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词汇在西方媒体中异化翻译策略研究

2015-03-18孙富香,董会庆

关键词:中国英语翻译策略

中国特色词汇在西方媒体中异化翻译策略研究

孙富香,董会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西方媒体对中国特色词汇英译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是近年来我国翻译研究中的热门话题,标志着中国英语正在逐渐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异化和归化作为两大翻译策略,各有特点,纵观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异化更受其青睐。西方媒体使用异化策略来解读中国概念的背后更有着其深刻的动因。

关键词:西方媒体;中国特色词汇;中国英语;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孙富香,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 杨巍,硕士,讲师,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功能语言学等。

文章编号:1672-6758(2015)07-0098-3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It is a hot topic in China of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used by Western media in dealing with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China English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Chinese English or Chinglish) has been gradually accep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s two majo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have their distinctive features. By making an overview of Western media reporting China, we might conclude that foreignizaiton strategy is more favored by them. There are deep motives for Western media of using foreignization to interpret China.

基金项目:重庆文理学院校内科研一般项目“英汉互译中功能对等的实现途径及策略研究”(编号:Y2011WY38)的部分成果。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逐渐成为西方媒体中不可缺少的话题。中国特色词汇,是指中国所特有的、能够反映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信息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根据贾冠杰(2013:9)所言,中国英语特指“操汉语的人们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的;反映中国文化的;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本族语人能够理解、并接受的英语”。可见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不断丰富了中国英语,使中国英语逐渐自成体系,并成为世界英语大家庭中的一个构件部分。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不可避免地要处理中国特色词汇问题。纵观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基本采取了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

本文首先介绍两大翻译策略,随后用大量实例来探讨西方媒体对中国特色词汇采用的异化翻译策略及其原因,并让大家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迷失在西方媒体的糖衣炮弹中。

一异化(foreignization)和归化(domestication)

人们对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的争论由来已久,一直可以追溯到直译和意译之争。熊兵教授针对翻译界术语的乱象,对“翻译策略”(translation strategy)、“翻译方法”(translation method)和“翻译技巧”(translation technique)这三个概念做出明确区分,并指出:“翻译策略”主要指归化和异化,直译和意译等属于翻译策略指导下的“翻译方法”,而增译、减译、分译、合译等归属于翻译方法指导下的“翻译技巧”。本文从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以及所使用的翻译方法两大角度来探讨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所使用的总体异化翻译策略。

异化和归化两个概念是基于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的理论。美籍意大利学者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其1995年作品《译者的隐身》(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中提到:施莱尔马赫在181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论翻译的不同方法》中说,“翻译有两种:一种是译者尽量不要打扰作者,而让读者靠近作者,另一种是译者尽量不要打扰读者,而让作者靠近读者”,异化和归化概念的雏形就此形成。而韦努蒂本人为异化和归化两个概念提出更加具体的所指:异化翻译旨在限制归化翻译所带来的“翻译的种族中心主义的暴力”(ethnocentric violence of translation),在生成目的语文本时,通过保留原文中某些异国情调的东西,故意打破目的语习惯的语言和文化规范。这种方法也就是施莱尔马赫所说的“让读者靠近作者”;韦努蒂给归化翻译的定义是“翻译是用暴力置换外国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给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可读性强的文本”。其中,流畅是英语语言翻译的标准,外国文本刻上了目标语文化中特有的价值观烙印。

简单来说“我们可分为以源语文化为归宿(source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 or SL culture-oriented)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target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 or TL culture-oriented)” 的意念,即异化和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翻译策略的目的是“指导具体翻译方法和技巧的选择与运用”。

二西方媒体对中国特色词汇采取异化翻译策略

在异化翻译策略指导下,西方媒体主要采取以下四种翻译方法来解读中国特色词汇。

1.完全音译(translateration)。

音译是一种以原语言读音为依据的翻译形式,一般根据原语内容的发音在目标语中寻找发音相近的内容进行替代翻译。音译通常用于姓名、企业、地名和国名等的翻译(维基百科)。音译通常发生在一种语言里有些词在另一语言里没有对应词的情况中,即出现了文化空白,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缺乏对等。

下面两个《纽约时报》例子转引自范勇(2010, 84):

(1) Still visible in the two-story courtyards of the defunct banks here are opium dens and mah-jongg tables.(M arch 18, 2009, page A8 )

