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楚“祁声” 遗风遗韵
——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祁剧”的音乐特征与传承保护
2015-03-18徐大成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湖南永州425199
徐大成(湖南科技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湘楚“祁声” 遗风遗韵
——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祁剧”的音乐特征与传承保护
徐大成
(湖南科技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祁剧是湖南地区的一种重要地方性大剧种,有较为深厚的民间基础,展示了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其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于明代并不断吸收改良,逐渐形成今日之面貌。祁剧音乐具有淳朴的地方特性。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祁剧却面临着诸多问题,论文从祁剧音乐的组合原则、旋律特征、发展现状、如何传承与保护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祁剧,使得这一宝贵的艺术文化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好的流传下去,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祁剧的传承尽绵薄之力,让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祁剧;音乐特征;传承与保护
祁剧,是我国湖南地区流传的一种地方戏剧,因形成 于湖南祁阳县而得名。在湖南地区是一种重要的戏剧种类。
明清时期,戏剧发展迅猛,尤其在此时期戏班盛行,豢养家伎成为风尚。祁剧约形成于明代永乐年,其历史久远。明代流行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祁剧就是当地的民歌小调、祭祀仪式音乐等,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源自于江西地区的弋阳腔相融合而形成的。约至明代万历年,随着昆山腔的盛行,祁剧又进一步吸收了昆腔及其剧目,如《目连传》等。至清康熙年后,祁剧又不断结合社会戏曲发展的新动向,吸收其他剧种的精华,形成了弹腔。弹腔在充分吸收昆曲、徽调、汉调、秦腔等其他戏剧种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定型,并壮大的。至此,确立了祁剧的三大声腔体系[1]。
祁剧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永州、衡阳、郴州、邵阳、怀化、娄底等地区,并在周边诸多省份交流演出,植根于民间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
一 音乐组合原则
祁剧由于历史发展的需要,融多种声腔于一身,大致上主要分为3种:高腔、昆腔、弹腔。其中,以弹腔发展为最好,占较大比例。由于发展过程的不断变化,形成了永河、宝河两大流派,又以前者比例较大。演唱时用祁阳官话,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石生朝对祁剧的语言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祁剧是湖南区域的大型地方戏剧种类之一[2]。
祁剧作为多声腔、多剧种影响下形成的产物,吸收了众剧之所长。祁剧音乐中板腔体和曲牌体都有,在具体使用中主要表现为,弹腔为板腔体,而高腔和昆腔为曲牌体。
弹腔属于“皮黄”系统,弹腔的板式使用既有严格的慢板、垛板、慢皮垛板、二流、慢二流、四门腔等,又有较为自由的起板、滚板、赶板、摇板、弋板等。
而祁剧中的昆腔,也较为常见。祁剧和昆曲一样,使用曲牌体进行音乐组合,有单牌子和套曲两种。单牌子是曲牌体音乐较小的独立单位,单牌子是可以独立存在的音乐组合单位,即单个的曲子。套曲,由单曲组成,由若干个牌子曲连接而成,牌子曲之间有时会根据需要会添加,诸如补充性、连接性、过渡性之类的不同材料。如《虎囊弹·醉打山门》由曲牌点绛唇(引子)、混江龙、油葫芦、山歌、天下乐、哪吒令、鹊踏枝、寄生草和尾声组成。在曲牌的选用上较为自由,多依据剧情的需要而作相应的变化或调整。如套曲常用的“九腔”在不同剧目因情节的需要,在《岳飞传》的《五英扫坟》、《施全祭主》、《败北》部分使用情况就不尽相同,前者是完整的“九腔”,中间使用“十腔”,而后者只有“五腔”。在曲牌选用上,多用较为相似的曲牌进行连接,使得曲风较为协调、统一。曲牌有“正板”与“青板” 之分。
祁剧高腔除了在曲牌上与弋阳腔有很多相同之外,在表演形式上,祁剧存在“和腔、帮腔”的演唱形式,这正和弋阳腔有相同之处。
二 旋律特征
祁剧高腔在旋律上以五声音阶为主,偏音偶有涉及多以装饰或过度性质的形式出现。唱词与旋律结合紧密,注重韵律和音律的协和统一。
祁剧以弹腔为主要部分,南路善于抒情,北路较为热烈。在旋法上具体使用中较为自由、多样,依据不同类别的板式、曲牌等,变化多样,基本将传统音乐旋律发展的手法在不同情况中作以展现。在旋律的扩充与紧缩中,常常使用顶真格、重复、连环扣等一些传统音乐发展的方式方法进行主题旋律的变化。特别是祁剧中的复调音乐值得一提,在《孟丽君》等剧目中,支声复调、对比式复调都运用。在创作中,也有交替式、呼应式等写法。另外,也体现了一些和声性的思维。祁剧的旋律也敢于大胆借鉴民歌小调等其他音乐的旋律,将其地方性传统音乐的本质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3]。
