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动漫的审美特征及社会诉求
2015-03-18成素珍余晓燕
成素珍,余晓燕
试论动漫的审美特征及社会诉求
成素珍,余晓燕
(巢湖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蓬勃发展,大众传媒迅速突起,而动漫则为其中的一个显著代表。它是将多种艺术和数字化技术成功融合的实例,具有既不同于传统艺术,也不同于其他传媒的审美特征。本文将其定位于传统艺术和一般大众传媒的中介,并对其社会诉求展开相关论述。
动漫文化;反叛精神;价值;时尚
动漫是一种新的时尚名词,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作为一种新的艺术种类,它伴随着数字化虚拟技术的发展,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而那些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卡通形象,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各个年龄阶段人们的青睐。动漫是一种造型艺术,动态性能好,承载了一定的社会诉求,其审美特征与要求体现于动漫创意、创作并享受一系列工艺技术的过程中。大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美特征
(一)形象思维的艺术
美国迪斯尼公司建立的想法就是唤起成人即将消亡的梦想,以纯真的心态看世界。它的创始人说过:“我的主要目标是为儿童制作电影,同时也为我们所有人的纯真(无论他是6岁或60岁)制作的电影,这是所谓的童真。其实不是我们没有天真,而是它们可能深埋了。在我的工作中,我试图实现这一天真的表现,让欢乐和笑声显示出人类的健康,虽然有时很可笑,但还是想追求的目标。”[1]1934年,在《三只聪明的小母鸡》中,唐老鸭的艺术形象第一次出现在屏幕上,这种不同寻常的声音使他成为了年度传奇人物,然后风靡全球,一度成为了动漫的代名词。为什么一个小动画形象在社会上有如此大的影响?迪斯尼公司就是以市场和观众为导向,发挥动漫的功能,将动物拟人化,以虚拟影像表现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事物,赋予其生命和迷人的个性,并灵活地表现出来,最大限度赢得了市场和观众。唐老鸭艰苦的生活,渴望收获,但好运总是不惠顾他。他脾气坏,好和别人争执,喜欢夸大事实,经常抱怨生活中不开心的事情。正是这种性格,使他生活的各个方面始终不尽如人意。在普通人的身上,大家都可以看到唐老鸭的影子:一切都不顺利,脆弱的心、爱面子,但却真正的善良,渴望美好。当人们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无不为其精彩表现所感染,唐老鸭的成功表现证明了迪斯尼非凡的创造力。此外,迪斯尼还创造了一系列动物拟人化的形象,如米老鼠等。另一个经典的动漫形象是美国“Snoopy”,自1950年出现在花生漫画里起,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Snoopy”漫画已经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75个国家出版,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发挥了主导作用。2000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的标志是一系列的动漫随机形,那些优美形态来源于各种自然界的图案。其特征很明显,在任何地方应用,都能识别出是汉诺威世界博览会标志。
动漫包含了天真幼稚的视觉效果,幽默笑话明确易懂,以及条理清晰的技术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艺术。他们很少批评人的失败、社会地位或复杂心理,而是向世界展示美丽。[2]动漫中的道德观念非常简单,好的会战胜邪恶,所以动漫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像《海底总动员》中的海底世界,各种色彩给人的审美冲击,它只能出现在梦中,比现实世界更接近人类的想象。形象思维的审美价值就在于,他很好的解决了完整图像和强烈感情的高度融合,这是视觉艺术在现代意义上的功能。在形象思维的帮助下,人类的思维恢复了原始简单,实现了返璞归真的梦想,动漫正是现代社会这种思维能力的延伸,前景广阔。
(二)反叛精神的追求
现代年轻人从小被教导做好孩子,然而好孩子不一定可爱,坏孩子也未必令人讨厌。于是一种反抗父母及其社会权威的叛逆心理自发产生。[3]“有些坏”近年来成了年轻人喜爱的动漫明星的共同特点,传统的教育要求青少年收敛他们身上的缺点,于是,自吹自擂、头脑简单、爱惹麻烦还早恋的樱木花道,不讲理、想入非非、好吃难做、厌恶上学的小丸子,胆小怕事却爱出头的大雄,以及有点“好色”的蜡笔小新及时出现了。他们非常受青少年漫画家庭的欢迎,代替一些人做了很多自己想做但做不到的事情。这反映了他们不会被清规戒律所束缚,扩张真正反抗的欲望,宣传人格理想。人们对这个给定的世界,要求于他们的东西提出了质疑,但所有的反抗都是在一种轻松、幽默和游戏中实现的,观赏者并非完全沉溺于虚拟现实的轻松和涣散。这正如马尔库塞对艺术功能的定义:“在琐碎繁杂的生活中提供了假期、独立、休息——也同样表现出更高尚、更深刻、更真实、更美丽的东西,以满足日常工作和娱乐未满足的需求,这可能是高兴的……。艺术不仅仅用于人的日常活动范围,它的价值和功能性是超越形态的,即有用于灵魂或心灵。”[4]动画中“有点坏”的艺术形象正是根据“假期”、“超脱”、“休息”原则的背叛,和传统说教艺术相比,其艺术功能自然得到充分实现和完整表现。但是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到底要赋予什么价值取向,这也是创作者应该冷静思考的问题。
二、社会诉求
(一)市场价值的运作
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在21世纪是最有前途的两个行业。作为后起之秀的动漫,在全球文化产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文化产业是生产、流通和接受,同时必须通过市场,那么,市场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会很自然地进入文化的游戏规则中。根据市场的游戏规则来运作文化产品,就必须服从于市场的供应和需求,实现资本的增值。
一般的动漫市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动漫本身的通信市场;第二个层次是书籍和音像产品的动漫市场;第三个层面是卡通形象的衍生产品:包括服装、玩具、儿童用品、饮料等。[5]其中最后一个层次较前一个层次周期较长,对市场的反应更为深刻。动漫艺术总体来说是一种消费文化、经济文化,其中主导地位的生产、流通与消费均受到潜在的市场规律支配,所以对动漫艺术的研究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
动漫的目标消费人群一直在延伸,已经从一个单一的面向儿童的领域扩展到成年人。据统计,在中国每年的总消费量,由15岁到30岁年龄阶段完成的相关消费总额已经超过了13亿。文化消费的动漫正在扩大,除发展儿童为主的形态外,成人和儿童一起构成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各个层次的观众都可以从动漫景点得到它的吸引力,并从动漫本身的文本形式风格获取自己的看点,成为宣泄人类情感和生存的精神空间。整个动漫产业从文本生产单一的盈利模式走出来,从大量的衍生产品到主题公园到各种形式的漫画展……动漫幻觉变成可以触摸的现实。其产业化的运作方式带来了丰厚的商业价值。