(2) Mr. Lips struggle to open his Songtangzhai Museum is a tortured tale that involved five years of kowtowing, cajoling and a “gift” of 148 prized items to the Culture Ministry. (January 19, 2009, page A8)

这两个例子中的mah-jongg(麻将)和kowtow(磕头)在《牛津英语词典》中都有收录。比如,“dim sum”(点心)、“yin”(阴)、“yang”(阳)、“cheongsam”(旗袍)、“wonton”(混沌)、“kung fu”(功夫)等中国特色词汇不仅是中国英语的一部分,更成为英语词汇的一部分,现在在《牛津英语词典》中都能查到这些词的渊源。

当然,完全音译也仅限于已经被西方所广泛接受的汉语词,对于未输入西方国家的中国英语词汇,如果西方媒体只按照汉语读音音译,对于没有中国文化背景(尤其是没有中国本土语言者同样的文化心理)的西方人来说,简直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此时,对音译词进行解释,就是非常必要的。

2.音译加解释。

音译加解释就是在完全音译的基础上,对音译的词进行解释。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西方读者有时并不能领会汉字音译的真正内涵,即缺乏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这时有必要对音译词进行解释,才能真正传达汉语所包含的信息,让西方读者了解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内涵。汉语中的“关系”可以说是译入英语中较为成功的例子,下面例子来自《纽约时报》:

(3) Chinese are masters of “guanxi”, or connections, using the art of relationship—and its close companion, corruption to secure everything from safe childbirth to a prestigious burial, taking in education, jobs, a fancy home and so on.(Jan. 10, 2010)

众所周知,想要在中国做事,事事离不开“关系”。在这里,作者对“关系”一词进行音译,随后对其加以解释“or connections, using the art of relationship”,使西方读者较全面地了解了这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前不久,随着APEC峰会即将在中国召开,外媒很关注中国的一举一动,10月22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介绍中国人怎么称呼领导人的文章,开头是:

(4) “As people try to figure out what China will bring the world, they may want to pay attention to what Chinese are calling Xi Jinping, their president, Communist Party leader and military chief. Or perhaps that should be Xi Dada(习大大), or, literally, Xi Bigbig. ”(New York Times, Oct. 22, 2014)

此处,对习近平的称呼“习大大”,作为中国人是如雷贯耳,人尽皆知,但是如果单纯地说Xi Dada,很多外国读者真是不知所云,前面就是对习大大的解释,至少让外国人知道到底是谁。当然,有人会说,英译的Xi Dada并不能传达中国人对这个词的微妙情感,外国人无法理解我们中国人对国家主席的尊敬和爱戴。因为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客观的,翻译本来就是一门缺憾的艺术。

下面是来自BBC新闻杂志上的一个例子:

(5) BBC trending: Tuhao and the rise of Chinese bling

In Chinese “tu” means earth, and “hao” means rich. To say someone is tuhao is to imply they come from a poor peasant background, and have made it rich quickly but don't quite have the manners, or sophistication to go along with it.(Oct. 31, 2013)

例子中“tuhao”(土豪)一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英语,该新闻用整篇文章追溯了该词的意义和起源,配合相关的解释,西方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该词汇的内涵。

3.完全按字面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是相对于意译而言的,直译法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要求完全按照汉语的字面意思,逐句逐字地对汉语进行翻译,尽量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汉语中有些词通过直译就可以被西方人接受,是因为中西方对这些词具有联想相似性。这些词大多是固定用法或者是成语、俗语等。其中比较成功的翻译,如中国“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现在大多统一译为“western development”,和近几年胡锦涛提出的“和谐社会”(harmonious society),都为西方媒体所熟知。其他直译的中国英语还包括:“laid off workers”(下岗工人)、“official profiteering”(官倒)、“two civilizations”(两个文明)、“four modernizations”(四个现代化)、“one China policy”(一个中国政策),在西方媒体中都成为一种固定用法。

又如以下《纽约时报》上的例子,转引自范勇(2010:83):

(6) “It’s like fishing a needle out of the sea,”he said. (April 5, 2009, page A1)

(7) The families of Pingyao know all too well this old saying, “Wealth does not last for more than three generations.” (March 18, 2009, page A8)

(8) One Chinese saying compares the exam to a stampede of “thousands of soldiers and tens of thousands of horses across a single log bridge.”(June 13, 2009, page A4)

上面三个例子分别译为“大海捞针”“富不过三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都是极具中国文化内涵的成语、俗语。采用直译法意思非常清楚明了直观,即便是不懂中国文化的西方读者在这些具体的语境中,也能体会汉语所蕴含的意义,因为中西方对这些词语具有联想相似性。

4.直译加解释。

在有些情况下,单纯的直译并不能传达汉语的韵味,而且有些汉语直译词有堆砌之嫌,成为毫无意义的符号,此时就需要在直译的基础上,对其加以解释才能实现东西方文化间的传递。

下面的例子选自《纽约时报》:

(9) Looking to Invest? How About China's New Frontier?

