作还是经常出错。怎样让学生轻松、快速地掌握新闻阅读与写作的要点,是语文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做出了以下探索:
一、用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新闻的结构
我们发现新闻的特点和要素相对容易,难点在于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最重要的材料放在篇首,最不重要的材料放在篇末,从导语至结尾按重要性程度递减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新闻材料),它相对抽象,较难把握。因此,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就能较轻松、快速地掌握新闻的结构。我的方法是:用好教材的“例子”(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新闻两则》中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先引导学生把新闻的结构公式化,公式如下:
1、标题:用一个主谓句(短语),最简洁、最鲜明地把所报道的内容(结果)告诉人们,如文章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又如“日本投降了”,“青藏铁路新关角新隧道贯通”等,包括:“被陈述对象+谓语动词+(宾语)”。
2、导语:用一小段话,简要地、概括地把所报道的内容梗概告诉人们。如文章中“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电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包括:①新闻单位名称+②消息发出地名称+③发出时间+④主体事件+⑤(主体事件发生的必要的)时间、地点、条件或原因+⑥主体事件的简约过程(主要步骤)+⑦事件的状态、结果、影响或发展趋势说明。④⑤两条可互换位置;⑤可以识情况取舍;⑥中的过程要用句子、话完成,如果字数要求极严,可以用主体事件名称带出过程。)
3、主体: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具体地、翔实地把所报道的内容(事情经过)告诉人们。可按时间顺序:“开始如何,后来又如何,现在正在如何,进一步又如何”。也可按重要性程度来安排材料,决定段落层次的顺序,常呈现为“重要”“次重要”“次要”“更次要”“补充”“进一步交待性材料”的顺序。
如此“公式化、句式化”,可让学生很快上手,掌握新闻的结构,但它也易于造成程式化、单一化的毛病,老师可以让学生入门后, 再逐步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灵活变通。
二、抓关键,诱导学生学会新闻的写作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是一篇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炼主题以吸引读者看完全文的头一句话或第一段话。新闻写作中的传统“倒金字塔”理论认为,在新闻报道中把最重要、最新鲜和最吸引人的事实放在导语里,先声夺人,才能给人以想读下去的感觉。如果读者不能在导语中了解发生了什么事,那么这个导语就是失败的。这就意味着,必须把导语构思得对所要表达的稿件主题具有强烈的冲击力,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导语”这个关键,通过具体的训练让学生巩固这个新闻理论,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般说来,全班学生在写作中会出现很多种组合形式。如:
1. 以时间开头:今年2月16日(开学第一天),我校代表队在2014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花都区选拔赛中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并代表花都区参加广州市比赛。其中张丹、刘紫莹分别获个人第一、二名。
2、以单位开头:花山中学代表队在今年2月16日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花都区选拔赛中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并代表花都区参加广州市比赛。其中张丹、刘紫莹分别获个人第一、二名。
3、以大赛名称开头:2014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花都区选拔赛于2月16日举行,花山中学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并代表花都区参加广州市比赛。其中张丹、刘紫莹分别获个人第一、二名。
可让有代表性的各种开头的学生将自己写的导语投影出来。然后,先由班上学生加以评论,谁的好,好在哪里,哪个比较差一些,为什么?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
这样训练,学生参与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尝试各种导语形式,明白不同导语形式强调的重点及优劣,悟出究竟用哪种开头更具有可读性和新闻性的道理。轻松、快速地学会导语的写作,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生享受“记者”的乐趣,触旁通
学习了理论,如果不会在实践中运用,只能算是纸上谈兵,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实践操作。消息的特点、结构以及写作中应当掌握的技巧基本讲述完毕后,有必要充分利用学校各种活动,如校运动、校园化节、元旦晚会、各类比赛、文明礼貌月、垃圾分类、安全逃生演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仅轻松、快速地掌握写作新闻的熟练技能,还收到触类旁通,甚至“种瓜得豆”的效果。
通过具体的采访,力图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熟悉消息写作的整个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很好的掌控整个过程,做到收放自如,既不能管得过死,应允许学生的自由讨论,并随时跟踪指导;又不能收不回来,要学生在活动时间内必须完成新闻写作的练习。
每次活动后,均用专门的时间,让学生上讲台展示作品,同学、老师点评,再民主评出优秀作品,予以表扬并适当奖励。这样,不仅大大激发同学们的创作兴趣与热情,更重要的是,在互相点评中,同学们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提高,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轻松、快速地练成阅读和写作新闻的熟练技能。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鼓励一部分同学们先“富”起来,指导他们逐步尝试写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报告文学等。让学生学会深入生活,并能有效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写出具有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的好文章。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力,进而改变当前初中作文兴趣缺乏以及内容的胡编乱造和脱离生活实际这一现状。
实践证明,新闻单元教学,如果能切实做到“用方法、抓关键、触旁通”,就能让学生轻松、快速地掌握新闻阅读与写作的要点,甚至收到“种瓜得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