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长期投资中问题的思考
2015-03-18恩华特环境技术天津有限公司谢晨蕾
恩华特环境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谢晨蕾
企业长期投资就是根据企业所投资项目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方案,并通过种种方法分析出此种投资方案是否可行,分析投资行为的弊端并指出今后投资方向。笔者认为,企业长期投资是一个缜密的过程,需要企业的相关人员从各个方面对投资方案进行评估,并结合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投资策略,以实现企业盈利的目标。
一、企业长期投资的特点
企业长期投资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长期投资的投资回收周期较长;二是长期投资的投资风险较大;三是长期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四是长期投资是较为复杂的投资过程。
长期投资的回收对象可以分为项目、证券、其他三种投资对象。例如:企业在建设某厂房时,建设周期较长,但是企业需要先投资一部分人力、财力、物力才可以获得最后的报酬;加之长期投资的投资周期较长,企业要想回收成本,所需要的时间也较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很多风险是不可预估的,而且长期投资的投资时间跨度较大,导致整个投资周期风险较大,这也是造成长期投资风险大的原因之一。
长期投资虽然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回报,但企业一旦失败,经济损失也是很惨重的。因此,企业在进行长期投资时,一定要考虑方方面面和多种因素,避免企业承受过大风险。
二、影响企业长期投资的因素
(一)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
货币时间价值即是货币随时间变化产生的价值。例如:一万元存款一年之后可能变成10325 元,也可能变成10275 元,这是由于利率不同造成的。其中325 元和275 元就是一万元在一年中的货币时间价值。如果企业用一万元投资股票或者基金,其货币价值也会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如果企业投资回报率达不到一年期的存款利率的货币价值,那么这种投资决策是失败的。
(二)投资的风险价值元素
用一万元本金做存款,可以获得相应的利息。但是用一万元本金购买股票或者基金,企业获得的收益是不确定的。股市受到我国经济变化影响,投资者可能会稳赚一笔,也可能出现资金套牢的风险。但是一旦这个风险转化为巨大的利益,企业所做出的投资才有价值。因此,企业应该从多方面评估投资方式的风险,以增加投资的收益。
(三)资金成本的元素
投资的资金成本因素可以理解为:“企业的一个长期决策的方案是否可行,就要将可能的收益和利率进行对比,如果收益预期没有银行利率高,那么显然决策不正确,如果收益比利率高,那就要涉及到一个资金成本元素,而这个资金成本就是从银行的基本贷款利率。如果是自有资金,那么资金成本则是货币的时间价值。
(四)现金流量的元素
现金流量元素是指企业在投资项目之后,项目开始运营并引入的现金流动。现金流量主要包括收入和流出两部分。通俗来讲,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企业将会盈利;而反之则会亏损。换句话说,现金流量也是评价企业长期投资是否合理的一种方式。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应评估投资风险,做好科学、合理地预测,确保现金流量保持在合理的尺度内,防止企业破产的现象发生。
三、企业长期投资方法与策略
(一)非贴现计算法
年平均报酬率是非贴现计算方法的一种。年平均报酬率的计算方法为:企业年平均利润除以平均投资额。那么企业如何利用年平均报酬率衡量自己的投资方式是否合理呢?例如:利用上述方法所计算的结果大于企业的平均报酬率,那么企业所制定的投资方法即为合理。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企业投资方式的合理程度,但是该种方法并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这不利于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因此,企业在制定方案之前,还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避免企业承受过多风险。
(二)贴现计算法
净值法是贴现计算法的一种,净值法是利用净现值来评价企业的投资方案。我们可以用NPV表示净现值。即一项投资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与项目投资成本之问的差额,即以资金成本作为贴现率计算投资方案,现金流入量现值总数与现金流出量现值总额之差。净现值法内含的原理是当净现值为零时,说明项目的收益已能补偿出资者投入的本金及出资者所要求获得的投资收益:当净现值为正数时,表明除补偿投资者的投入本金和必需的投资收益之后,项目仍有剩余收益。
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作为企业长期投资方案的评估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在对投资方案进行评估时,应该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避免其他因素影响企业收益。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长期投资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投资方式。笔者认为,长期投资的时间跨度较大、投资规模较大,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一定要预判风险,考虑货币的升值空间,以确保企业不受经济损失。同时,企业还应该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出市场走势,并建立适当的应急预案,以避免经济风险。
[1]宋明,关孟.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与分析[J],时代经贸,2013(5)
[2]张占宇.企业长期投资决策方法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
[3]李宝霞.股权激励与内部长期投资决策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