Looking for a place to invest in China? How about Xinjiang, or the “New Frontier,” as the northwestern autonomous region is known in Mandarin? And now the New Frontier, once a vital stop along the ancient Silk Road, is fully open for foreign business.(Jan. 10, 2010)

该例子是对我国“新疆”的解释,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政府欢迎外商投资于中国这片广阔的西北大地。前面我们提到,对于人名、地名等最好采用音译(此处为“Xinjiang”),这样能够保留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因为在其他语言中没有对等的词汇。而直译为“New Frontier”也有其特定的目的。对于“新边疆” (New Frontier)一词,人们很容易想起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总统林肯在提名候选人演讲中提出的政治口号,要求美国人准备作出牺牲来面对一系列需要应付的挑战,并通过采用区域发展条例和实施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来解决贫困问题。这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初衷不谋而合,该例子综合运用音译、直译加解释的翻译方法,可以说此翻译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三西方媒体采用异化翻译策略的动因

首先,西方媒体采用异化翻译策略的动因是由新闻文本的特点决定的。新闻报道的特点之一就是求新、求异、吸引读者眼球。西方媒体主要对象是西方读者和懂英语的中国读者,在当今各种新闻媒体铺天盖地之际,如何在千篇一律中脱颖而出,成为各家媒体竞争的焦点。因此,为抓住西方读者喜好,西方媒体对中国特点词汇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符合西方读者追求异国情调的心理特征;同时,也使懂英文的中国读者增强了其对西方文化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其次,受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由于中西文化差异,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缺乏对等,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现象,不可能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完全对应的文化。“three represents”(三个代表)、“one country, two system”(一国两制)、“fengshui”(风水)、“Spring Festival”(春节)等都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必须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体现外域文化的特色,这也是新闻媒体的主要诉求。

再次,由于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增强,近几年西方媒体开始大量报道中国,可以说中国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外媒的心。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测机构主席保罗·帕亚克称,中文影响力在整个21世纪将会一直持续。西方媒体密切关注中国的动态,这与中国影响力的增强是密不可分的。比如,2003年10月,“神州五号”飞船成功发射, 杨利伟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个中国人,根据“太空人”音译的“taikonaut”为西方主流媒体频频报道,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的声音。与此同时,外媒有时故意歪曲事实,炮轰中国。比如,去年我国提出加强东海防空识别区,这明明是我国强化领海领空管制,维护国家领海领空安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的合法之举,也是我国有效行使自卫权的必要举措,却被西方媒体解读为称霸世界的举动。

最后,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他所服务的国家和阶级利益。尽管其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一贯提倡的真实、客观、公正原则,最终还是服务于资产阶级利益。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媒体的主要目的是盈利,其本质是为了输出西方的文化价值观,麻痹中国读者的心理。在韦努蒂看来,强势文化在输入弱势文化时,有意采用种族中心主义的归化翻译策略,以弱化甚至否定外来语言文化。其实西方媒体作为强势文化的一种,在输入外来文化时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并不与韦努蒂所说的理论相悖,无论采用什么策略,都是为了宣扬其文化价值观。所以在西方文化全球霸权盛行中,我们不要被西方媒体表面的糖衣炮弹所迷惑,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范勇. 《纽约时报》涉华报道对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策略之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 (5).

[2]郭建中.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8(2).

[3]贾冠杰. 中国英语再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2013(3).

[4]刘军平. 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5]刘艳丽,杨自俭. 也谈“归化”与“异化”[J]. 中国翻译, 2002 (6).

[6]熊兵.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 翻译方法”、“ 翻译技巧”为例[J]. 中国翻译, 2014(3).

Study of Foreigniz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Used in Western Media

Sun Fuxiang,Dong Huiq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China)

Key words:Western media;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China 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y

Class No.:H315.9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猜你喜欢

中国英语翻译策略
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研究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将“中国英语”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实证研究
从中式英语到中国英语—译者认可度调查报告
基于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热词英译的中国英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