三 祁剧现状
时至当今,祁剧的现状却不令人乐观。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其有很高文化价值。但是,祁剧和其他一些传统艺术一样,面临着发展与艺术价值背离的尴尬与窘迫。
一方面是市场经济下,从事戏剧表演的人员在不断减少,表演人才缺乏,和京剧等全国性大剧种相比,这一问题尤其在地方剧种中更为突出。祁剧的表演、编创等人才也在减少,后续发展动力不足。
在对外扩张和文化交流上,祁剧也显得力不从心。祁剧浓郁的区域性特征,是其独特的地方,但是诸如,语言等问题也成为其外围扩展的不足的原因之一。
祁剧正在脱离民众,淡化出人们的视野。如今,欣赏传统戏剧的多为一些老年人,而年轻人难以觅见其身影。这其中既有社会发展的问题,又有祁剧自身的问题。祁剧从整体上来看时代性差,没有能够紧随新时期的冲击,及时调整。祁剧多是一些经典性的老剧,创新性剧目不足,有少量新编剧目,祁剧在创新性上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祁剧的剧目,其多为《昭君出塞》、《孟丽君》、《闹严府》、《牛皋毁旨》、《访贤记》、《包公坐监》之类,不得不承认祁剧过于古老。建国后做了一些新创剧目的探索,《送粮》、《新坡将军》、《闹严府》也都很成功,但是还不够。应该加强新剧目编创的人才、机构扶持和支持,大力创造良好的祁剧文化发展氛围。祁剧贴近时代地创立新剧目,加大革新,是今后很长时间需要走的路和努力的一个方向。
四 传承与保护措施
(一)勇于创新
祁剧需要大胆创新,在音乐上要大胆革新,敢于借鉴国内同类剧中的成功之处,同时在音乐上甚至可以尝试一些西方元素。传统戏剧的曲调必须是民族调式的,但在配器上或许可以尝试引入西洋乐器,为戏剧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发展是必然,有革新就会有质疑。正如,笔者第一次看到台湾基督教用卡拉OK唱赞歌一样,当时无法理解,后来仔细一想,赞歌还是赞歌,只是推广形式发生了变化,推广教义净化人的心灵的目的达到了,于是就慢慢接受了。基于此,我想关于祁剧也要多做一些创新尝试,无论成功与失败。
多方塑造祁剧艺术文化氛围,不错过任何能够促进祁剧发展的方式方法。目前在歌曲音乐创作上,也有一些新的尝试,如采用“戏歌”等一些新的形式。这种新形势,更符合歌曲的一些要素,但其素材却来自戏曲,有利于促进戏曲文化的建设与普及。比如,屠洪刚演唱的《康熙微服私访记》主题曲《江山无限》就具有京剧的元素,又如《说唱脸谱》、《前门情思大碗茶》、《故乡是北京》等作品深受喜爱,侧面促进了京剧“京味儿”的扩张。如今,诸如豫剧等一些地方大戏,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祁剧也应积极努力,力争后来居上[4]。
(二)纳入学校教育体系
鉴于祁剧人才的匮乏,建议将祁剧引入学校教育体系当中。具体在操作上可以通过两各方面来实施:一是在专业学校或普通学校专业院系作为相关的专业或培养方向去发展,加强祁剧的戏曲音乐演奏及 祁剧表演人才的培养;二是在普通中小学及高等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去推广。[5]在中小学校作为普及性课程,侧重欣赏功能,为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二是引入高校培养祁剧文化氛围,面向祁剧爱好者,作为特色课程在湖南省内及省外相关地市高校开设地方戏剧类别的课程,结合高校学分制度,作为高校的选修课程在地方高校推广。由于其自身较强的地域性特点,作为特点是一种独特之处,也是对外扩展的障碍,所以前期只能在地方院校推而广之。另外,可以作为专业的编创人员的专业必修课程进行相应的设置。三是全方位多角度,在各种平面媒体、新媒体,各类成人、职业学校或文化科研院所开展相应的课程、讲座、网络学习平台等。
(三)政府扶持与各界支持
正是鉴于祁剧的重要文化价值,2008年祁剧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扶持对祁剧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是力度不够,需要动用更多的社会力量予以最大程度地支持。二是相关政策在执行中容易发生扭曲。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平台,在人才培养,对外交流,艺术创新,及传承保护与开发方面做更多努力。
[1]李伟.现代化视野下祁剧的传承探析[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2):76-79.
[2]《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南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3]王文龙.祁剧弹腔音乐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2.
[4]邓辉.新世纪以来湖南祁剧的研究综述[J].克拉玛依学刊,2013,(1):69-72.
[5]欧阳友徽.中国祁剧[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
(责任编校:宫彦军)
J607
A
1673-2219(2015)08-0177-02
2015-01-05
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祁剧音乐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4YBA177)。
徐大成(1964-),男,湖南沅江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