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剖学科研兴趣小组在生物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015-03-18闫荣玲黄国文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兴趣小组解剖学

廖 阳 闫荣玲* 骆 鹰 黄国文

(湖南科技学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系,湖南 永州 425199)

随着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科学等相关本科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各高校开设起来,这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储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形势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生物技术专业而言,要培养应用型的本专业人才,除了需要我们适应形势的变化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外,还需要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和途径[1]。

解剖学相关知识和技能是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也是培养与提高本专业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的重要因素。这些解剖学知识除了专门的解剖学课程外,也融入在《普通生物学》、《动物学》、《生理学》以及一些选修课程中。本科阶段涉及的解剖学知识具有与日常生活或大自然联系密切,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高,挑战性强等特点。要想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仅仅依靠课堂环节是不够的,这在其他学科或课程的教学中也被人们所提出和重视[2,3]。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组建不同学科方向的科研兴趣小组是一个可行性强且可获得良好效果的途径[4]。

我们基于部分学生对解剖学的喜好,结合教师科研方向于2010 年组建了一个解剖学科研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在教师指导下由系内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自由组合而成。小组内的所有活动与事务均由组员自行讨论与实施,教师起把关和指导作用。小组成员在进行培养计划内的课程学习外,自行选题和设计进行一些解剖学方面的科学探索和研究。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小组的成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现就近年来本兴趣小组在学生培养中发挥的作用简述如下。

一 加强师生间的联系与沟通

大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重要阶段。但同时,在大学阶段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也较先前的学习阶段被减弱,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少。除师生外,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不多(即使是在相同课程体系下的同一专业学生之间)。要改变这个现象,需要我们构建一个良好的平台,科研兴趣小组则是一个这样的平台。我们的解剖学科研兴趣小组组员来自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系的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组员与组员以及组员与指导老师之间在课外学习、野外标本采样与考察、文献阅读交流、课题思路确定、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学术论文撰写等多方面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这些不同场合、不同形式的交流与讨论很大程度地增强了师生及组员间的联系与情感。

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大学阶段由于类似高考的应试色彩减弱,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分增加,但由于目前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的教学改革以及配套措施还不够全面和深入,还不能形成如国外名校学生那样的常态化自主学习氛围。相反,学生由于没有了升学压力以及课外活动的丰富,学习自主性下降明显。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促使其能正确合理高效利用与分配自己的时间显得格外重要[5]。科研兴趣小组成员在学习和科研过程(如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发现问题,甚至为某一问题争论不定时,就需要求助指导老师并查阅资料解决,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新问题,这样就形成求知与自主解决的良性循环。在此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被自身所激发和强化,学生的知识也得到不断丰富和积累。

三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解剖学科研兴趣小组目前的科研活动主要集中在二个方面:一是特殊哺乳动物——蝙蝠听觉器官的解剖以及不同种类之间的比较,并探讨器官结构与声行为学及进化之间的相关性;二是学校所在地永州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体质特征之间的比较。这些研究方向均立足本地实际,且对实验仪器设备的要求不是很高,能很好的得到开展。小组成员在进行这些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增加了对研究对象的了解(如蝙蝠的种类、生态分布、结构特征、活动规律以及超声听觉等);丰富了比较解剖学与人类学的相关知识;掌握了精细解剖以及显微观察等技能。因此,组员们接触了许多课堂教学接触不到的信息,拓展了自己的知识。比较发现,学生对在兴趣小组这种非课堂条件下接触到的知识往往学得更快、记得更牢、理解得更透。

四 充实学生的大学生活

目前,在校大学生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时间。进入高校后,课外时间相对中学阶段明显增加,而课外时间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方式和约束程度又发生很大改变。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合理而充实地利用课外时间,充实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形成一些良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开展一些活动来增加知识的同时充实其大学生活,科研活动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我们科研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进行科研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采样以及实地调研或数据采集(如小组成员会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到野外进行蝙蝠资源的调查与样本采集,到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调研与指标测量)。这些活动均在学生课外时间进行,这样的活动在丰富了他们知识的同时,也充实了他们的大学生活。

五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以及科研素养

解剖学科研兴趣小组成立以来,在研究问题的提出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中,组员们都必须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充分讨论才确定下来。而在这些讨论中,组员往往会提出一些新颖的想法,或者对某一个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有些甚至是指导老师未曾考虑到的。因此,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激发。另一方面,课外科研活动的实验操作以及自制工具的设计和制作等都很好的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在进行科研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会体会到做科学研究的严谨与艰辛,体会到了科学研究中好的想法与思路的重要性[6]。学生经历了从问题提出、方案设计、样本采集、实验操作、数据整理、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进行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科学采样,了解了数据记录的方法及其要素,初步掌握了数据处理和作图软件的使用,也体会到学术论文语言表达的严谨性。这些都使得小组成员的科研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目前,我们的解剖学科研兴趣小组已经成功申请到了大学生科研课题4 项,发表学术论文4 篇。科研素养的提高还在毕业生的本科毕业论文上明显体现出来,参加了兴趣小组的学生相对其他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要高许多。当然,相对研究生,本科生对科学研究还有很多问题理解深度还不够,对课题研究得层次也不如研究生那么系统和深入,这就需要在今后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来提高和强化。

六 结 语

以上是我们自2010 年组建解剖学科研兴趣小组以来,作为指导老师对兴趣小组在学生培养中发挥出的积极效应的体会。实质上,从长远的角度看,除了上述这些能在短期就能体会和发现的积极效应之外,解剖学科研兴趣小组的组建对组员的影响可能还不只是上述这几个方面。比如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就可能影响到其整个人生。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兴趣为导向尝试吸收系外的学生参加,并组建更多不同研究方向(如生态学、动物行为学、土壤重金属修复、野生植物资源)的科研兴趣小组,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进来,从而使学生受益。

[1]廖阳,闫荣玲,刘小文,等.地方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4(4): 50-52.

[2]肖新生,袁先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讨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12): 47-50.

[3]孙权,韩淑云,苗智,等.人体解剖学课外小组在本科教学中的必要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 33(3): 369-370.

[4]方迎艳,关宿东.成立科研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6,22(4): 80-82.

[5]廖阳,闫荣玲,余响华,等.《应用生物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32(11): 186-187.

[6]樊晓晖,杨海波,赖振屏.组织课外科研小组,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 95-96.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兴趣小组解剖学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艺术教育类课程与兴趣小组有效结合的策略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浅谈畜牧专业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重要性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小学生作曲兴趣小组的探索与实践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