(二)时代与时尚的结合
动漫文化并不是一开始就突飞猛进的,它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的几年,正是有线电视进入成千上万家庭的时代,正是网络及网络文化兴起的时代,也正是平民文化越来越受欢迎的时代。动漫的盛行与时代背景不联系起来,我们就不能理解小人物如加菲猫、流氓兔之类,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偶像和经典,这正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
加快的生活节奏,复杂的人际关系,压抑的公共环境,造成人们心理压力太大。杰姆逊在《后现代主义与消费社会》中指出:“简单的物质消费,保持自由游戏的精神,任何时候都相信内心的冲动,对灵魂深处的燃烧绝对服从,不抗拒即兴的疯狂,崇拜各种欲望,尽情地享受各种生命狂喜的奥秘。”[6]在后现代社会,为了生存,要承受更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人们处在一个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之中。动漫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让人们可以暂时逃避现实、逃避压力。15至30岁的卡通一代应运而生,他们排除各种干扰,肆意的冲动,并使之成为现实。他们以自己的瘾迷,模仿和背叛,目睹并见证了整个时代。
动漫童话能吸引这么多的眼睛,不仅因为那些可爱的形象,还因为其中扣人心弦的情节安排,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许多角色的设定和时代的主题相呼应:梦想、追逐、希望、理想,很多人正是通过动漫对这些抽象词汇有了第一印象。漂亮的照片、美丽的身影,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内容,紧紧地抓住了年轻人的消费心理。日常生活化的动漫场景已经成为年轻人的追捧原因,也给动漫贴上了一个时尚标签。“爱动漫就是爱时尚。”成为人们的共鸣。
作为一种时尚消费—动漫,极大地反映了当下人们追求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上的新颖性。故事充满生活气息,紧紧地抓住了年轻人的消费心理。时尚的本质即变化,随着社会文化和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发展,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许多带有反主流色彩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并被观众愉快地接受了。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更是把时尚所带有的前卫性,视为表现自我个性的武器而努力效仿。与此同时,追求时尚是消费社会的内在规律,制造时尚又是当今这个消费文化的动力机制。因此,如同当年的牛仔裤和卡拉OK一样,动漫及时出现了,并被迅速捆绑到消费的机车上呼啸而过,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动漫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个在诞生之初还略显新奇的玩意,现在人们对它早已倍感亲切了,因为“消费文化使用的是图像、符号和商品标志,他们体现了梦想、欲望与离奇幻想。”[7]
三、结语
动漫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娱乐文化,主要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环境视觉资源得到灵感,完全不同于过去的艺术实践,无疑具有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无所畏惧的创造力。作为一种审美和文化产物,动漫给人们一个新的展望世界和表达世界的频道,通向更广阔社会现实的过程。在幕后,世界变得更加纯净和宁静,逃避时间紧张、抑郁的现实空间,追寻童年的记忆,一个无限自由的别样天地。
参考文献:
[1] 薛燕平.世界动画电影大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76.
[2] 王佳.动画形象与品牌塑造之关系研究--以迪斯尼、宫崎骏、奥斯洛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10.36.
[3] 赵海霞.论卡通文化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开封:河南大学,2006.22.
[4] [美]马尔库塞.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M].李小兵,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369.
[5] 麦婕莹.两只“蓝猫”闹上公堂[N].南方都市报,2001-4-8(1).
[6] [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消费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62.
[7] 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39.
A Discussion on the Aesthetic Features and Social Demands of Cartoon
CHENG Su-zhen, YU Xiao-yan
(Fine Arts Department, Chaohu College, Chaohu Anhui 238000,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the mass media rapidly become a highlight, and animation i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representative. It is the example of successful fusion multiple art and digital technology, has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art and other media. In the paper, it is located in the mediation of traditional arts and the general mass media, and carries out the relevant discussion on the social demands.
Cartoon Culture; Rebel Spirit; Value; Fashion
G90-05
A
2095-414X(2015)01-0059-03
成素珍(1972-),女,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4A328).