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2015-03-18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中学李金香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中学 李金香
从事教学八年,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通过零距离的教学我才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治学的名言。高中教学容易走入误区,那就是要参加高考过于重视知识性,而忽略了对文本趣味性的挖掘。也就是说高中语文教学有着某种功利性,甚至可以说功利色彩浓重。这种功利性就会直接指向高考。注重这一短期目标的生成,而忽略了一种长期的效果就会得不偿失。我时常思考要通过语文教学在学生们心里埋下一粒文学的种子,使他们爱上语文,爱上文学,成为学习语文路上的真正获益者。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在教学中如何挖掘语文课自身的乐趣,又能恰如其分地直接指向高考,使所授的知识既有文学性又有趣味性。经过几年来的苦心研究,已初见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巧设导语,吸引学生,让每节课都别树一帜
一位语文老师如果在讲课五分钟内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就要好好地反思自己了。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讲桌,黑板,几页课文,日复一日,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觉得少无生趣,没有兴趣。如何才能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注意力集中在语文课堂,积极投入到快乐的语文学习中去呢?我觉得每堂课的导语至关重要。别具匠心的导语,常常高度彰显了一节课的主题内容,彰显出教师构思这堂课中的教学思路。这不仅能使课堂内容得以初步显现,而且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实用的导语有以下几类。
第一,彰显主题法。什么样的课文都有明确的主题,具体到每节课的教学上。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主题用一个与课文有关的趣味小故事或一首唐诗、词去概括,既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听课的大体思路。如《逍遥游》可以用《庄子》中的小故事来引出庄子及其思想,《记念刘和珍君》的导入当然是用鲁迅先生那首人人皆知的《自题小像》为好了。
第二,披情入文法。这里的“情”指的是学生的情绪反应以及教师上课的情绪掌控。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用心感受学生的内在情绪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通过导入新课将其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使之专心致志。新学期初,升入高一的学生可能因能进入一中学习而骄傲,这种情绪不是永久的,考几次试后,发现在新的学校英才荟萃。内心就会产生一种落差。所以在上第一次课时,清人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正可以用来教导他们,使他们认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真正治学者必须有恒心,有毅力,有一种勤于研究的能力。而通过这三句治学境界的引入还能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意蕴。清冷的寒冬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学校寄宿的学生往往很想家,怀念家中的温暖。一首《邯郸冬至夜思家》可以让他们在诵读中体味到“想得夜深人静坐,还应思着远行人”的至情。
第三,巧妙的过渡法。语文课表面上是一篇篇独立的课文,缺少内在的联第,但仔细看来整体内容的编排是有着明显的内在联系的。教师可以利用这种联系导入 。比如,在讲《归去来兮辞》时就是拿以前学过的《归园田居》进行导入,这样使学生对于文篇的主旨和作者归去的原因有了初步的了解。
妙趣横生的导语再配以教师精当、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使每节课都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学生与教师都会在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中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二、打造语文的开放性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意识,让学生感受参与的快乐
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动正逐步摆脱具体经验的限制,已能独立地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他们看待事物有着独到的见解,更应该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历练。比如,在《鸿门宴》中,让学生分成两大组,每一组分别归纳本课出现的特殊的句法及词法知识。然后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之上分析刘项两集团成败原因,让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进行补充,效果良好,。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进行碰撞。
三、让学生在业余时间自办小报,给他们创造一个空间,进而培养对作文创作的乐趣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心,但真正的文章应该是“言为心声”,是学生所见、所闻、所想的真实反映。培养学生体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应该从写作开始。适时地对他们在创作中的佳作提出表扬,并且把一些优秀的作品推荐给学校或文学社的相关杂志。一经发表,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触动力。在此基础上还能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素材,以一双关注时事的眼睛来写作,才能够写出与时俱进的作品来。这种作法改变了以往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总是看高考作文来增加自己素材的作法,使学生的作文素材如源头活水一样不断涌来。
四、在教学中力求语言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体现,能化枯燥为生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很多时候看的就是教师的语言艺术,学生多么渴望老师能把枯燥的知识讲得妙趣横生啊!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幽默的语言,让枯燥的知识妙趣横生。我在讲一些文篇时,尽量模仿主人公的语言,如讲到烛之武时,我就学辩士的语调,讲到林娘子时学柔媚音,让学生听,就像在听说书的一样,让他们能够入境。运用语言就是一门艺术,做老师的要把它当成一门必修课加以学习与运用。
我始终坚信,以兴趣为舟的教学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才是语文教学所应追求的。长时间探究于此,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并以些来感染学生,激发兴趣,才可以实现我们新课改所谓的大语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